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71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新三板首現差異化製度供給 可轉債緩解企業融資“煩惱”

新三板的定位主要是為創新型、創業型、成長型中小微企業發展服務。為了獲得更大的資金支持是新三板企業掛牌的原因之一。但是,在新三板市場低迷,流動性差的時候掛牌企業往往遭遇的卻是融資壁壘高企,馳援資金杯水車薪等現象。這對於已經分層運行一年多來的創新層企業而言,“一碗水端平”的製度供給模式始終無法充分釋放企業創新驅動活力,也導致不少企業思考在新三板是走還是留。

值得高興的是,9月22日,滬深交易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全國股轉公司”)及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證登”)製定並發布了《創新創業公司非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細則(試行)》(下稱《實施細則》).

這對於聚集了大量雙創公司的新三板市場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雙創可轉債有助於雙創企業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同時投資者也可獲得未來轉股權後的期權價值、分享公司成長帶來的紅利。

首現差異化製度供給

記者注意到,這是新三板分層實施一年多之後,創新層公司首迎製度紅利。

據了解,《實施細則》呈現以下四方麵特點:一是明確雙創可轉債的發行主體及適用範圍。發行主體具體包括新三板掛牌的創新層公司和非上市非掛牌企業兩大類;二是明確以私募方式發行雙創可轉債。雙創可轉債應符合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轉讓條件的相關規定;三是明確轉股流程。雙創可轉債發行六個月後可進行轉股,轉股流程主要包括轉股申報及轉股操作兩個環節;四是明確信息披露要求。申報發行階段,發行人應披露現有股權結構、轉股價格及其確定方式、轉股及利益補償安排等事項。

另外,《實施細則》基於轉股條款的特殊性,規定私募可轉債的發行人股東人數在發行之前應不超過200人,債券存續期限應不超過六年;發行人債券發行決議應對轉股價格的確定和修正、無法轉股時的利益補償安排要求進行明確;對於新三板創新層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債券,債券持有人應在轉股前開通股轉公司合格投資者公開轉讓權限。

上交所方麵表示,雙創可轉債的推出,有利於增強創新創業公司債的市場吸引力,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則表示,轉股條款的設置,一方麵豐富了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降低了發行人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麵保障了投資機構根據與發行人簽訂的業績承諾等契約條款進行轉股的合法權益。轉股條款的設置將增強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的市場吸引力。

對此,洞見資本投資研究中心總監張奧平分析,本次監管層通過新三板企業發行可轉債,其主要目的是活躍新三板市場的直接融資,完善融資結構。

《新三板報》創始人劉子沐表示,新三板可轉債的推出,一方麵對投資者來說在風險控製方麵又多了一道手段,將投資向更早期前移,有助於更早期企業獲得資金;另一方麵對於企業而言,擴大了投資者的範圍,讓進入創新層有了更實際的優勢,發行可轉債吸引滬深交易所的合格投資者關注,引導交易所合格投資者進入新三板市場。此外,對於資本市場來講,這也是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一種方式。

緩解企業融資煩惱

今年以來,隨著A股IPO審核提速,新三板企業熱衷通過IPO路徑尋求資本市場升級之路。有數據顯示,截至國慶節前最後一個交易日,已有17家新三板公司IPO過會,超過往年總和。而在節後又有多家新三板公司宣布啟動IPO.

然而記者發現,在“轉板”大軍紛紛奔向主板的同時,新三板IPO被否數量也在明顯增加。據統計,年初至今,共有13家新三板企業倒在了IPO的征程上。其中,4家企業IPO被否,9家IPO終止審查。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新三板企業再融資不能隻走IPO這一條通道。而允許部分創新型企業到主板市場發行可轉換債券,則是為掛牌企業融資開辟一個新的途徑,有助於企業緩解融資“煩惱”。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最新披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累計發行股票金額 979.85 億元,共有 2051 家公司完成了股票發行融資。 而根據有關方麵對比上市公司可轉債發行情況和2017年中報計算,新三板預計可發行可轉債的創新層企業有867家,預計發行規模約345億元。也就是說,新三板可轉債所帶來的融資金額約為現有市場融資總額的35%,而融資覆蓋數量更是達到了現有融資企業的42%。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市場而言,都是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新三板可轉債和定增都是融資的一種手段。“可轉債在A股很多第一年收益率都是百分之零點幾,到最後一年才加到2%、3%,高一點也就4%。可轉債本身作為一種工具,投資者並不希望最後變成一個債券的收益,隻是說可以保本,更多的是想轉股之後取得股權上的增值,這個是可轉債投資者投資的本意。”申萬宏源新三板資深高級分析師劉靖指出,對於新三板公司,能否償債的信用風險相對A股公司肯定要大一些,關鍵是流動性太差的話,可轉債轉股之後變現也都是比較困難的。不過,可轉債的償債主體是公司,是以公司的資產來償還,在公眾的監督之下,要比大股東回購的那種協議約定償債風險小一點。在這方麵,可轉債可能會取代很大一部分對賭的融資方式。

至於新三板雙創可轉債該如何推進,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總監付立春表示,在債券市場剛兌沒有完全打開的大背景下,預計可轉債政策將謹慎推進,開始時規模不會很大,期待能盡快推出更多針對新三板創新層的政策、製度紅利。

(原標題:新三板首現差異化製度供給 可轉債緩解企業融資“煩惱”)

最後更新:2017-10-14 02:18:19

  上一篇:go 央企交叉持股“聯姻” 開辟國企改革新路徑
  下一篇:go 美國COMEX 12月黃金期貨實盤價格周五收盤上漲8.1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