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財經資訊
國信策略:經濟複蘇開啟牛市新征程 布局三大投資主線
核心觀點:
● 經濟複蘇開啟牛市新征程
當前各項宏觀數據均顯示經濟複蘇仍將持續,行業層麵看多數行業都已經走出了下行拐點進入到回升通道,上市公司二季度整體利潤增速預計高於一季度。市場原先固有的“一季度是高點”等慣性思維開始被逐步打破,下半年經濟增速有可能進一步往上而不再是奢望,經濟複蘇將開啟A股市場牛市新征程。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強勁的經濟增長數據、越來越多進入複蘇的行業、持續創新高的大宗商品價格,意味著長期以來“經濟持續下滑”的慣性思維開始被打破。如果三季度GDP到達7.0%股市會怎麼樣?這個問題或許之前不曾想也不敢想,但有可能真的會來臨。此外,看好股票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還完全起不來,這決定了短期內貨幣政策不會大幅收緊,市場可以充分享受這段高盈利、低通脹的時間窗口。
● 投資主線一:金融,全方位充分受益經濟複蘇
金融最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將最直接受益於經濟複蘇。此前抑製銀行股股價的因素主要在於壞賬導致的資產質量惡化以及利潤增速下降。而當前周期性行業利潤大幅提升,銀行資產質量有望顯著改善,在經濟回升過程中,銀行的利潤增速也有望走出拐點開始回升。且當前不止A股銀行,全球銀行股都在上漲,這意味著銀行股的上漲不僅僅是所謂的避險或者國家隊行為,而更多反映的是全球經濟複蘇的趨勢。而相比國際上主要的大型商業銀行,中國的銀行仍有較大估值修複空間。
● 投資主線二:周期,受益房地產開發投資回升
對周期股而言,雖然當前估值已經不再便宜,但在多數周期品產能短期內無法明顯擴大的情況下,需求但凡向上有所回升,就可能是的商品價格有明顯上漲,從而使得周期股利潤有極大的向上彈性。展望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回升將可能成為周期品需求向上的重要驅動力。
第一,不用於以往幾輪地產周期,本輪地產周期在去庫存的背景下,過去兩年在銷售極為火爆的情況下,新開工麵積並沒有跟上,這使得商品房庫存麵積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為後續補庫存提供了空間。第二,當前政策導向支持增加房地產供給抑製過高的房價。無論是上海提倡的租賃住房政策,還是北京推出的自住房共有產權政策,其前提都是需要先增加房地產供給。
●投資主線三:消費,受益居民收入增速回升
看好消費的最大邏輯在於居民收入增速的回升,2012年以來消費總量伴隨著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而不斷下滑,但2017年一二季度的數據顯示,居民收入增速出現了顯著的回升勢頭,下半年有望帶動消費整體向上。
沿著居民收入增速企穩推動消費整體回升的邏輯,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投資方向:(1)大眾消費,包括啤酒、肉製品、紡織服裝、商貿零售等,這些板塊當前股價普遍處於低位、未來向上空間較大,且本輪消費複蘇中鄉村消費要顯著強於城鎮消費;(2)可選消費,包括旅遊、酒店、影視、奢侈品等,重點關注房地產擠壓效應的釋放;(3)可以把農產品價格看作一個隱含的看漲期權,農產品價格當前依舊不振,相應股票價格也持續低迷。
報告正文:
經濟複蘇開啟牛市新征程
當前各項宏觀數據均顯示經濟複蘇仍將持續,行業層麵看多數行業都已經走出了下行拐點進入到回升通道,上市公司二季度整體利潤增速預計高於一季度。市場原先固有的“一季度是高點、後續逐級回落”、“三季度有超預期下行可能”等慣性思維開始被逐步打破,下半年經濟增速有可能進一步往上而不再是奢望,經濟複蘇將開啟A股市場牛市新征程。
1,“經濟持續下滑”慣性思維開始被打破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二季度數據顯示各項經濟增長指標均顯著超市場預期。其中,二季度GDP增速繼續保持6.9%的較高增速。6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7.6%,比上月提高6.5%;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8%,比上月提高1.0%;固定資產投資中製造業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基建投資增速均比上月有所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1.0%,比上月10.7%。加上此前公布的進出口數據以及6月份的PMI數據,總體來看當前經濟複蘇的強度要顯著高於此前市場的預期。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強勁的經濟增長數據、越來越多進入複蘇的行業、持續創新高的大宗商品價格,意味著長期以來“經濟持續下滑”的慣性思維開始被打破。如果三季度GDP到達7.0%股市會怎麼樣?這個問題或許之前不曾想也不敢想,但有可能真的會來臨。
除了宏觀總量的經濟增長數據,上市公司的利潤數據也在不斷印證經濟複蘇正在來臨,一季度可能將不再是高點。
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數據來看,截至2017年7月30日,兩市約有63%的上市公司公布了2017年中報的相關利潤信息(包括正式中報、業績快報、業績預告).
