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財經資訊
尋找大國軍工的“主力軍團”
軍工行業在中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不斷前行與崛起。由於行業特殊性,國有色彩、保密色彩一直是軍工行業獨特標簽。在當前軍民融合大戰略下,國有軍工必將擔負更大職責,也必將體現出更高價值。從投資的角度,通過對比國有各大軍工集團實力與前景,尋找軍工領域最有“戰鬥力”的“主力軍團”,尋找更有潛力的投資機會。
國有軍工集團在軍工領域的地位
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為國防建設奠定了財政基礎,國防預算近6年占GDP比重1.2%-1.3%,相對穩定。2016年我國國防預算接近萬億元,同比增長7.6%,而軍改之後,真正可以用到裝備上的費用也會間接提升。另外,我國對於軍工企業的支持與發展,不僅僅體現在軍費上麵,在軍民融合大背景下,在各種製度改革紅利支持下,中國軍工行業依舊是有極其明確成長空間。
結合未來戰爭與國防需要,我們未來將重點研究海軍、空軍、火箭軍、國防信息化等領域。在軍費無明顯增加的前提下,結構性需求還是十分旺盛。針對投資而言,就要尋找到量價齊升的細分領域。
我國軍工企業是國家投資為主建立,西方國家大多是民營企業發展起來的。在我國,隨著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國有軍工企業不但要發展高精尖武器裝備,還要擔負將部分軍工技術轉化為民用,支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快產業升級步伐的重任。
從企業數量上看,全國有不到三千家單位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國有成分軍工企業約占三分之二。但整體數量遠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
具體而言,我國大型軍工集團目前有12家,最早成立的是1989年的電子信息集團,最晚的是2016年5月的航發集團。國有軍工集團在整個國防工業中占據主導地位,核心軍工技術與產品大多掌握在12大軍工集團(具體詳見表1).
國有軍工集團總體實力與“含軍量”比較
中國軍工產業目前走到以軍民融合為戰略,以軍工資產證券化為抓手的重大戰略階段。目前已經建立起航天、航空、船舶、兵器、核工業、電子信息多類別比較完整的國防工業體係。隨著國企改革,軍工央企的再次合並也有望展開。
十多年來,中國軍工集團的規模連續保持15%~25%增長速度,而同期世界軍工主要企業平均增長速度低於5%。一方麵說明我們的起點低,空間大。也說明國外軍備的實力早已經很強大。中國軍工集團在最近幾年大力發展軍品的同時,民品也高速增長,在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有9家中國軍工集團入圍。(具體見表2)
業績收入排名隻是一個簡單實力對比,各大軍工集團的發展空間以及“含軍量”還是有差異的。“含軍量”是指公司業務在核心打擊力量、總裝方麵的地位。
如航天科技(000901)集團擁有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600343)技術研究院等核心航天技術實體,在衛星、火箭、戰略導彈、無人機等領域具有優勢。尤其是航天優勢無可替代。航天科工集團擁有飛航導彈研究院等核心戰術導彈機構。巡航導彈幾乎是科工的獨家優勢,以海防導彈、防空導彈為核心的戰術導彈領域無人替代。航空工業集團擁有成飛、沈飛、西飛等多家航空生產研究機構。在殲擊機、轟炸機、運輸機、直升機、教練機、無人機等領域具備優勢,是中國航空領域的絕對龍頭。中船重工、中船工業集團擔負潛艇、大型驅逐艦、航母建造重任。
兵器工業以陸軍裝備為主,麵對中國漫長邊防線,本身很多功能難以替代。中國電科擔負未來戰爭的雷達、電子對抗、網路安全等重大使命,是未來戰爭中難以替代的角色。
其他,戰略武器的中核工業,配套為主的航發集團,民品為主的中核建設、兵器裝備、中國電子則“含軍量”較低。
我們看到,上述軍工集團軍工色彩有巨大差距,從投資角度,我們重點看好總裝資質公司,重點看好產品方向需求旺盛的公司,也更加看好以戰術武器裝備為核心的公司。所以,中航工業、航天科工、中國電科、兵器工業對於投資而言,主觀上看更具備優勢。
國有軍工集團國企改革、資產證券化潛力分析
我國國有軍工企業麵臨兩大體製改革機遇,一個是國有企業本身改革,跟隨央企整體改革步伐進行,如央企合並、混改等。比如“兩船合並”一直傳聞不斷。
