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首屆大發審委本周一到任 審核更關注這些問題

首屆“大發審委”一直受業界高度關注。十一長假後,63人“頂配”陣容便走馬上任,開啟注定難忘的發審委員生涯。

券商中國記者從知情人士處最新獲悉,被正式聘任為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的63人名單於9月30日公示後,新一屆發審委委員已於這周一(10月9日)走馬上任履行職責,主板(含中小板)發審委委員和創業板發審委委員合並。新發審委員審核尺度或進一步收緊,更為關注首發企業財務數據真實性、持續盈利能力、信息披露、關聯交易等問題,嚴控審核質量和風險,同時進一步提高發審效率。

“我有個項目快上初審會了,審核員說新委員上任肯定會很嚴格。”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部董事總經理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其保薦的再融資項目由於一些原因未趕上節前上會,推延至本周上初審會,5名新發審委員均會參加,“新發審委員(估計)會比較謹慎,剛開始肯定都會比較嚴格,對一些審核流程、審核尺度把握都需要慢慢摸索和熟悉。”

該投行人士還分析稱,再融資項目審核重點是“圍繞募投項目”,“再融資項目審核對於新發審委員來講,是比較輕鬆的;而IPO項目審核的話,畢竟比較複雜,利益又大,發審委員掌握的尺度鬆一點、緊一點,還是對企業影響蠻大。謹慎小心是肯定的了!”

據接近監管部門的知情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透露,新發審委員審核尺度將進一步收緊,更為關注首發企業財務數據真實性、持續盈利能力、信息披露、關聯交易等問題,嚴控審核質量和風險,同時進一步提高發審效率。

新發審委已走馬上任

趕在國慶長假的最後一個工作日(9月30日晚間),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聘任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的公告》,經證監會2017年第6次主席辦公會議審議決定,共63人被正式聘任為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分別由42名專職委員及21人兼職委員組成。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證監會最終聘任的這63位發審委員,有33位來自證監會係統,包括了證監會機關、會管單位、證監局和交易所,且均為專職委員;有6位來自國家部委;24位來自此前的公示名單,包括了高校、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市場專業人員。

最新的消息是,這63人“頂配”發審委隊伍已於本周一(10月9日)正式履職,負責審核發行人股票發行申請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申請等,即首發申請及再融資申請。由於從本屆發審委開始,不再有創業板和主板(含中小板)發審委之分,市場將這屆發審委稱為首屆“大發審委”。

新一屆發審委委員六大看點

從證監會7月7日公布發審辦法新規,按照新一屆發審委委員遴選方案,經篩選、麵試、考察,9月22日證監會發審委遴選委員會研究確定了新一屆發審委委員擬任人選,到9月30日63位被正式聘任為第十七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的名單公示,“打造忠誠可靠、幹事創業的發審委隊伍”有以下六大看點:

1、從最終名單的情況來看,證監會係統有33位專職發審委員,占比52%;證監會發審委正局級委員、發行部副主任郭旭東名列其中,15人來自各地方證監局,14人來自滬深交易所,有會計師職稱的占多數。

2、22位市場專業人士來自此前的80人候選名單,淘汰率達到了72.5%,脫穎而出的8位來自高校和科研院所,5位來自律師事務所,4位來自會計師事務所,4位來自證券公司,1位來自基金公司,2位來自保險資管。發審委委員的年齡段集中在70後和60後。

3、除了證監會係統和市場專業人士外,還有6位兼職委員來自國家部委,人員組成包括了央行、發改委(2位)、國資委、科技部和社保基金等。

4、來自證券公司的4位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分別為招商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達,華融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祝獻忠,國泰君安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鬆和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畢明建。

而長城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益,國金證券董事長冉雲遺憾落選。6選4,淘汰率達到了33%。

這四位券商高管基本擁有研究生、博士學曆,金融從業經驗豐富,在證券行業內有較高聲譽。除畢明建是50後,其餘3人均60後,其中祝獻忠和霍達出生於1968年,僅為49歲。祝獻忠還擔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資產管理業務專業委員會主席。

5、按照新修訂的規則,主板(含中小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合並;委員總數由當前的60名增加到63名;委員連續任期由最長不超過三屆改為不超過兩屆,每年至少更換一半。

6、本次公示的最終名單較2017年9月22日證監會對發審委委員擬任人選公示名單66人相比,有3人未被聘任,這3人分別是:河北證監局證監處稽查員調研員房永峰、上海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葉慧、北京天圓全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魏強。

3人最終落選

據券商中國記者了解,由於本次選聘為等額考察,故最終確定的發審委委員人數為63人。未來可能會根據實際需要增補發審委委員。

對比擬任名單,最終落選的三人分別是:河北證監局稽查處調研員、會計師房永峰,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葉慧,北京天圓全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魏強。

此三人中,曾經作為年齡最小的發審委候選人的葉慧,頗為風光且備受市場關注。但也就是在最後一關,葉慧遭淘汰。

公開信息顯示,葉慧是天職國際會計所合夥人,出生於1979年10月。年僅38歲的葉慧,不但被列入第一輪80位外部發審委委員候選人(7月25日至8月3日公示)名單,還在選拔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二輪三分之一的幸運入選者,也一度成為會計界關注的焦點。