從已經公布的中報利潤信息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淨利潤增速在持續下滑(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基本全部已經發布業績預告等相關利潤信息),按可比口徑統計,2017年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淨利潤累計同比增速為31.4和6.1%,2017年一季度為34.2%和10.4%。
而主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則出現了大幅的回升。目前已經公布中報利潤信息的主板上市公司僅約32%,當前統計的利潤增速與最終的實際增速會有所出入,但考慮到前述上半年整體宏觀經濟的優異表現,預計主板上市公司二季度的淨利潤增速會高於一季度。
主板公司利潤增速繼續攀升,意味著此前無論經濟增長還是企業盈利“一季度是高點”的市場預期將不斷修正,支持A股市場繼續向上。
(本報告根據已經發布的上市公司財務信息分行業對2017年上市公司中報淨利潤增速進行前瞻分析,具體分析中,我們對財務數據進行了如下重要處理:(1)按照整體法可比口徑進行淨利潤同比增速計算。可比口徑是指計算行業或市場整體利潤時要求行業或板塊內所有上市公司在當期和上年同期均存在,避免新上市和退市公司的影響。(2)財務數據選擇時,已經公布中報數據的采用中報數據,未公布中報已公布業績快報的采用業績快報數據,沒有中報和業績快報數據而有業績預告數據的公司,已業績預告中淨利潤上限和下限的均值作為計算依據。(3)由於目前尚有將近四成上市公司未發布2017年中報財務信息,使用已有數據計算的整體結果與最終全部上市公司發布中報後的實際結果多少會有所差異,請讀者知悉。)
2,各項宏觀數據顯示經濟複蘇仍將持續
從宏觀數據來看,我們看到當前幾乎所有經濟增長指標均在回升過程中:
第一,工業增加值和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均顯著回升。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快速提升,1-6月份累計同比增速為6.9%,比2016年全年提高0.9%;1-6月份工業企業利潤累計同比增速22.0%,去年全年為8.5%。
第二,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增速回升,製造業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在回升,基建投資增速緩慢回落。市場之前對於2017年經濟下行的擔憂主要來自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下行帶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潛在下行衝擊。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上半年基建投資累計增速16.9%,基建增速下行的非常緩慢,甚至16.9%的增速還是要高於2016年全年15.7%的增速。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上半年累計同比8.5%,比去年全年提高1.6%,仍在回升過程中;製造業投資增速上半年累計同比5.5%,比去年全年提高1.3%。
第三,對外出口增速持續回暖。受益於全球經濟複蘇,2017年出口回暖現在看基本已經是一個非常確定性的事件。以美元計價,上半年我國出口累計同比增速8.5%,比去年全年提高16.2%。
第四,消費增速目前保持平穩,下半年有望回升。2017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10.4%,增速與2016年全年持平。而從最近幾個月的單月數據來看,社消增速已經出現回升勢頭。
展望2017年下半年,我們預計經濟複蘇仍將持續,理由包括:(1)製造業投資和出口增速在明確的回升勢頭中,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拐點會出現。(2)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居民收入增速已經出現了明顯回升,預計下半年整體消費會好於上半年。(3)從房地產銷售和目前的土地出讓情況來看,下半年房地產投資有進一步超預期的可能。(4)大概率增速處於下行通道的是基建投資增速,但目前回落的速度非常緩慢。
3,越來越多的行業進入到複蘇階段
