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
財經資訊
外資看中國白馬股:“茅台們”到底貴嗎?
隨著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開通,且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外資對A股的參與度和興趣不斷攀升,這在中長期或將逐步改變A股的配置風格。
今年以來,以茅台、格力、美的、海康威視等為代表的“漂亮50”掀起了一波價值投資的浪潮,這些“白馬股”在資金的追捧下不斷創出新高,茅台近期更是強勢突破了600元大關。即使是在中國內地投資者賣出白馬股的時候,外資仍然持續流入。
外資對於中國A股的配置思路究竟是什麼?“茅台們”對他們而言是不是貴了?未來,他們看好的投資主題又是什麼?
“海外投資者看重的肯定是A股的稀缺產品,就是在海外買不到的優質公司,像茅台、五糧液在海外買不到,同時也符合外資的選股標準——龍頭公司、估值較盈利而言不算高,因此可以持有很長時間。” 瑞銀資產管理中國股票主管、董事總經理施斌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茅台仍具配置價值
11月1日,貴州茅台再度“爆發”,漲幅超7%市值超8100億元。自茅台公布三季報以來,茅台的市值在連續兩個交易日內增加超500億元。截至11月1日收盤,茅台股價報623元。
“目前雖然茅台漲得比較多,估值高於過往,但我們覺得茅台估值是合理的。” 施斌對記者表示。
對於茅台的價值,施斌表示,“茅台出廠價格為800多元,經銷商銷售的價格可以達到1200多元,這兩者差距非常大。原因在於,前幾年經銷商的壓力非常大,實際上賣茅台不掙錢,即今年經銷商掙的錢是用來彌補過去幾年不掙錢的狀況,但這種狀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假設明年茅台將出廠價提高1000元,那麼經銷商還是有動力繼續賣酒,因為還可以掙300元,這個回報仍然可觀,因此經銷商不會有什麼阻力。”但他認為,這對於作為上市公司的茅台而言影響很大,“出廠價從800多漲到1000多元,出現了200元價差,而茅台從生產到出廠共需5年,所以生產成本5年之前就定了,不會有任何變化,去掉稅、費直接就是盈利。”因此,施斌認為,現在判斷茅台估值不能隻看表麵將近30倍的市盈率,這一估值仍然是合理的。
中金公司分析稱,貴州茅台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增長59.4%和60.31%。為應戰“雙節”旺季,茅台酒發貨放量,有經銷商估計第三季度實際發貨1萬噸左右,預計全年發貨量大概率突破2.68萬噸目標。價格方麵,三季度茅台成功穩住價格,目前一批價約1400元/瓶,高出819元/瓶出廠價近600元。分析人士指出,經銷商積累了較豐厚利潤,茅台提高出廠價的條件已經具備,今年可能提高出廠價。
其實,茅台隻是眾多案例之一。盡管今年藍籌股和白馬股估值擴張明顯,但似乎外資仍然在持續流入。
“我們在兩年前做了一個統計,當時藍籌股的淨資產收益率是整個市場的一倍,即市場均值為12%,藍籌股則為22%,但當時藍籌股估值是市場的一半,這意味著把它們按照同一個淨資產收益率去拉平的話,藍籌股估值是整個市場的四分之一。因此,現在在藍籌股持續上漲後,再做一輪統計後發現,藍籌的估值已經與市場差不多了,但是淨資產收益率還是整個市場的一倍,那麼如果再按照淨資產收益率拉平,藍籌估值還是市場的50%左右。”施斌告訴記者。
也有不少外資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隨著海外投資者的進入,外資可能還是會選擇配置在藍籌股和白馬股,雖然已經漲幅較大,但估值上沒有出現很大泡沫,因此藍籌股和中小盤的分化過程可能還將持續。
外資的A股配置思路
“不要看資金怎麼流,關鍵要看外資在買什麼股票,這才是他們理念的體現。境內投資者去買港股,買的多是A股買不到的或估值低於A股的,比如騰訊、融創等;而外資則看重的是中國境內消費和服務業升級的機遇,在外資看來,A股的藍籌股價值低估,而茅台等股票海外缺乏,因此也會進行配置。”施斌表示,這對兩地市場都是好事,“長遠來看,港股和A股兩者一定會融合”。
記者通過采訪,也整理了外資基金的基本配置思路。
首先,其看重的是戰略性行業行業龍頭,即聚焦能夠從結構性增長及經濟轉型(由投資主導模式轉向以服務業為重心)中受益的戰略性行業。
其次,外資仍熱衷於投資行業龍頭,即從中物色盈利增長跑贏同業且估值有吸引力的龍頭股,研究範疇涵蓋品牌、科技、價格競爭力、財務方針及管理素質等。組合投資候選對象具備以下關鍵特征:良好的公司治理,商業模式行之有效且合理可行,核心業務穩健,足以產生充裕現金流,可於一定期限內實現資產價值。
此外,就基本麵研究或企業質量審查而言,投資組合經理與分析師一同到訪企業進行實地研究考察。
瑞銀認為,前景理想的行業包括保險服務、互聯網及電子商務以及教育服務。
中國保險服務尚未普及,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民眾有能力承擔保險開支,如平安保險等行業龍頭將從中國結構性增長中受益。
此外,城市化及薪資增長推動了移動設備在中國市場的全麵普及,電子商務、移動設備遊戲及社交網絡漸獲大眾青睞。如騰訊這樣的行業龍頭,產品占中國超過一半的移動設備使用率,提供多元廣泛的互聯網服務;微信服務促進行業推陳出新,商機也隨之而生。不少券商認為,移動遊戲市場展現出龐大潛力,將成為未來數年的主要增長動力;而移動廣告、移動支付服務、移動電子商務以至移動搜索服務也是未來的商機所在。
教育行業也是外資所看重的中國消費升級的機遇。在過去23年中,可支配開支在居民收入中的占比逐步升至56%,而日常生活開支占比則由75%降至44%。隨著民眾收入進一步增加,這一趨勢也將延續,教育服務業顯然能從中受益。在外資機構看來,目前的行業龍頭則包括那結兼備線上線下教育資源的公司。
最後更新:2017-11-01 22: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