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2
財經資訊
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與監管創新並舉
從戰略角度出發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監管創新的步伐。央行首次提出探索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就是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舉措。鑒於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已具有係統重要性的影響,因而現在尤其需要在防範順周期波動和風險的跨市場傳染上下大功夫。從發展趨勢看,既鼓勵創新,又審慎監管、及時監管和有效監管,相當於一個“安全空間”的“監管沙盒”是一個很好的監管創新模式。
央行8月4日發布了《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2017)》。對互聯網金融,《報告》表示,下一步應以專項整治為契機,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係,完善金融監管機製,進一步發揮互聯網金融在支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在具體措施上,探索將規模較大、具有係統重要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其實行宏觀審慎評估,以防範係統性風險。
這是央行首次提出探索將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MPA(宏觀審慎評估),是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創新舉措。
互聯網與金融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並將對金融產品、業務、組織和服務等多方麵產生深遠的影響。互聯網金融對促進小微企業發展和擴大就業發揮了現有金融機構難以替代的積極作用,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開了大門。管理層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其主旨都是為了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規範發展。兩年前,央行等十部門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按“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指導意見》確立了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主要業態的監管職責分工,落實了監管責任,明確了業務邊界。
兩年來,各相關部門嚴格按照《指導意見》的職責分工,認真落實各項要求。那些真正合規經營的品牌互聯網金融企業,也都嚴格按《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依法合規開展各項經營。但是,這兩年的監管實踐中也讓相關各方都深切體會到,互聯網金融畢竟屬於金融科技範疇,互聯網金融領域的風險點,除了證照不全、違規經營、風險管控不足、市場存在無序競爭等因素之外,因為技術複雜,風險隱蔽,鑒於部分互聯網金融產品已具有係統重要性影響,因而現在尤其需要在防範順周期波動和風險的跨市場傳染上下大功夫。而且,對這樣的金融創新的監管,還不能單憑傳統的監管理念、模式、手段及體製機製,因為傳統監管在許多方麵與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不匹配。
第一網貸最新發布的《2017年7月全國P2P網貸行業快報》顯示,7月,全國P2P網貸成交額3679.63億元,環比增長4.65%,同比增長65.39%。截至7月末,網貸業貸款餘額1.51萬億元,環比增長4.65%,同比增長65.39%。其中,20萬元以上的貸款餘額1.02萬億元,環比增長0.21%;100萬元以上的貸款餘額6808.82億元,環比增長1.77%,以上指標均創出曆史新高。值得關注的是,這與央行等國家十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的“雙降”(降低機構數量和業務規模)、“雙零”(存量不合規業務降至零、不得新增不合規業務)的要求有些背道而馳。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主動關閉、提現困難、失聯跑路的問題平台累計已達2803家,環比增加59家。網貸平台平均綜合年利率為8.67%,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已連續4個月上升,共上升了0.52個百分點。銀行資金存管已上線的平台有440家,已簽訂銀行存管協議未上線的有661家,銀行存管進展加快。風險監測預警係統風險池的風險預警平台4620家,占總平台數量的66.15%,環比增加108家。P2P網貸大數據表明,在專項整治的環境下,全國P2P網貸成交額、從業機構數量及業務規模還在增長,這確實與監管目標相悖,需認真篩查。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如果經過專項整治,發現增長部分基本合規,那自然再好不過。
無疑,從戰略角度出發,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最根本的是要加快監管創新的步伐。
首先,當然是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重在把好準入關。當前,對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合規準入審核,須滿足如下規定:通過合規驗收、備案登記、獲得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和簽訂銀行存管協議。可以說,每走一步,都很不容易,這對那些規模大的互聯網金融平台可能影響還不大,最受考驗的,就是那些中小互聯網金融平台了。但無論怎樣,準入審核是淨化互聯網金融生態的第一關,各地應盡量杜絕在合規驗收、備案登記、銀行存管等方麵標準不同和政策鬆緊不一的現象,力爭通過專項整治,讓互聯網金融行業真正的“良幣”去驅逐“劣幣”。
其次,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機製。央行在《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創新措施包括:加快完善互聯網金融安全等方麵的政策體係;按“分類控製,分照管理”原則加強監管協調聯動,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的準入、退出機製和運行規範;充分發揮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地方協會的作用,強化行業自律管理;加快金融科技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探索將規模較大、具有係統重要性特征的互聯網金融業務納入宏觀審慎管理框架,對其實行宏觀審慎評估等。
再次,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係統的作用。4月24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係統(一期)已正式上線推廣,(二期)預計在本月內能正式上線。在綜合利用行業統計申報數據、掃描抓取數據及非結構化輿情數據等多種來源的基礎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對互聯網金融統計監測係統的運用,已使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工作形成了旬、月、季、年多頻度和報表、報告、指數等多層次的產品體係,這當然能更有效地服務於互聯網金融的日常監管、行業自律和風險專項整治。
從發展趨勢看,既鼓勵創新,又審慎監管、及時監管和有效監管,“監管沙盒”是一個很好的監管創新模式。按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的定義,“監管沙盒”是一個“安全空間”,在這個安全空間內,金融科技企業可以測試其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而不用在相關活動碰到問題時立即受到監管規則的約束。“監管沙盒”的創新實踐,能使我國的監管科技適應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的金融科技發展的需要。因此,從戰略視角出發,我們還需加快基於“監管沙盒”的監管創新步伐。
(原標題:互聯網金融:加強監管與監管創新並舉)
最後更新:2017-08-09 09: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