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財經資訊
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促進深圳一體化發展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於2018年1月15日發布《關於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的批複》(以下簡稱《批複》)。《批複》提到,為促進深圳經濟特區一體化發展,結合特區建設發展麵臨的新形勢新使命新任務,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深圳市經濟學會副會長,南山區政協委員鄧誌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政策(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對於深圳而言是好消息。
“二線關”已無存在意義
據了解,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於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東起深圳鹽田區梅沙背仔角,西至寶安區南頭安樂,全長84.6公裏,以鐵絲網、關卡等不同的形式圍起。這道線把深圳分為特區內和特區外,俗稱關內和關外,這道關卡,也就成了人們常說的“二線關”。
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在建設之初,主要承擔兩項基本職能:一是對進出特區的貨物進行檢查,打擊走私活動;二是對往來人員進行檢查,防止偷渡行為。近30年來,特區管理線為維護深圳經濟特區社會治安、減輕粵港邊境一線管控壓力發揮重要作用。
2010年,國務院批準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並明確“暫時保留現有的特區管理線,不再新設。今後視發展需要,由廣東省有關部門提出特區管理線處理辦法,按程序報批”。2013年,深圳市發改委宣布開始推動撤銷“二線關”有關工作。
鄧誌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實際上,這是一個曆史遺留問題,因為在2010年時,深圳經濟特區就已經正式擴容,範圍從原來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四區擴大到全市,‘二線關’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現在深圳一體化發展加速,且深圳作為粵港澳灣區的核心城市,它要更好地服務於整個灣區且往外輻射,取消‘二線關’具有重要意義。”
利於深圳區域功能設計和規劃
《批複》指出,廣東省和深圳市要認真做好經濟特區管理線撤銷相關工作,並以此為契機,實施深圳全市域統一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有序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實現更高質量的城市化,為新時期超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積累經驗、當好示範。
國務院要求,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撤銷後,要進一步加強粵港邊界一線管控,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粵港邊界持續穩定。
《批複》明確,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支持廣東省和深圳市做好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相關工作。
廣東體製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其實一直都有提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原來深圳市比深圳特區大,但是到後來整個深圳都屬於深圳特區了。對於深圳而言,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可以更好地做全區域的功能設計和規劃,對於全市的土地資源合理化應用和土地價格的平穩,都有一定意義。”
此外,這也有利於深圳的整體規劃,尤其是道路、產業等。深圳特區範圍擴大後,客觀上要求道路、給排水、汙水處理、通訊線路、市政公園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和統一管理,但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的存在,在城市中心地帶造成人為分隔。
“可能釋放出大量的土地,以前‘二線關’周邊的很多區域被隔斷了,空間也浪費了,取消了‘二線關’意味著周邊的土地可以重新納入規劃建設之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鄧誌旺解釋道。
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訴記者,“第一,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可以大大加快原關內關外的一體化步伐;第二,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比較長,中間有幾個關口,加上沿線部位其實有很大空間,特別是幾個重大關口如梅林關口占用的空間很大。實際上,管理線沿線都在市區中央地帶,不能合理開發,撤銷後將有利於管理線沿線的空間發展,把土地有效地統一利用起來;第三,由於這條線撤銷,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大框架下,將進一步強化了和香港的有效互動。”
(原標題: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促進深圳一體化發展)
最後更新:2018-01-16 00: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