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48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減持新規半年記:大宗減持縮半 從業人員轉行

距離減持新規落地半年期還有20天,5個多月來,上市公司減持得到有效遏製,減持規模同比減半,由於減持新規下定增、大宗交易受限頗多,亦有相關從業人員選擇改行。

統計顯示,減持新規下發後的6月1日至11月5日,615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發生減持行為。去年同期,則有862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發生減持。

減持新規下,股東減持需求仍然旺盛,不過在應對“減持”情況時,上市公司相關各方已經十分審慎。此外,協議轉讓這類過去較少用到的轉讓方式也逐漸成為熱門。

減持新規威力盡顯

2017年5月27日,證監會發布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隨後,兩大交易所相繼發布上市公司股東及董監高減持股份實施細則——飽受詬病的減持亂象迎來“史上最嚴”監管風暴。

距離減持新規下發近半年後,減持新規威力已大大顯現。

數據顯示,按照公告日期統計,今年6月1日至11月5日,有615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發生減持行為。去年同期,則有862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發生減持。

同樣,減持新規下受限的還有大宗交易。6月1日至11月5日,共發生4884次大宗交易,去年同期大宗交易次數則為7887次,同比減少38.1%。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一位之前從事大宗交易的人士由於監管趨嚴,大宗交易受限較多,前段時間改行不再從事大宗交易行業。

統計進一步顯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今年來減持的上市公司家數也減少逾50%,在減持企業中,前三季度大股東減持企業數排名前五的行業為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和房地產業。

在“史上最嚴”減持新規下,上市公司的減持行為引來市場諸方多加關注,並且對涉嫌違規減持的,監管力度也在持續加強。

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單單在10月份,深交所發出的監管函中至少有16宗涉及到買賣股票及減持違規。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10月13日表示,對於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違法減持甚至清倉式減持及相關違反違規行為,證監會將重拳治亂,嚴厲打擊,對其中涉嫌刑事犯罪的堅決移送公安機關,依法追責,肩負起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職責,同時警示上市公司大股東及其董監高應謹記並嚴守現行法律框架下的權、利、責邊界,凡是敢觸碰資本市場紅線、底線的,必將付出沉重代價。

此外,對於上市公司所可能存在的減持問題,外界也予以了較多關注。

譬如唐德影視(300426.SZ),其第二大股東趙健因與其妻子離婚,雙方持股(占公司總股本8.01%)分割。由於雙方分配的持股比例均低於5%的減持新政紅線,四季度伊始,“為減持而離婚”的傳言不脛而走。

日前,唐德影視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唐德影視、趙健、陳蓉等三方分別向深交所進行過情況說明,趙健、陳蓉將繼續履行趙健原先所做出的鎖定承諾,二人可減持股數與財產分割前承諾數量並未發生變化,所以“不存在計劃通過離婚析產變相減持的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也獲悉,除了延續此前的鎖定期要求,陳蓉比照董事持股鎖定要求作出附加承諾,鎖定期滿後兩年內,每年轉讓股份不超過持股25%,如果減持,減持價格不低於發行價,並將遵守《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的相關要求。

從該承諾來看,盡管兩人持股已經低於5%,但是仍然匹配減持新政的要求,這也反映出在應對“減持”情況時,上市公司相關各方已經十分審慎。

協議轉讓成“香餑餑”

雖然減持新規嚴格限製了大股東等的減持,但是減持的需求仍然客觀存在。

“一種情況是,到年底企業需要做賬,這個時候若麵臨資金的需求,大股東減持股份的需求比較強烈,需求也很急;二是包括之前大小非解禁後,上市公司也可能有資金需求,因此可能包括通過減持、質押等融資取得資金渠道。能通過質押解決當然可以,如果不行的話隻能是通過協議轉讓,另外股東本身也有流動性的需求。”北京一位並購重組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股東的減持需求是一直存在,不過減持新規後的確壓製了需求,減持難度也增大了。相關的定增、大宗交易等也肯定會受到限製。”華東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也表示。

另外,上市公司的股價上漲也是部分大股東減持套現的原因之一。以9月份減持金額超10億元的海康威視(002415.SZ)為例,其年初以來股價漲幅高達104.68%。9月27日,海康威視公告,公司副董事長龔虹嘉通過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1.07億股,占總股本的1.16%。

在減持新規壓製定增、大宗交易等傳統減持手段後,另一類此前應用較少的協議轉讓則成為了“香餑餑”。

最近的一個案例是,11月4日,國禎環保(300388.SZ)公告,鐵路基金7億元受讓日資方股權,成國禎環保第二大股東。日本丸紅及其一致行動人北京丸紅合計持有3943.65萬股(占總股本的12.9%),協議轉讓給安徽省鐵路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轉讓價為18.08元/股,轉讓款7.13億元。

截至11月5日,5月27日減持新規發布後,逾80家上市公司的相關股東展開協議轉讓。

與此同時,“協議轉讓+委托表決權”組合案例也不斷出現,這個組合則涉及到了控股權的易主。

上個月下旬,匯冠股份(300282.SZ)公告,控股股東和君商學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將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以10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卓豐投資,同時,在支付全部轉讓價款後,和君商學擬將剩餘所持公司1552.12萬股投票權委托給卓豐投資。交易後,卓豐投資成為匯冠股份新的控股股東。

“協議轉讓的話,是一種點對點的模式,小額的交易不太好找,要求的量比較大,現在的確是有一些通過轉讓控製權的方式來轉讓股份,增加的案例多是跟控製權轉讓相關的。”上述並購重組人士稱。

“但這個方式也有一定爭議,比如原大股東轉讓了一部分實現控製權變更後,假設還留了較多部分,到後麵若提前協商解除,實際上上市公司控製權便再次發生了轉移。我覺得不是很嚴肅,有一些道德風險。”該並購重組人士也表示。

(原標題:減持新規半年記:大宗減持縮半,從業人員轉行)

最後更新:2017-11-07 23:03:49

  上一篇:go 螺紋鋼、熱軋卷板分別收跌0.35%、1.39%
  下一篇:go 新浪在美跌約9% 微博跌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