2017年以來,從行業層麵的情況來看,一個重大變化特征就是越來越多的行業進入到了複蘇階段,我們看到了各種開始“觸底回升”和“大幅上升”的行業數據,疊加當前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創2015年反彈以來的新高,中觀和微觀層麵的數據在不斷驗證中國經濟在不斷複蘇向好。
表1報告了國信策略團隊日常跟蹤的上中下遊重點行業2017年以來基本麵變化跟蹤與景氣度判斷。可以很明顯地發現,除了原油價格、農產品價格、汽車外,多數行業當前景氣度都在不斷向上。
上遊:需求拉動量價齊升
上遊行業來看,2017年一季度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進入二季度後商品價格再度回升,且已經回到前期高點。鋼鐵、銅、鋁、玻璃等多種大宗商品當前價格均已經創出了2015年以來的新高。不少鋼鐵上市公司2017年二季度利潤創有史以來單季度最高。
而且,不同於2016年供給側改革的情況,當前的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核心驅動力應到來自需求拉動,一個最顯著的證據就是2017年粗鋼和有色金屬的產量仍然在正增長。這意味著在目前商品價格高企、產能無法擴張的情況下,上遊企業在開足馬力進行生產,沒有需求拉動,不可能出現量價齊升的情況。
中遊:機械行業回升時間和幅度已經接近2009年
中遊行業來看,機械重卡銷量同比增速一直維持50%以上高位。挖掘機、起重機、重卡同比增速從去年末整體呈不斷上升趨勢。工程機械銷量增速本輪周期回升時間和幅度已經可以與2009年時相比較。
同時,從與各個行業聯係最為緊密的交通運輸行業來看,年初以來陸運運量不斷回升,公路和鐵路貨運量增速大幅提高,海運BDI和SCFI指數處在2016年以來的向上通道中。
下遊:總體平穩,下半年消費有望繼續回升
下遊行業來看,消費總體較為平穩有升,社會消費零售總額6月同比增速創2016年以來新高, 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總額增速創2014年8月以來新高。但目前已經很明顯看到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速出現了顯著回升,這意味著下半年消費總量增速有望超過上半年。
結構上來看,家電、白酒等強勢行業2017年上半年表現依然靚麗。且雖然上半年消費總量並沒有出現很明顯的向上趨勢,但分行業來看,出現繼續下滑的行業也已經很少了,紡織服裝、啤酒等行業經過多年的調整,也已經開始慢慢走出了下行通道。
4,通脹無憂利好市場繼續向上
當前經濟環境下,除了經濟複蘇可以期待以外,看好股票市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通貨膨脹還完全起不來,這決定了短期內貨幣政策不會大幅收緊,市場可以充分享受這段高盈利、低通脹的時間窗口。
通貨膨脹一時半會起不了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當前原油價格和農產品價格還處在低位。從曆史經驗來看,隻要原油價格和農產品價格這兩個最底層的商品價格沒有大幅上漲,全球通貨膨脹都很難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從國內的情況來看,2017年由於農產品價格的持續下跌,目前的CPI一直維持在1.5%左右的較低水平。
5,對經濟下行壓力的一個數字估算
此前市場擔心經濟下行的主要風險點在於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的快速下行。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按照此前的悲觀預期做個假設,估算一下於房地產和基建投資增速下行對整體經濟的影響。
即使在比較悲觀的情景假設下,我們假設2017年全年基建投資增速12%(去年15.7%),地產2%(去年6.9%),製造業6%(去年4.2%),參考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我們可以算出2017年全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約為7.1%,僅比去年下滑1%。
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房地產開發投資絕對到不了2%這麼低的水平,基建投資也到不了12%這麼低的水平,且宏觀經濟中除固定投資以外,消費穩重有升、出口增速明顯回升。
因此,總體來看,我們認為2017年下半年整體經濟複蘇是值得期待的。
投資主線一:金融,經濟複蘇最受益板塊
