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財經資訊
利率低至8%
股權質押新規出台不到兩個月,上市公司信用貸業務火爆初現,各路資本加入爭搶業務的大軍,拚放款速度、打價格戰等手段統統使了出來。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不少銀行、券商等機構都加大了信用貸業務投入力度,一些民間自有資金、資管產品同樣積極參與。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有較嚴格的風控措施,但在激烈拚搶之下,信用貸風險有可能積聚,不容忽視。
資金蜂擁而至
“請問貴公司需要信用借款嗎?我們專做上市公司信用貸,手續簡單、放款快,明保暗保都可操作,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一場論壇的茶歇間隙,深圳某資管公司商務經理王文(化名)抓緊時間與在場的企業人士交換名片、介紹信用貸產品。
這是王文本周參加的第五場活動。10月以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跑各種會議、論壇,借機搭訕上市公司負責人,期望拉到業務。不過,“即使每天累得精疲力盡,這個月還沒開張。”他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9月8日股權質押新規出台之後,市場普遍預計,信用貸將成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替代股權質押的新融資方式。不少機構盯上了這塊蛋糕,王文所在的資管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此前主要做資金擺賬、過橋等業務,看到信用貸市場有望爆發,果斷將主要精力投入其中,結果並沒有預期的那麼好。需要借貸的大股東增多了,但可以放款的機構也勐增。”王文很無奈,大家都加大了拚搶力度。“以前是僧少粥少,現在是粥多僧更多,並沒有比過去好多少。”
對於這一點,華南某券商機構部負責人胡明(化名)深有感觸,“銀行、信托公司和券商都加大了上市公司信用貸業務的拓展力度,不少民資也殺入其中,競爭非常激烈。”以他所在的證券公司為例,此前主做股權質押的人員已有一半以上被抽調去做信用貸業務。
“民資此前參與上市公司信用貸都比較謹慎,一是因為股權質押盛行時信用貸業務本來就少,二是資金成本比不過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胡明說,對一些民資來講,以前可謂是撿漏,有一單做一單;現在還是撿漏,搶到一單做一單。
價格戰打起來
通常來講,信用貸的業務流程是,先找到有融資需求的上市公司,然後資金方立項評議並進行盡職調查,再設計交易結構、簽訂合同協議等,最後打款。其中,對於融資方來說,放款速度和額度、資金來源和成本往往是影響交易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
“因競爭明顯加劇,不少資金方在資金利率上開打價格戰。”華中某投資公司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以他們公司為例,因為是自有資金,所以單筆額度最高可放到10億元,比銀行通常不超過1個億優勢明顯。利率方麵已經降了不少,之前須月息兩分(折合年利率24%),目前可根據金額大小放低至15%到20%。
一位城商行人士透露,加上居間等各種費用,銀行投放的信用貸利率成本在8%到9%左右,“這個利率水平雖比之前並無太大變化,但臨近年底資金成本會上漲,我們這個沒上漲就算變相‘降價’。”
相比銀行和民資,券商資管渠道的資金成本是“中檔貨”,但也比以前有小幅下調。胡明透露,此前他操作過的信用貸年化利率多在15%左右,“這個月有所下調,明保的可以做到11%,暗保可以做到12%至13%。”
此外,一些民營資本在放款速度上與銀行等渠道展開廝殺。王文在推介業務時,重點說明的就是放款速度。他告訴記者,公司最快可在10天放款,“銀行審批較難,從立項到放款最少需要一個月以上。我們拚不過利率,就拚速度。”
不過,在胡明看來,所謂的10天放款並不靠譜,“即使大股東配合、各環節順暢,通常需兩三周。現在一個月左右放款算是正常速度。”
“上市公司信用貸雖然操作比較簡單,通常不需要抵質押等增信措施,但出於資金安全考慮,不管是民營資本還是銀行資金,都會經過詳細縝密的盡調才會放款。”胡明說,部分上市公司會涉及配合發公告甚至召開股東大會等,流程漫長,這也是近期許多資本殺入信用貸領域後發現低於預期的原因之一。
風險不容忽視
根據是否公告擔保事項,上市公司信用貸可分為明保和暗保兩種。由於明保有公告的增信措施,所以往往借款利率會比暗保低。不過,對於民間資金來說,雖然願意出公告的上市公司往往質地優良,但其願意接受的利息成本也較低,所以部分民資更願意接暗保的單子。
“暗保業務風險大一些,是自有資金還好,若是以資管產品募資給上市公司提供信用貸,一旦借款方不能及時還款,就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糾紛問題。”前述投資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暗保不需公告,所以市場上總的業務金額無法準確統計,隱藏的風險也難以預估,“隨著各路資金加入信用貸市場,激烈競爭下風險容易積聚,不容忽視。”
這一點得到了多位業內人士的認同。
“我們傾向於做暗保業務,不需要上市公司發公告,但借款合同必須經過董事會決議並當麵簽署,且實控人需承諾承擔連帶責任。”王文說,民間機構在積極拓展信用貸業務,但與券商、銀行等“正規部隊”一樣也有一套嚴格的風控要求,“主要是找一些因為大股東收購等資本運作導致質押比例較高、整體資質較好的企業,基本麵較差、不符合資質要求的公司盡量不碰。”
胡明表示,對做信用貸的上市公司會有一套嚴格的風控準入標準。行業方麵,不能是“兩高一剩”;盈利能力方麵,不能是ST公司,最新一期的業績不能虧損。其他要求還包括上市滿兩年、整體負債率在70%以下、不能長期停牌等。
在借款方和資金方雙雙增多之下,雙方的互挑互選將是一個長期博弈的過程,上市公司信用貸市場未來會如何發展值得關注。“接近年底了,上市公司到了急需用錢的時候,剩下這兩個月情況應該會好些吧。”王文說。
(原標題:利率低至8%-9% 最快10天可放款 多路資本蜂擁搶食上市公司信用貸)
最後更新:2017-10-28 03: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