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9
財經資訊
一個月內15次密集表態:證監會高層勾勒資本市場監管新圖譜
證監會近期高層頻頻亮相。過去這一個月間,證監會主席、副主席、主席助理等多位高層通過年終各大論壇、學習十九大等各種形式,向市場傳遞監管信息多達15次,不僅總結了過去一年資本市場在監管方麵的工作成效,還勾勒出市場未來發展的監管改革圖譜,從監管思路到改革鬆緊度,從股權融資到市場化改革,不一而足。我們可以從他們的講話中管中窺豹,獲得一些關鍵信息。
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總體思路明了
在證監會黨委舉辦係統會管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第一期專題輪訓班上,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要求證監會監管幹部要從大局思考謀劃資本市場各項工作,努力實現新時代資本市場的新氣象新作為。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穩定工作要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運用資本市場機製,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等三大攻堅戰。”劉士餘表示,要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深化新三板改革,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積極探索股權眾籌試點,推動經濟發展實現質量、效率、動力“三大變革”。努力推動形成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新格局,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要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意識形態工作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簡政放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切實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從這段講話中,可以看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將是資本市場改革的主要路徑,具體來看,就是要加快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市場雙向開放。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改革路徑需要放在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中去理解。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深化金融體製改革,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國金融工作會議還指出,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這為新時代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指明了方向。
劉士餘認為,要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就是要抓好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深化改革三大任務。
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第八屆財新峰會上也提到,和我國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多層次多元化融資需求相比,我國資本市場仍然是金融體係中的一個短板,必須努力建設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更富有全球競爭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新三板是關鍵
李超認為,要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紮實推進資本市場改革,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推進市場精細化分層,研究差異化的發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監管製度安排。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退市製度改革,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製。積極引導各類長期資金有序入市,大力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推動修訂《證券法》和製定《期貨法》,推動出台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等行政法規,努力提升依法治市水平。
市場對投融資功能的美好預期與稍顯貧乏的製度供給之間的矛盾,已成為了阻礙新三板市場前行的關鍵。做市指數下跌、流動性不足、定價功能不夠完備,這些飽受市場詬病的不足製約著新三板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發揮。市場預期,關於交易製度、“三類股東”、分層機製等改革舉措有望在近期落地,這是新三板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融資渠道,堅定地成長為多層次資本市場“塔基”的重要舉措。
與此同時,作為資本市場頂層設計的《證券法》,今年4月修訂草案已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聚焦注冊製等七大市場焦點,2018年,證券法修訂即將迎來三審。除了李超外,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也強調,要推動兩部法律以及私募基金管理條例等修訂或製定工作,並指出將持續改革股票發行、退市等製度,進一步健全優勝劣汰機製。這些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的基礎製度會否在法律框架內得以明確,值得期待。
新股發行和從嚴審核將常態化
2016年以來,證監會優化股票發行審核流程,嚴把審核質量關,不斷提高審核效率,實現了新股發行常態化;今年10月份以來,證監會完善發審委委員的遴選和管理機製,建立了發審委履職的監察機製,加大中介機構責任,督促市場各方主體歸位盡責,多措並舉,切實提升IPO企業質量。
未來監管鬆緊度如何?劉士餘在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就職儀式上表示,必須嚴把質量關,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要堅決落實依法全麵從嚴的監管理念,嚴格專業履職、依法審核,防止問題企業帶病申報、蒙混過關。
這也預示著在新股發行常態化的背景下,從嚴審核也將常態化。“對於不合規的企業,要勇於投否決票”這是在現行監管背景下發審委委員的使命。
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四季度以來,證監會已先後完成對兩批次、47家IPO企業的現場檢查,先後向證監會稽查部門移送4家公司涉嫌違法違規線索,對5家企業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2017年9月下旬以來,證監會又開展了23家IPO企業的現場檢查,目前已在陸續處理中。
