閱讀397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民資PPP參與度雙降 國務院決心讓回報更合理

在超過16萬億元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潛在市場中,民營企業中標PPP項目的數量和投資規模占比呈現“雙降”局麵。PPP作為民間投資拉動的重要方式,民間投資增速下滑問題早已引起官方重視並尋策解決。

在9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得知上述數據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仍然存在,創新創業的市場準入還需要進一步打開。

對於上述問題,中國政府網日前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從PPP項目的收費標準、融資、項目開放等十大方麵給予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促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

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國務院這帖藥方開得到位,其中最重要的要求包括“建立PPP項目合理回報機製”“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等,下一步關鍵在於落實。

民資參與度“雙降”

PPP模式2014年開始大力推廣以來,傳統公共服務領域市場逐步向各類社會資本開放,民營企業的參與度一直是市場的關注焦點。

明樹數據跟蹤統計了2014年以來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的相關數據後發現,民營企業在PPP領域中的市場份額自2015年底以來呈現出持續下降的趨勢。

根據明樹數據CEO肖光睿提供給第一財經的《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雙降”原因探析及政策建議》報告,從2014年至2017年7月,民營企業占PPP市場份額“先高後低”,2015年12月是轉折點。

民營企業中標 PPP 項目總投資規模占已落地 PPP 項目總投資規模從2015年12月的35.5%下滑到了今年7月份的24.77%;民營企業中標PPP項目個數占已落地PPP項目總數的比例從2015年12月的55.75%下滑到了今年7月的47.62%。與民企中標PPP投資規模和項目數量“雙降”相對應的是,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份額“雙升”。

報告撰寫人之一肖光睿認為,PPP項目合作模式和采購模式的限製、金融支持政策難以落實及市場競爭加劇是導致民營企業在PPP領域參與度逐漸下降的主要原因。

當前PPP項目的合作模式和采購方式強調投資、建設、運營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的整合和投資能力考察先行,相比於實力雄厚的央企、國企,整體資信能力偏弱的民營企業競爭劣勢明顯。

融資方麵,相比於央企、國企,民營企業尤其是非上市民企在沒有外部增信條件下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青睞,融資成本較高,盈利空間相對較小,影響其參與周期長達二三十年PPP項目的積極性。而獲得上級國資委或國有控股平台增資的地方國企則進一步拉開了與民企的實力差距。

另外,PPP項目風險的不合理轉嫁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營社會資本的參與信心。

事實上,民間資本PPP項目參與率不高困擾著官方。在去年12月的全國財政係統PPP工作推進會上,分管PPP工作的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將這視為PPP工作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

他分析,民營資本參與率不高是因為一些地方不願意和民營資本打交道,認為不可控、風險高,加上項目操作複雜、技術要求高,和民營資本合作會麵臨較大的審計、輿論壓力,如果民營資本收益高了,容易受到國有資產流失、政府監管不力、利益輸送等質疑。

當然,民營資本的權益保障不足和民營資本自身能力有待培育也是參與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抓落實,增強民企獲得感

為了解決民間投資增速回落難題,去年以來國務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不少新舉措。

比如去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從督查整改落實、簡政放權、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緩解融資難融資貴、降低企業成本負擔等方麵給出解決方案。

這一輪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成效如何?受國務院辦公廳委托,今年6月到8月,國家行政學院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措施落實情況開展了第三方評估。評估顯示,民營企業投資信心、意願和市場預期均有所增強,但民間投資隱性障礙依然存在,企業運營成本仍然偏高,有些政策落實不到位。

《意見》9月15日公布,從民間投資項目審批、鼓勵民間資本參與PPP項目、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破解融資難題等10個方麵給出具體舉措。

在PPP方麵,《意見》要求加大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開放力度,禁止排斥、限製或歧視民間資本的行為,為民營企業創造平等競爭機會,支持民間資本股權占比高的社會資本方參與PPP項目,調動民間資本積極性。

《意見》提出,合理確定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價格和收費標準,完善PPP項目價格和收費適時調整機製,通過適當延長合作期限、積極創新運營模式、充分挖掘項目商業價值等,建立PPP項目合理回報機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

“這段話對提升民間投資很有吸引力。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主要取決於項目回報水平,隻要回報可觀他們投資的積極性就會高。現在的很多基礎設施PPP項目價格低,甚至不收費,不少地方財政實力弱,PPP回報機製不靠譜,所以盡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民營企業也不為所動。這次文件提出解決收費機製和價格機製,如果能落實,那麼社會資本的積極性一定會提高。”PPP專家、大嶽谘詢總經理金永祥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意見》最後一條要求狠抓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對意見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和跟蹤分析。

在PPP融資方麵,《意見》提出,努力提高民營企業融資能力,有效降低融資成本,推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鼓勵民間資本采取混合所有製、設立基金、組建聯合體等多種方式,參與投資規模較大的PPP項目。

目前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等已經分別發文支持PPP項目資產證券化,一些項目已經落地。金永祥認為,未來有穩定現金流的PPP項目通過資產證券化,使得社會資本能夠提前收回投資,還可以賺取差價,這將增加社會資本投資PPP積極性,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肖光睿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通知》相關舉措積極到位,未來執行效果有待觀察。

近幾年來,非公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已成為穩定我國經濟的重要基礎。非公經濟創造了60%左右的國內生產總值、80%左右的社會就業,民間投資已占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60%以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8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39148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4%,增速比1~7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最後更新:2017-09-18 23:02:41

  上一篇:go 螺紋鋼收漲0.32%
  下一篇:go 現貨黃金跌破1310美元/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