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5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年度金融數據出爐 M2低增速或成常態

1月12日,2017年度貨幣金融數據出爐,顯示金融體係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

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同比多增8782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加19.44萬億元,比上年多1.63萬億元。

與此同時,受去杠杆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等因素影響,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廣義貨幣(M2)增速僅為8.2%,創下新低。央行人士表示,這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大的影響,隨著去杠杆深化,未來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

M2再創新低未來低增速或成常態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末,M2餘額167.68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個和3.1個百分點,增速創下曆史新低。

央行調統司司長阮健弘指出,當前貨幣信貸運行總體正常,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穩固,經濟運行韌性增強,企業利潤向好。這些為主動去杠杆提供了較好的時間窗口。

“M2增速比上年有所下降,主要就是反映了去杠杆和金融監管逐步加強背景下,銀行資金運用更加規範,金融部門內部資金循環和嵌套減少,由此派生的存款減少。”她表示。

初步測算,2017年金融機構同業業務、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全年同比少增,下拉M2增速超過4個百分點。貨幣持有主體的變化對此也有所印證,2017年末金融機構持有的M2增長7.2%,比整體的M2增速低1個百分點。

從12月單月看,由於前期貸款擴張較快,年底銀行貸款等資產擴張理性減緩,存款派生也相應有所放緩。此外,2017年財政收入形勢較好,財政性存款較上年多增,由於財政性存款不統計在M2中,也暫時性地產生下拉M2的作用。

阮健弘認為:“總的看,這些有利於金融機構保持穩健經營,降低係統性風險和縮短資金鏈條,不會對實體經濟造成大的影響。”

她同時提醒,隨著去杠杆的深化和金融進一步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比過去低一些的M2增速可能成為新的常態。同時,隨著市場深化和金融創新,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更加複雜,例如貨幣市場基金快速發展對存款的分流作用可能持續存在等。M2的可測性、可控性以及與經濟的相關性亦有下降,對其變化可不必過度關注和解讀。

阮健弘介紹說,下一階段,央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加強監管協調,把握好政策的力度、節奏,穩定市場預期,平穩有序地推進結構調整,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金融體係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較大

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人民幣貸款僅增加5844億元,同比少增4600億元,環比則接近“腰斬”。盡管如此,並沒有影響全年新增信貸的迅勐。

數據顯示,去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同比多增8782億元,“顯示金融體係對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大。”阮健弘稱。

從貸款結構看,她介紹,金融機構對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資金支持力度較大,對產能過剩行業的信貸投放規模收縮,有力地支持了國家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重點領域建設。

具體到房地產領域,阮健弘透露,截至去年年底,人民幣房地產貸款餘額32.25萬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上年末回落6.1個百分點;房地產貸款全年增加5.56萬億元,占同期各項貸款增量的41.1%,比2016年占比低3.7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1.86萬億元,同比增長22.2%,增速比上年末回落14.5個百分點。

信貸勢勐,也帶動了社會融資規模上漲。2017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年多1.63萬億元,存量同比增長12%,基本符合預期,顯示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較大。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的71.2%,同比高1.4個百分點。

從結構看,社會融資規模變動特點主要為“三多三少”: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本外幣貸款、信托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多增較多;委托貸款、企業債券融資同比明顯少增,股票融資少於上年。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預計,2018年信貸增速在12.5%至13.0%附近,全年信貸增量約為15萬億,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約為18.5萬億。

(原標題:年度金融數據出爐 M2低增速或成常態)

最後更新:2018-01-14 07:48:54

  上一篇:go 直播答題打響“撒錢大戰” 火得讓服務器屢遭宕機
  下一篇:go 2017年私募業績藏玄機:價值派“但斌”們笑嘻嘻 徐翔舊部去了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