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表示,通過實施嚴格的現場檢查,持續向市場傳導監管壓力,督促中介機構履職盡責,提升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防止“帶病申報”和“病從口入”,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結合發審委換屆履職,延續和加強從嚴監管要求,嚴把資本市場入門關。2017年截至10月底,IPO審核未通過率(包括終止審查和被否決)約為29%,通過終止和否決一批不符合發行條件的企業,淨化市場環境,震懾違法違規行為。
市場化、國際化改革將繼續
從優化調整再融資製度,完善紅籌股回歸政策,簡化並購重組審批程序,規範股份減持行為,到強化證券期貨基金經營機構合規風控和流動性管理,建立完善看穿式監管機製,出台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規定;從推出滬港通、深港通、基金互認,到A股成功納入明晟新興市場指數,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司治理委員會,監管層著力堵塞製度漏洞,補齊監管短板,一係列舉措讓市場炒作風氣降溫,投資者轉而關注投資標的的優質與否,開始擁有了價值投資的初步判斷。
談及下一步的改革舉措,李超強調,要發揮資本市場在並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完善和改進交易所債券市場製度、機製基礎上,積極推進債券市場品種創新,引導期貨市場健康發展,為實體產業提供更好的定價管理和風險管理服務。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發展規劃和政策舉措,加快建立完善有利於保護投資者權益、有利於增強有序競爭、有利於防範風險的開放新機製。落實細化放寬證券行業外資準入的政策。推進境外上市備案製度改革。穩步推進滬倫通的論證工作。完善QFII、RQFII的相關政策。加快建設國際化的原油期貨市場,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支持交易所和行業機構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開展金融創新,為跨境貿易、投資、並購提供專業服務和支持。
同時,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退市製度改革,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製。積極引導各類長期資金有序入市,大力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
法治化、市場化、國際化是資本市場改革依照的準繩,也是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市場的客觀要求,基礎性製度在任何時候都需要跟隨市場發展情況革新完善,隻有市場化機製運行到位,國際化水平明顯提升,A股才有能力和國外成熟市場比肩,才能更有吸引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戰略。
強化機構履職盡責,需承擔社會責任
作為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證券期貨經營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相較於普通投資者有著天然的優勢,相應的就該承擔更多責任。劉士餘出席紀念潘序倫先生創辦立信九十周年活動時表示,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以充分的信息披露為核心,公眾公司披露的信息尤其是會計信息是投資者決策的重要依據,會計信息的質量直接關乎到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直接關乎到市場的運行效率和效果,必須通過審計製度安排解決公眾公司和公眾投資者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的會計師事務所,劉士餘提出了四點要求,一是樹立行業自信,自覺接受監管。二要堅守誠信底線,立足行業本源。三要健全內部機製,夯實質量基礎。四要加強人才培養,提升專業勝任能力。
這不僅僅是對會計師事務所的要求,也是對整個資本市場機構參與者的要求,既要履職盡責,立足行業本源,又要強化風控,樹立以質量為核心、以風險為導向的文化理念。
與此同時,機構還需不斷提升運用金融科技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強化本領。證監會副主席薑洋在深交所技術大會上表示,要加快推進證券期貨行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方向應用業務與技術標準的研究製定,建立行業數據傳輸、應用和保護標準,統一數據交換標準。具備條件的行業機構可以設立專門的數據治理部門,防止技術與業務“兩張皮”,要推動行業信息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行業機構資源共享和集約化應用。
讓傳統業務與金融科技相融合,監管支持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優化風險管控、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效能為指向的金融科技創新,打擊那些虛增金融杠杆,規避金融監管,實施套利投機,甚至以創新名義衝撞法律底線的行為。
在業務之外,監管層要求全行業要強化社會責任,張慎峰表示,要發揮行業規模優勢,整合行業協會、交易所與派出機構資源,形成扶貧合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好定點扶貧工作。
日常監管和專項行動並行,強化監管仍是主基調
在交易所強化日常一線監管,多次向市場主體下發問詢函的同時,證監會市場內幕交易、欺詐發行、市場操縱、無照亂辦金融、非法交易場所亂象等問題,主動出擊、重拳治亂,通過專項行動向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亮劍,查辦了一批違法信息披露、財務造假的大要案,平穩有序化解郵幣卡類、貴金屬、微盤交易等風險,積極應對概念股炒作和代幣發行融資(ICO)等風險苗頭。
未來,這一“監管組合”還將繼續。宣昌能在金融博覽會上表示,通過全鏈條從嚴監管,市場亂象得到整治,良好市場生態正在逐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得以維護,監管公信力日益顯現,投資者信心不斷增強。
“證監會將繼續強化依法全麵從嚴監管,健全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建立穿透式監管機製,防止監管套利。”張慎峰表示,要打好專項執法行動與常規案件查辦的“組合拳”,強化稽查執法處罰力度,堅決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真正使市場的紀律嚴起來,市場的生態好起來,逐步實現市場監管有效的目標。
同時,把防範化解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護,加強市場風險監測和防控,妥善處置各類風險隱患,有效遏製市場投機炒作,努力防止廣大中小投資者因市場非理性波動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加強預期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交易。
從嚴監管的根本目的是防範金融風險,加大重點領域風險管控力度,未來嚴監管格局仍將持續,對違法違規的零容忍將成為常態,監管政策將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化解金融風險,以加快資本“脫虛向實”。可以看出,不斷重拳出擊、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是對劉士餘在今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資本市場生態環境要淨化,敢於亮劍,善於亮劍”的具體落實。
最後更新:2017-12-06 07: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