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723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開心消消樂”衝刺IPO 數億元現金流入去向不明

你玩過手機遊戲《開心消消樂》嗎?這個被樂元素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樂元素”)稱作“國民遊戲”的產品,是樂元素研發和運營的主要產品之一,是其營業收入的“中流砥柱”。

做為一家主要從事移動網絡遊戲的研發及運營的企業,樂元素的遊戲產品除了比較出名的《開心消消樂》之外,還有《開心水族箱》、《Ensemble Stars!》、《Merc Storia》等。在此次IPO申報中,樂元素擬發行不超過4250萬股A股,並計劃將募集資金中的14億元用於“現有遊戲升級及新遊戲開發項目”。

對於樂元素所披露的招股書,《紅周刊》記者發現,雖然其報告期內(2014年~2016年及2017年1季度)的營業收入有較快增長,但是梳理其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係,依然可以發現公司的貨幣資金、營業收入和采購數據間存在一定的異常,這些勾稽關係上的異常直指該公司財報數據很可能有造假的嫌疑。

《開心消消樂》“家長”是否真的有錢?

招股書披露,樂元素的主要收入來源於自研遊戲產品。2016年全年收入創新高,達到18.49億元。其中,收入占比最高的一款遊戲就是《開心消消樂》,這是樂元素大家庭裏“最能賺錢”的孩子。

報告期內(2014年~2017年一季度),僅《開心消消樂(移動版)》一款遊戲就取得了1.29億元、6.51億元、11.44億元和3.82億元的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21.41%、58.20%、61.88%和64.23%。有了這個能賺錢的孩子,雖然比不上“百億元”大戶豪門,但是這也可以讓《開心消消樂》家長樂元素笑得樂開花。不過,從樂元素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和“員工平均工資”兩項數據上的異常表現看,不由又讓人懷疑,樂元素是否真的有錢?

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樂元素報告期內各期末“貨幣資金”分別達到了3.39億元、7.25億元、11.68億元和11.78億元。這麼多的錢,即使什麼都不幹,僅放在銀行賬戶裏就能收到很可觀的利息收入,更別說拿出去做些理財投資。以最低的銀行活期存款0.3%年利率計算,報告期內公司利息收入至少有101.77萬元、217.47萬元、350.45萬元和88.34萬元。

可令人奇怪的是,樂元素“財務費用”項目卻顯示,報告期內的利息收入分別隻有62.42萬元、49.56萬元、698.05萬元和133.33萬元。很明顯,2014年和2015年的利息收入遠低於按銀行活期存款利率計算的利息,隻相當於活期利息的61.33%和22.79%。更讓人奇怪的是,2016年和2017年1季度的利息收入竟然又遠高於活期存款利息收入。這樣的異常情況又是什麼導致的呢?

當然,年末的貨幣資金並不能代表全年(或整個季度)的水平,但是,根據招股書中遊戲運營的數據看,其貨幣資金的持有數量在年度內應該是沒有較大的波動。報告期內,遊戲運營收入均占運營收入的97%以上。各遊戲產品中,以收入占比很大的《開心消消樂(移動版)》為例,月均付費賬戶數從2014年年初的1.46萬戶增加到2015年年底的538.32萬戶,而2016年之後保持穩定。同時,月均ARPPU值(平均每付費用戶收入)從2014年最低的14.64元一路往上增加,到2015年年中之後基本保持在20元左右。這兩項正是營業收入的最主要指標。由此可見,與營收同步的資金流入應該在各個月份都沒有較大波動。推及樂元素其他遊戲產品,大致類似。

此外,“合並現金流量表”顯示,2014年和2015年的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現金流進與流出都較少,就算2015年“收回投資所收到的現金”有2.42億元,“投資支付的現金”有2.6億元,對於該年度11.19億元的營業收入和7.25億元貨幣資金年末持有量來說,這項支出也難以使得該年利息收入隻相當於活期利息的22.79%。

既然公司整體上資金流動比較平穩,而賬上又有那麼多錢,為什麼利息收入卻如此反複無常?樂元素賬麵上的貨幣資金金額是真實的嗎?

現金流亂象

招股書顯示,樂元素在報告期內營業收入有大幅增長,2017年1季度營業收入高達5.95億元,幾乎與2014年全年營業收入6.02億元相當,而2015年和2016年也分別取得了11.19億元和18.49億元的營業收入。《紅周刊》記者在梳理各期財務報表中相關數據勾稽關係時,發現該公司2015年、2016年含稅營收與現金流之間均存在超過億元的大額差異。

報告期內,2015年樂元素的營業收入首次突破十億大關,達11.19億元(如表2)。如果按軟件企業增值稅實際稅負3%計算(保守估計),含稅營業收入為11.53億元,這比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項的12.42億元要少0.89億元。也就是說,假設該年度的營業收入全部收到現金,則公司還存在0.89億元的現金流入。按財務數據之間的勾稽關係,這意味著將有相應金額的應收賬款因收現而減少,或者有相應金額的預收款項增加。

