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
財經資訊
深交所:投資者要在股票交易中仔細辨別 避免成接盤俠
深交所發布《“投資者保護·明規則、識風險”係列》的文章稱,投資者在參與證券交易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證券法律法規和交易所交易規則等相關規定,避免交易行為對證券價量產生衝擊。另一方麵,如果對股票的基本麵缺乏獨立深入的思考,僅憑題材概念或者突然的上漲就追高買入股票,極有可能會成為違法主體實施操縱市場行為的受害者。投資者要在股票交易中仔細辨別,深入思考,謹慎決策,避免成為股價高位站崗的接盤俠。
“市場操縱”主題(一):題材概念有風險,殺跌追漲易套牢
配合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明規則、識風險”專項宣傳活動,深交所繼續推出“市場操縱”係列案例,希望幫助廣大投資者了解形形色色的違法違規案例,促進市場各方增強守法意識和風險防範意識。
部分個人投資者參與股票交易有一個共同的煩惱:買入漲勢很好的股票後,股價總是下跌,自己每次都接到最後一棒,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從一些違法案例來看,極有可能是因為缺乏對股票基本麵的分析研究,僅根據圖形走勢,憑感覺進行交易,一不小心就買到違法主體刻意製造出上漲假象的股票,被苦苦套牢在股價高位。下麵我們就通過一個例子來說明:
2015年2月12日至3月23日,僅僅23個交易日,創業板的C股票上漲了55.1%,同期創業板指上漲20.93%,兩者偏離幅度達34.17%。一個月不到,收益率30%以上,股市的賺錢效應來得真快。是什麼原因導致該股股價表現如此突出,幕後有什麼故事?
股票基本麵並未顯著變化
從23個交易日期間發布的公告來看,C股票的利好公告有兩則:第一則是2015年2月28日公司發布2014年業績快報,淨利潤增長176.74%,但絕對值僅6000萬,而2014年創業板上市公司的平均淨利潤為9400萬元;第二則是2015年3月18日發布的2014年利潤送轉公告,實際控製人提議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0.8元人民幣(含稅)並轉增10股,而據統計,創業板公司擬10股轉增10股的公司超過90家,其中不乏10股轉增20股、15股的公司。從上市公司橫向分析比較看,該兩則公告並不起眼。
實際上,C股票早在上述公告前已經大漲,從諸多吸引人眼球的媒體報道標題可見一斑:“互聯網金融概念再度大漲C連續三漲停”(2015年2月12日),“互聯網概念股連遭爆炒機構上演激烈多空對決”(2015年2月16日).
違法主體被處罰揭露大漲原因
C股票基本麵的利好並不突出,是否僅憑概念就被市場追捧?股價上漲究竟是源於投資者的價值挖掘,還是因為違法主體的煽風點火和推波助瀾?
2017年3月,證監會公開發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揭露了C股價大漲的原因。原來,掌握巨額資金的違法主體夥同自己的親友,利用多個賬戶操縱股價,將C股價不斷推高,趁高位賣出股票,獲利高達2億元。相關違法主體操縱股價的手法包括:
1、利用控製的賬戶進行對倒對敲和反向交易,虛增成交量;
2、申報後大比例撤單,進行虛假委托;
3、拉抬股價,營造炒作氣氛,吸引投資者追漲,然後賣出獲利。
以2015年3月23日為例,相關賬戶利用資金優勢,製造出股價開盤上漲的走勢,吸引其他投資者跟風買入,該股開盤後不久直接封上漲停板,違法主體卻悉數賣出了全部所持股票,瀟灑獲利離場。該日的股價走勢和操縱情況見下圖:
操縱股價難逃法網
《證券法》明確規定,禁止利用資金優勢、持股優勢或者利用信息優勢聯合或者連續買賣,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這個案例告訴我們,投資者在參與證券交易的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證券法律法規和交易所交易規則等相關規定,避免交易行為對證券價量產生衝擊。法網恢恢,疏而不漏,證券監督執法機構始終對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如果蓄意操縱股價,必將被依法從嚴處罰,案例中的違法主體除被沒收違法所得2億元外,並處罰款高達6億元。
另一方麵,如果對股票的基本麵缺乏獨立深入的思考,僅憑題材概念或者突然的上漲就追高買入股票,極有可能會成為違法主體實施操縱市場行為的受害者。投資者要在股票交易中仔細辨別,深入思考,謹慎決策,避免成為股價高位站崗的接盤俠。
最後更新:2017-07-06 2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