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12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強監管下已經變天!內幕交易和借道減持都不敢輕易伸手了

7月17日晚間,潔美科技公告了10轉15股派4元的“高送轉”預案,成為7月進入中報披露期以來第5家公告“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此前,已有平治信息贏合科技三聖股份杭州園林4家上市公司先後公布了“高送轉”預案。

從此前4家上市公司公告預案後的股價表現來看:

平治信息在首個交易日“一”字漲停,並於次個交易日再漲9.38%後,隨後5個交易日連續大跌,跌幅高達27%;

三聖股份首個交易日上漲3.81%後,次個交易日則大跌8.71%;

贏合科技首個交易日便下跌0.68%;

隻有杭州園林連續收獲兩個“一”字漲停。

這與以往市場對於“高送轉”行情的瘋狂爆炒相比已經明顯降溫。

過去幾年,“高送轉”一直是市場熱衷炒作的主題之一,由此引起上市公司紛紛跟風,甚至很多業績虧損的上市公司也熱衷推出“高送轉”預案。在此背景下,2016年年底,深交所發文規範“高送轉”公告格式,要求預披露高比例送轉方案的公司尚未披露報告期業績預告的,應當同時披露業績預告,強調“高送轉與公司業績成長性是否相匹配”,原則上不支持虧損或業績大幅下滑(淨利潤同比下降50%以上)公司高比例送轉。

在此背景下,從2016年年報披露期開始,推出“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數量開始明顯下降。據中銀證券統計,2016年年報披露期推出“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僅有167家,大幅低於2015年的335家。

同時,“高送轉”越來越與“高增長”聯係起來。中銀證券統計顯示,2016年年報披露期推出“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中,淨利增速超過100%的上市公司占比由2015年的16%提升到21%,虧損的上市公司占比由2015年的27%下降至16%。

這一點在近日推出“高送轉”預案的5家上市公司中也表現得十分明顯。以7月6日晚間推出兩市首份“高送轉”預案的平治信息為例,預計2017年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100萬元-5800萬元,同比增長104.61%-132.70%。

同時,今年以來,監管層還進一步加強了對“高送轉”的監管。在今年3月24日的例行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表示,證監會將繼續堅持“依法、全麵、從嚴”監管原則,嚴格上市公司“高送轉”監管。前期,滬深交易所已發布“高送轉”信息披露指引,實施“刨根問底”問詢。

就在3月24日證監會舉行例行發布會的同一周,火炬電子千和味業凱中精密東音股份江蘇神通等多家上市公司因為“高送轉”收到了交易所問詢函,問詢內容包括“高送轉”與公司經營規模和業績是否匹配、與相關股東減持是否關聯、方案合理性及可行性等。

同時,借“高送轉”進行股價炒作的亂象也受到重拳打擊。雖然今年以來推出“高送轉”預案的上市公司數量大幅減少,但送轉比例卻愈發增多。過去幾年,為迎合炒作,“高送轉”比例從“10轉10”到“10轉15”到“10轉20”,特別是2015年8月6日昆侖萬維推出首個“10轉30”的“高送轉”預案後,“10轉30”的案例開始大量增加。

在此背景下,今年4月8日,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作出“‘10送30’的高送轉方案在全世界罕見,必須列入重點監管範圍”的表態。隨後的4月10日,“高送轉”概念股出現集體跌停潮。特別是9隻推出“10轉30”預案的股票中,除了金利科技因為停牌躲過一劫,其餘8隻全部跌停。

隨著監管的不斷加強,“高送轉”亂象隨之消弭,市場對於“高送轉”的瘋狂炒作受到抑製。從“高送轉”概念指數也可以看出,今年以來,“高送轉”行情已經逐漸熄火。

以往利用市場的瘋狂炒作,“高送轉”成為內幕交易的溫床,監管層加大了對於利用“高送轉”進行內幕交易的查處力度。在上述例行發布會上,鄧舸表示,前期滬深交易所開展對“高送轉”內幕交易核查聯動,集中查辦了一批借“高送轉”之名從事內幕交易或信息披露違規案件。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報道了*ST弘高實控人之一的甄建濤利用2016年2月*ST弘高推出“高送轉”預案的時機暗度陳倉,動用約3000萬元資金通過內幕交易的方式非法獲利700萬元的案件。(點此回看【公司能見度】*ST弘高發布了一份假業績快報?知情人士:公司試圖虛構財務數據完成業績承諾,審計機構拒絕配合遭解雇)

具體來看,去年2月16日,*ST弘高股價午後突然拉升,並封上漲停板。當日晚間,公司推出了10轉15股派1.5元的“高送轉”預案。*ST弘高稱,預案披露前,公司嚴格控製內幕信息知情人的範圍,按照內幕信息知情人管理製度規定進行了登記,並對相關內幕信息知情人履行了保密和嚴禁內幕交易的告知義務。

發布預案後的三個交易日裏,*ST弘高又連續收獲漲停,之後的兩個交易日再漲2.32%和4.17%,短短6個交易日裏大漲55.66%。2月18日晚間,*ST弘高還發布了股價異動公告,稱:經查詢,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製人在公司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期間未買賣公司股票。但實際上,在此期間,甄建濤早已暗度陳倉。

另外,在以往,“高送轉”還屢屢成為掩護大股東減持的工具。在2016年年報披露期推出“高送轉”預案的167家上市公司中,就有數十家上市公司同時推出了重要股東的減持計劃。而隨著監管的加強,這一“陽謀”越來越行不通。

今年3、4月間,元力股份依頓電子便在“高送轉”預案中嵌套了重要股東的減持計劃,而在遭遇交易所火速問詢後,兩家公司的股東紛紛取消了減持計劃,而已發布“高送轉”預案的易事特潤欣科技雖然沒有遭到交易所的問詢,但兩家公司的股東也或取消減持計劃或壓縮了減持股份的數量。

而且,隨著“高送轉”炒作的式微,上市公司股東不但越來越難利用“高送轉”進行減持,反而會進一步拖累股價。贏合科技為例,今年4月,公司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的一致行動人股東達晨創世及達晨盛世計劃在可減持之日起3個月內減持不超過6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4.84%。

在7月10日發布“高送轉”預案的同時,公司公告稱,上述兩股東此前發布的減持計劃將於2017年8月2日期滿,並計劃在高比例送轉方案披露後6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不超過5.5059%公司股份。在此背景下,雖然有“高送轉”預案和預計淨利潤同比增長99.41%至128.88%的中報業績預告護駕,贏合科技在公告後的首個交易日仍然下跌0.68%。

(原標題:報行情還看“高送轉”?強監管下已經變天!不但炒作熄火,內幕交易和借道減持都不敢輕易伸手了……)

最後更新:2017-07-18 07:15:20

  上一篇:go 央行外匯占款連降20個月
  下一篇:go 樂視應慎玩“用大眾錢追自己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