招股書披露,樂元素在報告期內幾乎沒有預收款項,僅2014年有預收款項168.54萬元。2015年年末,公司應收賬款2.38億元,相比上年年末的2.14億元不但沒有出現減少,相反還增加了0.24億元。結合前麵存在的0.89億元數值差,則含稅營業收入與現金流以及負債之間的差額上升至1.13億元,這意味著公司仍有超過億元的現金流入不知去向。

2016年也有類似情況出現。2016年含稅營業收入為19.05億元,而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20.21億元,兩者相比,“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要比含稅營業收入多出1.16億元。按理說,這一年也會因為收現差額的存在使得應收賬款出現減少才對。

可實際上,2016年年末的應收賬款有3.13億元,相比上年的2.38億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0.75億元。如此一來,使得含稅營業收入與現金流和負債之間的差額提升至1.91億元。也就是說,這一年也同樣存在接近2億元的現金流入不知去向。

2017年1季度情況與上述兩年稍有不同,金額差距並沒有前述兩年明顯。2017年一季度,樂元素含稅營業收入達6.12億元,相比同期“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5.946億元要多出0.177億元。如果不考慮增值稅因素,其營收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幾乎相等。理論上,該季度應收賬款應該隻會出現少量增加,而不會產生較大的差異。

可事實上,2017年1季度末應收賬款為3.79億元,相比於上年的3.13億元,增加了0.66億元。這個增加額遠比前述理論上應該增加的0.177億元要多得多。由此,僅一個季度含稅營業收入與現金流和負債之間就出現了0.485億元的差額。

綜上所述,樂元素在報告期內連續兩年合計超過3億元現金流入不知去向,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大額采購“看不見、摸不著”

樂元素主要采購為聯運服務、支付服務、廣告等服務,與大幅增長的營業收入相對應,在報告期各年度的采購金額也出現了大幅增長。但是,對比“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應付賬款”、“預付款項”可以發現,各年度有數億元的采購既沒有“付錢”形成現金流出,也沒有“欠賬”使得應付賬款(債務)增加。

招股書披露,2014年至2017年1季度的采購總額分別為20972.17萬元、35288.24萬元、64472.09萬元和21473.70萬元。由於采購內容主要是服務,因此,這裏暫考慮6%的增值稅影響。那麼,報告期內的含稅采購總額應該為22230.50萬元、37405.53萬元、68340.42萬元和22762.12萬元。

進一步看(表3),最近的2017年1季度含稅采購總額為22762.12萬元,相比同期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的8909.39萬元,含稅采購要多出13852.73萬元。這意味著這部分差額將會在負債表中產生相同金額的應付賬款增加或預付款項減少。

不過,1季度期末應付賬款17287.19萬元比上年年末13073.89萬元僅增加了4213.30萬元,而預付款項2593.28萬元比上年年末的2452.25萬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141.02萬元。綜合核算下來,公司仍存在9780.46萬元含稅采購既沒有付現而使得現金流出,也沒有形成應付賬款等新增債務。

相較2017年一季度,2016年的差異更為明顯。2016年含稅采購總額為68340.42萬元,相比同期“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33352.85萬元,采購金額多出了34987.57萬元。按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係,這必然會有相應應付賬款增加或預付款項減少與之對應。

可實際上,2016年年末的應付賬款隻有13073.89萬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0116.56萬元數值,增加金額為2957.33萬元。與此同時,預付款項2452.25萬元也比上年年末的3586.42萬元隻減少了1134.17萬元。一增一減後,可以發現公司仍存在30896.07萬元的含稅采購總額既沒有現金流出作為基礎,也沒有形成相應金額的新增負債,就像空中樓閣般赫然懸空。

在得知2016年和2017年1季度的采購數據均存在很大的差異之後,如果再告訴您,該公司2015年采購數據也存在重大問題,似乎就不覺得奇怪了。2015年的含稅采購總額為37405.53萬元,相比同期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項17459.86萬元,采購多出19945.67萬元。按財務數據間的勾稽關係,理論上應付賬款會增加兩個億,或者預付款項會減少兩個億,抑或兩者綜合起來而得到這個數。

可實際上如《紅周刊》記者所料,其2015年年末應付賬款10116.56萬元,僅比上年年末的6723.93萬元增加了3392.63萬元,遠遠少於兩億元的差額。與此同時,3586.42萬元預付款項相比上年年末的608.80萬元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2977.62萬元。如此情況的出現,導致公司有19530.66萬元的采購得不到現金流出量和新增應付賬款(負債增加額)的支持。

連續3期財報都出現數億元的采購無法得到相關數據的支持,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巨額差異對於一家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都很少的“輕資產”型公司來說,怎麼說都應該屬於重大財務數據異常了。

(原標題:“開心消消樂”衝刺IPO,數億元現金流入去向不明)

最後更新:2017-08-20 05:47:28

  上一篇:go 製造業貸款增速連續6月增長 銀行業脫實向虛勢頭初步遏製
  下一篇:go 全麵推開營改增試點成績單:13個月直接減稅8500多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