金融最為典型的順周期行業,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將最直接受益於經濟複蘇,我們認為金融特別是銀行股價未來仍有上行空間。此前抑製銀行股股價的因素主要在於壞賬導致的資產質量惡化以及利潤增速下降。而當前周期性行業利潤大幅提升,銀行資產質量有望顯著改善,在經濟回升過程中,銀行的利潤增速也有望走出拐點開始回升。
且當前不止A股銀行,全球銀行股都在上漲,這意味著銀行股的上漲不僅僅是所謂的避險或者國家隊行為,而更多反映的是全球經濟複蘇的趨勢。而相比國際上主要的大型商業銀行,中國的銀行仍有較大估值修複空間。
1,資產質量改善、利潤增速回升
A股市場中銀行股估值長期以來被低估,造成這一現象的基本麵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壞賬導致的資產質量惡化、二是銀行整體淨利潤增速的下降,這兩者共同受製於宏觀經濟整體經濟增速的下滑。但隨著經濟增速(特別是名義經濟增速)的企穩,這兩點都已經出現了拐點變化。
第一,銀行資產質量有望明顯改善。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在2016年一季度見頂之後出現了緩慢下降的趨勢。此前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集中在傳統的周期性行業,典型的如批發零售、鋼鐵、煤炭、化工等。但如前所述,隨著去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行,傳統周期性行業利潤出現了大幅攀升,很多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最新的中報數據顯示二季度利潤創有史以來單季度最高。這種情況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有望明顯下降。
第二,銀行整體淨利潤增速下行趨勢有望終結。2011年以後,商業銀行淨利潤增速總體上出現了持續下滑的過程。到2015年時,中農工建四大行利潤增速基本上已經接近零增長,2016年中國銀行淨利潤增速出現了3.7%的負增長。淨利潤增速持續下行,使得銀行股估值水平從2011年起也出現了持續的下降。而隨著整體經濟的企穩複蘇,商業銀行整體淨利潤增速下行趨勢有望終結。
2,不止A股銀行,全球銀行股都在上漲
且當前不止A股銀行,全球銀行股都在上漲,包括摩根大通、富國銀行、恒生銀行、匯豐銀行等等在內的全球大型商業銀行2016年下半年以來股價均出現了明顯上漲,幅度平均就是在50%左右。
這意味著當前A股銀行股的上漲不僅僅是所謂的避險或者國家隊行為,而更多反映的是全球經濟複蘇的趨勢。
3,相比國際大行,中國的銀行仍有較大估值修複空間
從估值的國際對比來看,相比國際上主要的大型商業銀行,中國的銀行仍有較大估值修複空間。截至目前,A股的大型商業銀行估值水平中PB已經修複到約1倍左右,這個與國際同行基本持平略低一點。
但從PE水平來看,A股的大型商業銀行的PE平均隻有7倍左右,僅為全球同行的一半水平。造成A股銀行PE較低的原因主要在於對於資產質量和盈利增速下降的擔憂,而如前所述,從動態變化來看,這兩點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目前都處在持續改善中。
(注:Bloomberg原始數據以美元計價,因此可能造成計算的中國相關銀行利潤增速等指標與人民幣計價的計算結果略有不同)
投資主線二:周期,受益房地產開發投資回升
對周期股而言,雖然當前估值已經不再便宜,但在多數周期品產能短期內無法明顯擴大的情況下,需求但凡向上有所回升,就可能是的商品價格有明顯上漲,從而使得周期股利潤有極大的向上彈性。展望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的回升將可能成為周期品需求向上的重要驅動力。
看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回升的理由有兩點:第一,不用於以往幾輪地產周期,本輪地產周期在去庫存的背景下,過去兩年在銷售極為火爆的情況下,新開工麵積並沒有跟上,這使得商品房庫存麵積已經出現了明顯下降,為後續補庫存提供了空間。第二,當前政策導向支持增加房地產供給抑製過高的房價。無論是上海提倡的租賃住房政策,還是北京推出的自住房共有產權政策,其前提都是需要先增加房地產供給。
1,新開工不足、房地產後續有補庫存空間
本輪房地產景氣周期是在去庫存的大背景下開始的,這導致了過去兩年在銷售極為火爆的情況下,新開工麵積並沒有跟上。不同於以往幾輪地產周期,本輪地產景氣周期中新開工麵積增速的彈性顯著小於銷售麵積增速彈性。2015年商品房銷售麵積累計同比增速6.5%,新開工麵積增速為-14.0%;2016年商品房銷售麵積累計同比增速22.5%,新開工麵積增速僅8.1%。
銷售麵積快速上升、新開工麵積有所不足,這導致了2015年以來商品房待售麵積增速出現了顯著下降,無論是絕對量還是同比增速。