另一個是軍工資產證券化的推進。軍工企業股份製改造及上市是西方發達國家軍工企業通用做法。發達國家軍工資產證券率超過80%,世界軍工百強企業多為上市公司。
早在2007年國家就頒布了《關於推進軍工企業股份製改造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而近年,軍改、院所改製、軍民融合等重磅政策不斷出台,已經為軍工資產證券化鋪墊了良好政策環境。
目前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率平均不到40%,除中航工業超過50%,中船重工接近50%之外,中船工業接近40%,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均不足30%,兵工集團、電科集團等也不高,按照西方標準平均80%來看,資產證券化空間很大。軍工資產證券化率較低的集團具有更多投資機會。比如,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兵器工業、中國電科等。
國有主要軍工集團的投資潛力分析
我們從多個維度去分析一下國有各大軍工集團以及相關上市公司的投資機會。
1、從業務發展空間角度看,前麵分析,戰機(殲擊機、無人機為主)、導彈(戰術導彈以及相關配套,北鬥製導以及相關產業)、電子信息(雷達、電子對抗、網絡安全)是核心。中航工業旗下戰機公司,航天科工旗下導彈業務對口注入平台,航天科技的無人機公司,電科集團的雷達與電子對抗、網路安全公司,兵器集團的北鬥導航與光電武器類業務屬於我們看好的類型。
2、從軍工色彩的角度看,軍工色彩濃烈的,比如戰機、戰艦、戰車、包括導彈在內的其他彈藥類公司容易受到市場歡迎。具體指向中航工業、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兵器工業、中國電科、“兩船”等集團相關上市公司。
3、從國企改革角度看,混改的機會是均等的。而央企合並,似乎“兩船”機會最大。而“兩船”旗下上市公司並不多。市值小、業務定位比價明確的、軍工色彩更濃的相對機會多一些。
4、從軍工資產證券化角度看,總體上需要多關注資產證券率化較低的集團公司。但具體到上市公司層麵,也不必拘泥於集團的證券化率高低,核心還是公司本身業務方向與空間。
上述四個角度分析的結果,投資重點應該集中在中航工業、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兵器工業、中國電科、“兩船”旗下相關上市公司,下麵我們繼續用實戰策略來精選。
投資國有軍工股的實戰策略
投資軍工集團還是要以業務方向為核心,未來國防建設需求大,軍工色彩濃烈,在某一核心領域處於絕對或者相對壟斷地位,這樣的公司更加具備長線潛力。再結合軍民融合以及資產證券化預期,我們最終將聚焦在戰機(殲擊機、無人機)、導彈(戰術導彈以及配套公司,北鬥導航製導等)兩大方向。
優先選擇目前市值相對較小的公司。優先選擇注入資產預期相對確定,預期注入資產強而大的公司。優先選擇目前已經有很好業績支撐的公司,或者已經確定為集團某一細分領域資產整合平台的公司。優先選擇大股東一直以來關注市值管理,通過積極增持,積極混改,積極股權激勵,積極購並重組等手段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
不建議以賭停牌賭消息的心態去投資國有軍工股,不建議在資產注入時間不確定、注入資產具體資產範圍與質量不確定的前提下去長期持有某一隻軍工股。漲得多了一定要賣(如果預期資產注入,股價高了則在短期內就會大大低於預期),跌得多了又要敢買(股價低了,預期反而在短期內會更大).
國有軍工股在未來八到十年具有長期投資價值,但在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三年內的核心價值在於軍工資產證券化帶來的市值增長預期。以軍工資產證券化的預期、實施、完成三個階段,可以分別作為介入與退出國有軍工股的時機,這是二級市場投資者需要重視的實戰策略。
綜上,聚焦精選中航工業、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兵器工業四家軍工色彩濃重,具備核心打擊業務的集團作為重點研究對象,旗下正在注入核心軍工資產或者已經明確作為某一核心軍工業務整合平台的均可以積極關注。
最後更新:2017-07-02 16: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