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74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告別個股“閃崩月” 基金“避雷”重在基本麵研究

剛剛過去的7月,閃崩無疑成為各類投資者眼中的敏感詞。7月份,共有16隻個股出現閃崩,殃及基金多達420隻。在業內人士看來,對公司基本麵認識不足、存量資金博弈及市場風格偏好轉換等問題,是造成個股頻頻“閃崩”的主要因素。提高研究深度、規避公司基本麵重大風險,成為多數基金公司“避雷”的一致選擇。

閃崩個股需區別對待

今年4月以來,個股盤中勐烈跳水的走勢,成為各類投資者的噩夢。在剛剛過去的7月,這一現象更加嚴重。據統計,7月份共有16隻個股出現閃崩,“躺槍”基金多達420隻。

以創業板龍頭股溫氏股份為例,該公司7月13日晚披露半年報業績預告,預計公司上半年盈利16億至19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下降超過七成。麵對業績大變臉,溫氏股份7月14日早間開盤即發生股價異動,收盤股價大幅下跌7.01%。7月17日,受創業板大跌影響,溫氏股份再度下跌8.14%,創曆史新低。另外,網宿科技信息發展銀河生物等個股在半年報業績預告披露後也出現了閃崩。

對此,北京一位私募基金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些“閃崩股”被長期高估,股價下跌是遲早的事情,而半年報預告披露的業績不達預期隻是誘發資金出逃的一個時間因素。還有業內人士認為,之所以有不少股票會無緣無故出現閃崩,很大程度上也是場內存量資金博弈、市場風格偏好轉換,以及機構和遊資對於當前脆弱的行情見好就收所致。

不過,滬上一位年內業績出色的基金經理認為,個股閃崩背後的原因各異,具體還需區別對待。“個股閃崩要分析背後是什麼原因,其中的確有一些公司通過關聯交易虛增利潤,對於這類個股確實需要回避。但有些基本麵良好的公司是被市場傳言誤傷,對於這類公司,閃崩反倒是難得的加倉機會。”

該基金經理向記者透露,某隻在7月出現的“閃崩股”便是其十大重倉股之一。他通過調研確認,公司質地沒有嚴重瑕疵,而且該股的性價比在經過大幅下跌後得到明顯提升,因此還進行了大舉加倉。

基金“防雷”有絕招

“閃崩股”的頻頻出現,引起了公募基金的集體反思。據記者了解,目前不少基金公司都在積極提高研究深度,以規避上市公司基本麵出現重大變化導致的風險。

一家大型銀行係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要想規避個股“黑天鵝”,需要對公司的業績增長情況、關聯交易、現金流、毛利率等財務指標作出仔細的梳理和篩選。同時,在投資過程中要緊密跟蹤公司的動態行為,定期進行深度研究。

上投摩根核心成長的基金經理李博表示,他在選股時主要關注今後2年至3年盈利增長確定,估值合理,且未來具有成長潛力的股票。

“這些‘閃崩股’的共同特征就是比較貴,所以在買入相關個股時,對公司的業績增長需要有一個很強的判斷力。這要求我們在做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把公司搞清楚,同時也要避免買入估值太貴的股票。”華南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坦言。

今年以來,大盤表現雖然波瀾不驚,但在平靜的表象之下,市場風格的勐烈切換折射出市場參與者投資思路的轉變。注重基本麵、追求價值投資成為市場認可的主流策略,高估值、講故事、炒概念的題材股則全麵潰敗。

在一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看來,當前市場環境與2002年至2005年相類似。當時正處於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期,公募基金率先挖掘出“五朵金花”,並開始引導市場進行價值投資。

“現在市場在經曆了上一波泡沫的破滅和異常波動後,尚處於修複期。但不同的是,本輪價值藍籌的上漲是由基金和外資共同引領的,這兩類機構投資者均崇尚價值投資。我判斷,至少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這種投資方法都將是市場的主流策略。”上述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

(原標題:告別個股“閃崩月” 基金“避雷”重在基本麵研究)

最後更新:2017-08-08 09:30:06

  上一篇:go 進口多晶矽周環比上漲7.5%
  下一篇:go 交通部等兩部委發布共享汽車新規 鼓勵“汽車租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