外界分析,葉慧在最後一關被淘汰,始於上市公司“愷英網絡”財報審計問題。今年7月13日,福建證監局向愷英網絡的審計機構天職國際會計所出具了警示函,警示函的內容涉及到愷英網絡2015年、2016年的財報審計問題,負責審計的簽字會計師正是葉慧。

葉慧的問題到底有多誇張呢?證監局罰單顯示,葉慧對愷英網絡的公司組織結構、現有產品、證券、債務情況了解不充分,甚至都沒有對審計工作底稿中公司的主要財務數據進行更新。愷英網絡子公司在2016年審計報告日前收到了債券兌付利息,可葉慧在審計底稿中將已經兌付的債券利息居然整成違約。除了基礎數據外,還有諸如政府補助審計、銀行賬戶、應收款、應付款函證等一大堆的問題。

80選22,兼職委員淘汰率逾七成

新一屆發審委委員正式名單的最大看點之一,要數80選22的淘汰率。

從第一輪80位外部候選人(不含證監會係統和國家部委、科研院所等人選)篩選出擬任發審委委員24人,到最終僅有22位外部候選人正式獲聘,淘汰率高達72.5%。

經過激烈角逐和層層選撥,招商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霍達,華融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祝獻忠,國泰君安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王鬆和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畢明建四位證券公司高管被聘任為最新一屆發審委員,而長城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益,國金證券董事長冉雲遺憾落選。6選4,淘汰率達到了33%。

這四位券商高管基本擁有研究生、博士學曆,金融從業經驗豐富,在證券行業內有較高聲譽。除畢明建是50後,其餘3人均60後,其中祝獻忠和霍達出生於1968年,僅為49歲。祝獻忠還擔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副會長、資產管理業務專業委員會主席。

同時,會所和律所的淘汰率最高,56位的候選人名單中僅有9位最終當選,淘汰率高達84%。從發審委員最終名單來看,這9位的共同點是:證券從業經曆10年以上、擔任合夥人5年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和券商高管不同,他們均為專職委員。

另外,買方代表長城基金董事長何偉,光大永明資管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輝,華泰資管總經理、CEO楊平被聘任為兼職委員,8選3,淘汰率為62.5%。

還有8名來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6名來自高等院校的最新一屆發審委員全部來自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均為教授級別及以上職稱,不乏市場上耳熟能詳的學術骨幹,包括清華經管金融係主任楊之曙、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張曉燕、北大研究生副院長薑國華、北大法學院副院長郭靂、北大光華院長劉俏、清華經管會計係教授謝德仁。

此外,還有來自國家部委的新一屆發審委員,包括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卜永祥,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伍浩,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副司長楊顯武,社保基金股權資產部(實業投資部)主任肖世君,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徐曉波,國資委產權管理局副局長謝小兵。

細數33位證監係統委員

上述33位包括了證監會機關和會管單位、地方證監局和滬深交易所。其中證監會機關和會管單位的4位分別為證監會發審委正局級委員、發行部副主任郭旭東,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服務三部主任陳闖,中證金融研究員會員服務三部主任李東平,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員管理部主任,會計師、注冊會計師何玲。

來自15家證監局的15位專職發審委委員中,大多數都有會計師職稱背景,稽查辦案、財務核查方麵經驗豐富,亦有從事上市公司監管、機構監管、投保工作、法製調研。

這15家證監局分別是北京證監局、四川證監局、雲南證監局、吉林證監局、浙江證監局、寧波證監局、陝西證監局、廣東證監局、湖南證監局、河南證監局、甘肅證監局、福建證監局、遼寧證監局、山西證監局和黑龍江證監局。

另有14位來自滬深交易所的專職委員,級別較高,基本為副總監以上職務,稽核審計、風控與內審、市場監察等方麵的經驗豐富,有的還有著高級會計師、副教授頭銜。

前三季度IPO審核通過率八成

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證監會今年以來共審核了405家公司的首發申請,328家獲通過,16家暫緩表決,8家取消審核,53家未獲通過。IPO審核通過率為80.99%,同比下降近10個百分點。去年前三季度的通過率為90.96%,全年為91.14%。去年共有271家擬IPO企業上會,247家獲通過,18家被否。

另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今年前三季度,A股共有350隻新股完成IPO,超過了2010年的全年的曆史峰值,按照實際募資額來看,今年前三季度,350隻新股IPO募資總額達到了1758.33億元,同比增長129%。

在今年前三季度完成的IPO發行中,幾單募資總額排名前三位全部為券商股,其中募資額最大的為中國銀河,募資額約40.86億元,其次浙商證券募資28.17億元,中原證券募資28億元。另外,募資額在20億元以上的IPO還有:歐派家居募資20.79億元,新鳳鳴募資20.62億元,蘇墾農發募資24.23億元。

(原標題:“尺度肯定收緊”,首屆大發審委本周一到任,審核更關注這些問題)

最後更新:2017-10-12 07:48:19

  上一篇:go 洛陽擬推進39家國企上市
  下一篇:go 各地力推隻租不售模式 深圳大幅偏向商辦和工業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