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69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經濟向好疊加政策支持 製造業開啟新繁榮

長假期間,美國經濟數據向好和稅改推進超預期推升道指繼續上漲,海外機構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疊加節前央行定向降準政策支撐恒指大漲。國內A股市場年內一直延續著中樞逐步抬升的震蕩格局,消費、周期股一直在交替表現。不管是市場經濟規律,還是政策驅動,我們認為製造業已見曙光。

從全球來看,可能正在開啟新一輪朱格拉周期:全球主要經濟體(歐洲、美國)非金融企業與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表均得到了明顯改善,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製造業進入擴張,表現為產能利用率的穩步上升,失業率降低,勞動力市場走向活躍,進一步傳遞到產品市場。而從國內來看,過去6年製造業已經開始接近出清,轉型升級的基礎已經奠定。

供給側改革隻是轉型的開始,目的在於產業結構的升級。目前,我們產業結構升級類似於上個世紀70-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韓國,供給側改革和產業轉型的時間周期都相對較長,在此過程中,政府主導將成為決定性力量之一。9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布置了兩項主要任務,一是聽取推進中央企業重組整合工作匯報,以改革促進結構優化效益提升;二是定向降準、強化對小微企業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服務,進一步增強經濟活力。市場過分聚焦於定向降準,然而究其背後,我們認為市場更應該關心和重視製造業的邊際變化。

政策促使中遊供給側提速,以化解中遊過剩產能、加速中遊出清、培育中遊龍頭的中遊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和速度有望逐步加強。力度上,中遊製造業在“優勝”和“劣汰”兩方麵展開將愈發突出,一方麵核心中遊(裝備製造、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央企重組整合,將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另一方麵嚴格落實化解過剩產能任務,推進“僵屍企業”處置和虧損企業治理,健全企業退出機製。速度上,混改作為中遊集中度提升的重要途徑,第三批試點的加速推出有望形成催化。在此過程之中,央企作為國民經濟的核心力量,其較大的競爭優勢邊際改善將使其最為受益。

定向降準催生小微企業活力,更是引導疏通中下遊企業發展。從產業鏈角度,我們認為小微企業的分布數量是由產業壁壘決定,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自下遊到上遊小微企業數量遞減,因此定向降準對於中下遊行業的引導疏通更強。從市場影響角度,我們認為此次會議釋放了兩個重要的信號:第一,貨幣政策並未轉向,中性偏緊基調將繼續維持;第二,需求有邊際支撐,經濟韌性持續強度和時間或將超出市場預期。

市場關注的上遊去產能改革、環保限產導致部分大宗價格強勁對中遊製造業的影響,我們認為目前上遊產品價格的上漲幅度尚在大部分中遊企業承受範圍,從8月份的工業利潤數據和9月份全國製造業PMI指數也可以印證我們的觀點。8月的工業企業盈利數據表明各項微觀經營指標全麵改善:當月和累計工業利潤增速加快,主要在於價差擴大;主營業務利潤率為六年半以來的高點。9月份PMI較上月回升0.8個百分點,並遠超2012年-2016年五年均值50.4,大幅回升超預期,製造業榮枯線上擴張加速。

另外,上遊企業盈利改善也促使企業設備更新換代,從而為中遊企業帶來需求。短期,不必對經濟因環保等因素而引起的波動過於擔憂,過於悲觀可能犯了方向性錯誤,應更多關注經濟結構的變化和亮點,尤其是新工業革命和製造業的再繁榮將是未來一段亟待關注的焦點。

中國製造業正開啟新繁榮與再成長之路,宏觀層麵,我國宏觀產能利用率與工業增加值增速均出現企穩跡象,往後看將進一步持續受益於海外複蘇與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從微觀角度看,製造業將受益於資產周轉率加快、高效負債、ROE上升與資本開支擴張。投資未來,享受製造業的新繁榮與再成長,建議關注:重啟開工概率增加的核電;政府引導綠色轉型下的新能源車產業鏈;雙重受益於國內城軌提速和一帶一路建設的軌道交通設備;步入黃金發展期的智能電網;以及軍工裝備升級推動下的航空航天製造。

(原標題:經濟向好疊加政策支持 製造業開啟新繁榮)

最後更新:2017-10-09 06:33:09

  上一篇:go 證監會:全麵提升證券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下一篇:go 上市券商實控人揭秘:地方財政國資占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