截至2017年6月的最新數據,從同比增速來看,商品房待售麵積同比麵積增速出現了大幅快速下降,目前已經下滑至-9.6%;從房地產庫存的絕對量來看,6月份商品房待售麵積下降至64577萬平方米,相比2016年2月高點時下降了近12.7%。
疊加當前房地產銷售麵積增速不減,預計後續房地產有較強的補庫存需求。
2,政策導向支持增加房地產供給
另一方麵,當前政策導向也支持增加房地產供給抑製過高的房價。有如下幾點值得關注:
首先,2016年6月底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從中可以看出土地規劃有明顯調整,全國耕地保留麵積數增加了3%,從18億畝上調至18.6億畝。但耕地保留發生了巨大的結構性變化,經濟發達地區耕地保留麵積數被大幅調低。以北京為例,按照規劃調整方案,耕地麵積保留數被大幅調減48%,約1040平分公裏。
其次,2017年起不少地方都先後明確提出了增加住房土地供給的規劃方案。實際上,無論是上海提倡的租賃住房政策,還是北京推出的自住房共有產權政策,其前提都是需要先增加房地產供給。
2017年7月7日《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上海城鎮住房供應總量以及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將顯著增加,其中新增住房供應總套數170萬套,比“十二五”增加60%左右。同時,上海將積極推進購租並舉的住房體係建設,進一步健全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製。
而在此前的2017年4月10日,北京市發布《北京市2017-2021年及2017年度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和《北京市2017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明確未來5年內將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製度,優化住宅供應結構,供應總量為150萬套,僅2017年供應方案也比原計劃翻倍。
具體來看,5年計劃中北京市供地6000公頃,住房建設需求150萬套,其中產權類住房100萬套,租賃住房50萬套。其中2017年全市計劃供應住宅用地調整為1200公頃,是此前計劃的2倍。
再者,高頻數據顯示土地供應麵積增速再度回升。2017年6、7月份百城的土地出讓供給增速明顯提升,支持後續房地產投資增速繼續回升。
3,房地產開發投資產業鏈及相關標的
從房地產開發投資產業鏈出發,相關的投資細分行業與標的主要集中在鋼鐵、煤炭、有色、建材、化工等領域。
(下述個股標的僅為根據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公開信息梳理結果匯總,不構成任何具體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
投資主線三:消費,受益居民收入增速回升
看好消費的最大邏輯在於居民收入增速的回升,2012年以來消費總量伴隨著居民收入增速的回落而不斷下滑,但2017年一二季度的數據顯示,居民收入增速出現了顯著的回升勢頭,下半年有望帶動消費整體向上。
沿著居民收入增速企穩推動消費整體回升的邏輯,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投資方向:(1)大眾消費,包括啤酒、肉製品、紡織服裝、商貿零售等,這些板塊當前股價普遍處於低位、未來向上空間較大,且本輪消費複蘇中鄉村消費要顯著強於城鎮消費;(2)可選消費,包括旅遊、酒店、影視、奢侈品等,重點關注房地產擠壓效應的釋放;(3)可以把農產品價格看作一個隱含的看漲期權,農產品價格當前依舊不振,相應股票價格也持續低迷。
1,消費總體將受益於居民收入增速回升
居民消費通常被認作是宏觀經濟中最穩定的部分。而從2012年以來,我國的居民消費整體增速一直處在持續下滑的過程中,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增速在不斷下滑。
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從2011年四季度的14.1%,下降至2016年三季度的7.8%。而同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增速從2011年底的17.1%下降至2016年11月的10.4%。
居民收入是宏觀經濟中一個相對滯後的指標。曆史數據顯示,居民收入增速大概滯後於名義GDP增速一年。名義GDP增速的低點在2015年四季度已經出現,2016年前三季度回升速度較慢,從2016年四季度開始名義GDP增速出現了加速上升趨勢。
