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21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主業變更業績承壓 創新醫療陷大股東賣殼疑雲

業績承諾兌現高峰期來臨。

日前,創新醫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新醫療”,002173.SZ)發布2017年三季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06億元,同比增長7.0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9569.02萬元,同比增長41.63%。

創新醫療前三季度淨利潤增速遠超同期營業收入,表現出過人的盈利能力,主要得益於其在2016年度納入公司合並會計報表的3家標的資產:齊齊哈爾建華醫院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華醫院”)、海寧康華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華醫院”)、江蘇福恬康複醫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恬醫院”)。但由於業績主要貢獻者康華醫院和福恬醫院在 2016年業績承諾兌現情況表現不理想,今年創新醫療能否完成業績承諾將直接檢驗其轉型醫療服務業的成色;而隨著曾經的“醫療+珍珠”雙主業逐漸向以醫療服務、醫療投資為主營業務轉移,高層人事變更不斷,公司第二大股東陳越孟的“分步借殼”一說再度興起。

11月7日,創新醫療董秘辦方麵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經營情況看,公司預計3家醫院今年有望達成承諾業績。而就借殼一說,上市公司方麵則回應,“公司目前沒有收到大股東明確賣殼打算的通知”。

珍珠產業業績遇挫謀變

公開資料顯示,創新醫療是一家以醫療服務、醫療投資為主營業務,兼顧珍珠產業的中小板公司,在此之前,公司主營業務為珍珠及珍珠飾品的加工與銷售。在以珍珠產業為主業的時代,彼時上市公司證券名曾經曆了從山下湖、千足珍珠、ST千足到ST創療的轉變,而證券名的變更也見證了公司珍珠業務逐漸走向式微的曆程。

轉折點在2014年。2014年時,當時的千足珍珠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首次跌破零,虧損1084萬元;2015年,虧損繼續擴大,達到6534萬元。由於連續兩年虧損,千足珍珠披星戴帽,變身?鄢ST千足。

虧損在繼續,求變也在進行。在經過籌備之後,千足珍珠於2015年11月收到中國證監會核發的《關於核準千足珍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康瀚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的批複》,核準公司發行1.27億股股份購買建華醫院、康華醫院、福恬醫院的全部資產。在此之後,公司又於去年1月初完成標的資產建華醫院、康華醫院和福恬醫院的100%股權過戶手續,該3家公司已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同時納入公司2016年度合並會計報表的合並範圍。

在將醫療資產裝入上市公司之後,上市公司終於在2016年扭虧為盈,並成功於今年更名為創新醫療。今年三季報,創新醫療業績表現搶眼,不過,記者注意到,公司第三季度業績並無現金流支撐。期內,公司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774.91萬元,而同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僅有1758.11萬元。創新醫療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遠低於同期淨利潤的原因何在?

對此,創新醫療方麵表示,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淨利潤中,包含1156.33萬元購買理財產品產生的投資收益,該投資收益的現金流量計入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遠低於同期淨利潤主要受此影響,與季節性無關。

業績承諾能否兌現?

回溯2016年,公司完成了建華醫院、康華醫院、福恬醫院的100%股權收購工作,投資設立了悅潤醫療、康爾健醫療。截止到去年年底,公司醫療板塊業務實現營業總收入為6.99億元,總的淨利潤為1.62億元,為公司扭虧為盈做出了突出貢獻。

但從3家醫療子公司單獨的經營數據看,報告期內建華醫院及其下屬子公司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09億元,與2016年度業績承諾相比達成率是100%;康華醫院及其下屬子公司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780.38萬元,與2016年度業績承諾相比達成率是95.61%;福恬醫院及其下屬子公司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780.95萬元,與2016年度業績承諾相比達成率是80.92%。

上述3家子公司今年完成業績承諾的概率有多大?記者注意到,根據股東業績承諾,建華醫院、康華醫院以及福恬醫院2017年度各自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23億元、5800萬元和980萬元,增幅較2016年均超過16%。

對此,創新醫療方麵表示,從目前經營情況看,公司預計3家醫院今年有望達成承諾業績。

“公司將有效利用募集資金,進一步加快拓展公司醫療服務業務,實現公司健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公司將進一步借助資本市場,依托融資渠道、品牌知名度等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公司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和市場話語權,為公司發展壯大夯實基礎。”創新醫療方麵進一步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創新醫療近年來在醫療行業的動作不止上述在醫院領域的布局。去年10月26日,創新醫療發布《關於與Pluristem Therapeutics Inc.(以下簡稱“PSTI”)簽訂股權投資框架協議的公告》,PSTI公司是國際領先的胎盤幹細胞治療方案提供商,2007年在納斯達克掛牌。當年10月28日,創新醫療吸引了數十家投資機構前往調研,然而二級市場卻並不買賬,反而走出一波下降行情。今年6月,創新醫療宣布終止對PSTI的股權投資。

二股東借殼謎團

創新醫療“珍珠+醫療”雙主業變更為以醫療服務、醫療投資為主營業務,兼顧珍珠產業的過程,同時也是其股權比例發生變動的過程。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創新醫療實際控製人為陳夏英,持有公司股份18.05%,陳越孟控製的杭州昌健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和杭州嵐創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合計持有公司股份10.22%,上海康瀚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有公司股份10.09%,與此同時,創新醫療於今年1月24日披露《關於控股股東減持股份的提示性公告》,陳夏英擬在未來6個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

對此,深交所發來問詢函,要求創新醫療說明陳夏英減持公司股份的原因、截止到問詢函回複日的減持進展情況、公司控製權是否發生變更、其他股東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或其他一致行動關係以及公司為保持控製權穩定所采取的措施。

創新醫療於今年4月13日發布公告回複稱,今年1月22日,公司收到控股股東及實際控製人陳夏英女士《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陳夏英因個人資金需求原因,計劃自今年2月3日起未來6個月內通過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減持股份總數不會超過本公司股份總數的5%。隨後,陳夏英於今年2月9日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大宗交易係統減持公司無限售條件流通股486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6%,減持後,陳夏英持有公司7761.7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6.99%。

記者注意到,今年5月27日,證監會修訂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要求大股東在任意連續90日內,通過競價交易減持的解禁限售股不得超過總股本的1%;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股份,在連續90個自然日內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且受讓方在受讓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或許是因為受減持新規影響,截止到今年9月30日,陳夏英仍無減持進展情況,公司控製權沒有發生變更。

自媒體就此質疑創新醫療第一大股東忙於賣殼,二股東則暗度陳倉急於借殼。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創新醫療專門就此事進行了回應。創新醫療方麵表示,公司2016年完成的重大資產重組不構成借殼上市,該資產重組完成後,陳夏英女士仍為公司的實際控製人,該交易未導致上市公司實際控製權發生變更。公司目前也沒有收到大股東明確賣殼打算的通知。另外,“公司股東上海康瀚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和陳越孟先生不是一致行動人,目前二股東與三股東不存在爭奪控製權的情況”。

不過,一位不願具名的創新醫療觀察人士對記者表示,借殼隻是遲早的事。“她(陳夏英)本來就是要主動減持以便二股東上位的,這是人家的計劃,他們是一夥的,又不存在股權之爭。”

(原標題:主業變更 創新醫療陷大股東賣殼疑雲)

最後更新:2017-11-12 02:33:50

  上一篇:go 個人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將行 亟待配套政策
  下一篇:go 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五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通過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