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財經資訊
米拉中國鮑傑:無人駕駛商用或略晚於汽車電氣化和智能互聯
“春江水暖鴨先知”,當一個產業發生深刻變革時,最先知悉變化的必然是在行業時間最久、產業鏈最上遊、從事趨勢研究和工程開發的公司。
一般來說,一輛車從概念策劃,到項目預研、測試認證最終到達批量生產上市階段,需要經曆非常複雜的過程,在傳統的燃油車時代,完成上述步驟大約需要45個月的時間。在這一過程中,絕大多數的車企都需要借助於外部力量,尋求包括整車開發工程谘詢公司在內的三方公司的合作,部分自主研發能力較為薄弱的企業,甚至需要上述公司為其提供“交鑰匙”工程。
米拉就是這樣一家為車企提供整車開發工程谘詢甚至交鑰匙工程的公司,其總部位於英國,70餘年來一直從事整車開發谘詢工作,對於消費者來說,他們可能不會了解到也不會關心米拉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但全世界消費者購買的每一輛車上的輪胎,可能都有米拉的貢獻存在。在中國,大多數的汽車公司都接受過米拉的工程谘詢服務,用米拉中國董事總經理鮑傑的話來說,“中國銷售最好的10款車中,有4款都有米拉公司的參與”。
正因為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以及對行業的深耕,當變革悄然來臨,米拉便能及早洞悉。“早在2009年左右,我們就已經覺察到了行業的變化,並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前瞻技術的研發。”鮑傑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稱,在當時,米拉已經開始在無人駕駛的智能車輛、智能交通係統等領域進行投入和準備。
2012年到現在的這幾年,是汽車業各種新的趨勢和理念迸發的階段,“5-6年前,特斯拉進入汽車行業,作為一個催化劑激活了市場。”鮑傑談到。
特斯拉的出現讓傳統的汽車製造商意識到,整個行業的變革期已然到來。在前不久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包括戴姆勒、寶馬、大眾以及沃爾沃等跨國車企都盡數發布了基於上述變化的新的產品戰略和規劃。“目前業內對於汽車行業的未來方向有了一致的判斷。自動駕駛、智能互聯、電氣化以及汽車共享成為產業未來25年的主要發展方向。”鮑傑告訴記者。米拉認為,到2020年,歐洲90%的車型都將是電氣化的,全球75%的新車都會具備互聯功能。
中國的汽車工業雖然起步較晚,但鮑傑告訴記者,在擁抱新技術和新趨勢的積極性麵前,中國車企都不甘人後,短短三四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而希望借助上述“四化”趨勢,搶占風口的新造車企業也層出不窮。他透露,目前和米拉在上述新趨勢領域進行合作的不僅限於傳統車企,還包括新的造車公司。這讓米拉在過去6年間,在中國的業務增長了60%。“目前中國已經成為米拉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有望晉級第一”。鮑傑說。
鑒於此,米拉正進一步增強中國的工程技術能力。不僅派駐原就職於總部的英國專家到中國,還計劃在未來幾年裏不斷的招募工程師隊伍,以支持網聯和自動駕駛汽車(CAV)和車輛生存性能的業務需求的增長。並且計劃在實際駕駛排放、功能安全性和電磁兼容性方麵擴大本土的工程專家團隊。在過去的一年,米拉中國的員工數增長了50%。
“在無人駕駛領域,英國和美國矽穀的研發走在前麵,但中國的發展速度最快,這裏一定是無人駕駛應用最廣的市場。”鮑傑在此前的“中英汽車產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表示。
不過,相較於電氣化和智能互聯,鮑傑認為,無人駕駛的商業化可能相對較晚,要等到2030年前後,在2020-2025年左右,可能會在有限的、特定的區域、場所投入。
一方麵,現在做的無人駕駛的整車測試以及驗證,都必須基於實際路況上麵的表現,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但事實上,從特斯拉和穀歌經驗來講,通過物理技術沒有窮盡所有可能應用場景。按照業內估計,一輛車的測試曆程要達到10億英裏,才能窮盡所有的應用場景,所以目前,必須結合仿真等較為革命性的技術,才能滿足測試的要求。
同時,鮑傑還提到了安全以及產業鏈角色定位,他認為自動駕駛已經是一個參與者非常多的生態係統,有整車企業、有安全供應商、軟件公司、高精地圖公司、關鍵感知零部件供應商等,大家都參與在本來已經非常複雜,又高風險的係統裏,如何來明確界定各自的職責,還能通力協作,集中資源,挑戰非常大。什麼時候這些問題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什麼時候無人駕駛的時代才會真正到來。
(原標題:米拉中國鮑傑:無人駕駛商用或略晚於汽車電氣化和智能互聯)
最後更新:2017-10-15 23: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