在此前的專題報告中,我們詳細討論過看好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速回升的邏輯,核心觀點就是名義GDP回升推升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速。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我們對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速回升的判斷在不斷得到證實。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6月份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速為8.8%,比一季度進一步提高。當前居民收入增速整體回升的趨勢非常明顯。伴隨著居民收入增速的回升,我們預計下半年消費總體會好於上半年。
此前市場對於經濟的另一個擔憂在於上遊好轉無法傳導到中下遊,這中間邏輯環節的核心我們認為就在於相對滯後的居民收入增速之前一直沒有起來,從而導致了下遊需求沒有起來。而隨著居民收入增速的逐步提高,預計後續下遊需求會有明顯起色,上中下遊間的背離不會一直繼續。
沿著居民收入增速企穩推動消費整體回升的邏輯,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三個投資方向:(1)大眾消費,包括啤酒、肉製品、紡織服裝、商貿零售等,這些板塊當前股價普遍處於低位、未來向上空間較大,且本輪消費複蘇中鄉村消費要顯著強於城鎮消費;(2)可選消費,包括旅遊、酒店、影視、奢侈品等,重點關注房地產擠壓效應的釋放;(3)可以把農產品價格看作一個隱含的看漲期權,農產品價格當前依舊不振,相應股票價格也持續低迷。
2,大眾消費:股價普遍處於低位、向上空間大
大眾消費,包括啤酒、肉製品、紡織服裝、商貿零售等,這些板塊當前有三個特點值得重點關注:
第一,本輪消費複蘇中鄉村消費要顯著強於城鎮消費,意味著大眾消費複蘇的強度可能更大。
第二,行業經過多年調整,當前景氣度看是見底回升。
國家統計局最近公布了紡織業相關運營數據,從中可以看到紡織業複蘇跡象明顯。紡織業企業景氣指數從去年6月份以來就持續上升,今年6月份達到120.90,仍維持在較高水平,是2012年以來二季度的最高值。紡織業是從2013年開始進入長時間的增速下滑階段,2017年上半年行業各項指標都觸底反彈,隨著行業格局改善,紡織業正進入景氣周期。
啤酒行業也是同樣的情況。2014年7月以來,啤酒產量出現長達25個月的下滑。2014年至2016年全國啤酒產量分別為4922萬千升、4716萬千升、4506萬千升,整體處於下滑態勢。啤酒行業下滑勢頭在2016年8月略有遏製,產量同比增速開始回升。截至2017年6月的最新數據,啤酒產量的累計同比增速已經回升到0.8%的正增長。
第三,這些板塊當前股價普遍處於低位、未來向上空間較大。
啤酒、肉製品、紡織服裝、商貿零售等板塊,2017年以來股價表現普遍較差,顯著跑輸滬深300。因此不同於家電、白酒等表現領先的消費板塊,大眾消費品板塊當前受市場關注度低,未來向上空間可能較大。
(上述個股標的僅為根據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公開信息梳理結果匯總,不構成任何具體盈利預測和投資評級)
3,可選消費:關注房地產擠壓效應的釋放
從總量上看房地產周期與居民消費水平沒有明確的正向或者負向關係,房地產周期對於居民消費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居民消費結構會產生顯著變化。
在房地產銷售上行周期,居民耐用消費品的支出增速會有明顯上升,而對應的非耐用消費品支出增速則有明顯下降。相反,在房地產銷售下行周期中,非耐用消費品的增速則會有明顯上升,而耐用消費品支出增速則有明顯下降。這個關係在美國和中國的曆史數據中都反複出現。
預計隨著房地產銷售麵積增速的不斷下降,之前壓製非耐用消費品支出的因素會不斷減弱。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旅遊、酒店、影視、奢侈品等可選消費品會有不錯機會,國外的相關曆史數據顯示,旅遊、奢侈品等可選消費品的彈性往往是最大的。
(關於房地產對於消費結構影響的詳細分析,可以參見我們此前的專題報告:《後周期時代消費投資機會:邏輯與經驗-20170310》)
(原標題:國信策略·重磅深度 | 牛市新征程:投資經濟複蘇主線)
最後更新:2017-08-06 1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