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27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可轉債密集麵世 催生A股獲利新模式

賬上沒股沒錢,竟然還有可能賺錢!近期可轉債密集發行,給了普通小散無風險、無成本的獲利機會。發行新規出台之後,投資者賬上無需持有股票,也無需預備現金,便可以參加可轉債的申購。相比目前打新需要對應的二級市場股票市值,申購可轉債不僅“免費抽獎、貨到付款”,而且還不用擔心持有股票價格波動的風險,隻需要在轉債中簽之後繳納對應資金即可。

除了無需提前預備股票和資金之外,申購可轉債的套路和新股一模一樣,在發行日的交易時間頂格申購即可。雖然可轉債上市首日漲幅一般在20%上下,和新股連續漲停的暴利無法相比,A股曆史上也曾經有可轉債跌破100元麵值的情況出現,但隻要在上市首日賣出落袋為安,那麼中簽者多少都能薅些羊毛。如果忘記及時賣出被套,也是“隻輸時間不輸錢”的買賣,最差的結果無非是上市公司還本付息。雖然利息極低無法保值,但至少也會保本,風險並不算大。

對投資者來說,以100元麵值買入可轉債具有“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特點,相當於買入有最低收益承諾的金融產品,而且還未必需要持有到期——在條件合適的時候選擇提前轉股,往往收益比獲得微薄的利息要高。由於發行可轉債的條件首先必須是上市公司,其次公司的ROE(淨資產收益率)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最近3年平均不低於6%),這就保證了發行可轉債是相對優質的上市公司,最大限度避免了績差股、虧損股在發行可轉債之後無力兌付的可能,極大程度降低了投資風險。

進可攻、退可守,股性和債性集於一身,可轉債給A股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盈利的可能性。對於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來說,在非公開發行限製增多的情況下,選擇發行可轉債不失為替代的融資方式。雖然可轉債的利率都低得可憐,但對上市公司來說,仍然會盡量還本付息、促進轉股,以節省利息支出,對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轉股之後總股本攤薄比例較小,不影響大股東控股地位的公司尤其如此。另外,一些公司的大股東也可利用手中的優先配售權申購可轉債,在上市之後獲利賣出。因此,在目前的市場規則下,無論是投資者或發行方,可轉債都是比較能夠被各方接受的“最大公約數”。

投資者、發行方“你情我願”,監管層對可轉債的發行也出現了鼓勵傾向。由於現行的可轉債發行規則對上市公司發行資質有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垃圾公司的圈錢行為;同時,轉股與否和股價表現息息相關,除了大盤指數的整體環境之外,更取決於公司基本麵。如果可轉債發行之後公司業績變差拖累股價,有可能造成投資者放棄轉股,這對上市公司無形中構成第二道鞭策。因此,相較於去年全年11家上市公司可轉債的發行量,今年可轉債的供給速度持續加快。截至目前,擬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超過130家,融資規模近3900億元。已經上發審會審核的30餘單上市公司除了蒙草生態等少數公司外的可轉債申請均獲得了通過,且絕大多數是“無條件通過”。

筆者認為,未來的一段時間至少是今明兩年,可轉債將成為A股市場上最值得關注的投資工具。隨著可轉債市場的擴大,由可轉債衍生出來的投資機會值得我們關注:

一、入門級:全家總動員,頂格申購。由於可轉債“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特性,加上目前信用申購的機製,隻要中簽就是中獎,投資者應當積極參與,未開戶的朋友可抓緊時間開戶體驗薅羊毛的樂趣,甚至全家總動員在同一時間集中申購,以增加中簽率。一般來說,小盤股發行的可轉債上市首日漲幅較大,彈性也比較好,而大盤股則漲幅較小,甚至出現2010年中國銀行可轉債曾經在上市首日小幅破發的現象。因此,如果不想承擔任何風險,可以回避大盤轉債的申購。

二、青銅級:麵值之下買轉債。在行情低迷,利率走高的情況下,可轉債對應的正股價格跌破轉股價,因此喪失轉股可能,可轉債的股性消失隻剩下債性,可能出現大幅跌破100元麵值的情況。如2011~2014年,先後有中國銀行中國石化、中海發展(現名“中遠海能”)、深圳機場民生銀行等公司的可轉債大跌破百,最低甚至跌到85元附近。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些業績良好的上市公司無法還本付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跌破麵值買入相當於撿錢。事實也證明,敢於抄底並耐心持有的投資者最終都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大部分公司都實現了轉股,未能轉股的個別公司也成功兌付了本息。參照以往的經驗,一旦可轉債在跌破95元之後,投資者便可開啟分批布局,將3~5年內可持續投資不動用的資金分批買入,坐等價格上漲。

三、白銀級:債底之下買轉債。由於可轉債每年有支付利息,投資者可將剩餘未支付的利息加上100元麵值,即為債底。債底雖然安全性不如麵值,但不少公司尤其是市值較小、業績較好的公司,往往會提前釋放利好或業績來促進轉股,因此對於這些公司的可轉債,在價格跌破債底,逼近100元麵值之時投資者便可分批布局。

四、黃金級:參與跌破轉股價的正股。在二級市場股價跌破轉股價之後,轉債持有者不會選擇轉股,上市公司隻有通過下調轉股價來促進轉股。而轉股價一般不低於每股淨資產,發行可轉債的公司又是盈利比較穩定,因此每年淨資產都會出現一定增長,如果股價出現跌破淨資產,則左側買點出現,長線投資者可在淨資產和轉股價下方分批布局,等待股價修複。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這類股票買得安心、拿著放心,又可作為打新配售的市值,性價比極高,典型如2013~2014年的深圳機場、中海發展等。而激進型的投資者也可選擇實際控製人持股比例較低的公司,押注其不下調轉股價減少對股本攤薄的影響,進行適當博弈。

五、衍生級:針對發行可轉債上市公司股票的“搶權”。在目前的發行機製下,上市公司的股東具有優先配售權,因此會出現一些投資者通過買入股票來配售可轉債的行為,這也形成可轉債發行前相關公司股票買盤增多、價格上揚的現象,對於短線激進型投資者存在提前布局,坐等抬轎的可能。不過,如果發行前股價拉升得過快,也可能被場內的主力機構提前賣出“割韭菜”,過度追高仍然需要謹慎。對於已經過會但尚未公布發行日期的公司,投資者也可在關注基本麵的同時,根據盤麵走勢逢低布局,值得觀察的股票有:長江證券特一藥業亞太股份眾信旅遊國禎環保眾興菌業等。

從目前可轉債的情況來看,絕對價格仍然較高,安全邊際有待增加,相關的投資機會仍然需要進一步的醞釀。但筆者相信,隨著可轉債市場的擴容,未來低風險的投資機會將會出現,投資者除了積極參與申購之外,還應當提前未雨綢繆,深入了解這一工具的特性,快速學習相關知識。除了《紅周刊》每周關於可轉債的專欄之外,安道全所著的《可轉債魔法書》也頗具參考價值,深入淺出、案例詳實,值得有誌於可轉債投資的朋友一讀。

(原標題:可轉債密集麵世 催生A股獲利新模式)

最後更新:2017-11-12 01:34:15

  上一篇:go 百億大單頻發 上市銀行融資衝刺“補血”
  下一篇:go 全國統一碳市場花落上海 電力企業率先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