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3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IPO提速輸血實體經濟 新股發行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過去5年,對於中國資本市場是不平凡的5年。創業板快速發展,中小企業加速上市融資,資本市場規模進一步壯大、新三板成立且急速擴容、滬港通與深港通的開放出現新格局,上證指數更是走出一輪氣勢如虹的大牛市,上證綜指最高至5000點。當然,2015年的股市遭遇異常波動,更是令投資者記憶深刻。

可以看到,5年來,新股發行製度的市場化改革一直在進行,特別是從2016年底,IPO提速進入常態化。5年來,通過IPO和再融資累計融資超過8萬億元,通過交易所債券市場累計融資7萬億元,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充分顯現。

今年6月份,經過4次闖關,A股終於被納入MSCI指數,中國資本市場以全新的狀態走向全球,中國的資本市場監管水平日趨完善,上市公司的質量逐步提高,價值投資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未來5年,隨著供給側改革持續縱深推進,IPO提速,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將會進一步增強,同時,資本市場的製度性改革將會持續深入,監管會更加成熟,市場會更加穩定,對外開放程度進一步增加,資本市場更加國際化和市場化。

助力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是立國之本,資本市場必須從實體經濟的內在需求出發,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有序流動的積極作用。5年來,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規模不斷擴大,新股發行進入常態化。

同時,證監會進一步規範上市公司再融資行為,禁止募集資金用於類金融業務,限製募集資金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對上市公司忽悠式融資、跟風式融資嚴格監管。

據德勤中國報告,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滬深交易所300多隻新股上市,融資金額逾1700億元,全年最高融資金額可能達到2500億元。這對多年來始終存在的新股堰塞湖的泄洪工作起到了明顯的幫助。其中,上證所依舊是中國最大的新股市場,前三季度新股融資合計1053億元人民幣,超過深交所的融資額706億元人民幣。

對於四季度IPO行情,德勤中國預計將與前三個季度所觀察的趨勢相若。包括中小型製造企業和高科技企業在新上市企業數量上的主導地位,以及在現有監管下的快速新股發行,2017年全年預計A股將有約420-480隻新股發行融資2200億-2500億元。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年來,中國的IPO動作很大,一直在推進新股發行體製的市場化改革,包括前期完善市場監管和法製體係。同時,IPO擴容進入常態化,對服務實體經濟作用進一步顯現。其中,IPO的扶貧政策,鼓勵西部有前途企業優先發展,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進優質的中小企業融資上市。

董登新分析指出,IPO信息披露製度的完善是5年來第一個亮點。目前,IPO審核的重心已經由此前的實質化審核轉向格式化,且注重真實性和問詢。其次,退市製度進行了重大改革,一個是IPO欺詐、信息嚴重造假必須強製退市,中介結構、保薦人要先行賠付,鼓勵私有化退市。IPO製度與退市相關聯,一體兩麵。二是IPO市場監管的效率上大幅提升,打擊力度增強,威懾力顯現,信息造假,股價操縱,對內幕操縱的打擊頗有成效;三是從去年第四季度開始,IPO擴容進入常態化,暫停IPO已經成為曆史,IPO擴容是IPO市場化關鍵的一步。

可以看到,不僅發行環節,5年來,證監會進一步加大整頓資本市場秩序力度,繼續保持“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欺詐發行、違規信息披露、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證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淨化市場環境,改善資本市場生態,切實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證監會副主席薑洋在2017陸家嘴論壇上曾直言:經曆過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後,作為一個典型的新興加轉軌市場,如果沒有穩定的市場環境,不僅資本市場自身的改革無法順利推進,服務實體經濟也無從談起。一年多來,證監會把穩定市場作為修複市場、發展市場的基本前提。經過各方共同努力,資本市場運行總體平穩,自我修複和調節能力明顯增強,各項功能有效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在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後,證監會第一時間表示,未來,證監會將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加快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和基礎性製度,加快修複和淨化資本市場生態,更加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強化和完善退市製度,進一步疏通和規範各類資金進入資本市場的渠道,不斷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的融資能力,推動經濟結構加快轉型升級。

製度改革任重道遠

5年來,資本市場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未來的資本市場的建設任重道遠,特別是加入MSCI後,市場規則更要國際化。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中國的直接融資比重依然過低,要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的法製化和市場化,新《證券法》要加快推出。

2017年7月,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引導金融業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促進融資便利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風險可控;市場導向,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在中國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看來,資本市場發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實現“去杠杆”的重要路徑;是促進企業創新,推動經濟轉型的重要機製;是提高金融體係配置資源效率的關鍵任務。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必由之路是IPO注冊製改革。

劉勝軍認為,當前製約監管效能的因素,主要是執法的意誌和定力,法律的不完善隻是次要因素。可以說,有效監管是注冊製的必要條件,但注冊製同樣是有效監管的前提。

在董登新看來,未來要繼續推進新股發行改革,新股定價取消窗口指導,進行市場化定價。取消市值配售,申購新股是投資者的權利。在新股上市首日,取消其漲跌幅限製;全麵推行注冊製,審核權歸屬交易所,證監會進行備案,行使一票否決權。

(原標題:IPO提速輸血實體經濟 新股發行改革邁出關鍵一步)

最後更新:2017-09-30 05:33:11

  上一篇:go 中科大教授重申舉報內容真實性 九州量子公告回應
  下一篇:go 銀監會:不忽視一個風險 確保銀行業安全穩健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