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財經資訊
“十一”延後解禁時間 警惕經營困難的大市值解禁公司
10月份解禁市值將位列全年第四位,123家公司合計將解禁股份222.25億股,解禁市值2634.05億元,環比9月份225家公司共計解禁289.31億股2874億元解禁市值,解禁壓力略有下降。10月份“十九大”對A股市場的影響將更為顯著,市場由增量行情轉為減量博弈行情的概率較大。
受“十一”長假影響,解禁時間累積延後
統計顯示,10月份123隻解禁股的解禁時間主要集中在月初和月底的幾個交易日中,其中,上半月的解禁壓力要大於下半月。由於“十一”長假影響,解禁時間累積延後,節後第一個交易日即10月9日,將有28家公司解禁,解禁規模達845.91億元。此外10月10日、16日、17日、25日、30日等交易日單日解禁規模也較大,而且單日解禁壓力增加不少。具體看來,10月10日有10家公司解禁,解禁規模為187.97億元;10月16日,有12家公司解禁,解禁規模為196.32億元;10月17日,有7家公司解禁,解禁規模為266.28億元;10月25日,有4家公司解禁,解禁規模為208.07億元;10月30日,則有11家公司解禁,解禁規模為183.92億元。以上6個交易日解禁規模共計1888.47億元,占10月份總解禁市值2634.05億元的71.69%,其他日期解禁壓力均相對偏小。
解禁類型上,主要有四類,分別是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股權激勵限售股份、追加承諾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和首發原股東限售解禁股份依然是解禁主力,其中,有65家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解禁市值為1550.24億元,占總解禁市值的58.85%。雖然本月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占比過半,但環比9月份101家公司解禁市值為2188.78億元,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仍然下滑了不少。而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占有45家,解禁市值達到了1044.42億元,占總解禁市值的39.65%。環比9月份29家公司解禁,解禁市值為848.70億元,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解禁市值則出現顯著上升。定增解禁和首發原股東解禁作為主要解禁類型,兩者解禁規模合計約占95.97%。定增更多地是為獲取短期收益,因此,一旦參與定增的股東獲得了盈利空間,在股份解禁後其減持的意願則要明顯強於首發原股東,所以,其中的風險不得不防。
從板塊來看,10月主板公司公司略勝中小創公司一籌。其中,滬市主板解禁規模最大,37家公司解禁規模為95.63億股,解禁市值1160.03億元;其次是中小企業公司,35家公司解禁規模為66.27億股,解禁市值801.43億元;創業板則有39家解禁,解禁規模為20.09億股,解禁市值為360.60億元,占682家創業板公司總數的5.72%,為2017年第三高,占當月解禁市值的13.69%;最後為深市主板公司,有12家解禁規模為40.25億股,解禁市值為311.99億元。
重點防範經營困難的大市值解禁公司
10月份,123家解禁公司中,解禁股數占流通股本超過50%的公司有92家,解禁股數占流通股本比例在90%以上的公司則有33家,包括重慶燃氣、和邦生物、蘭石重裝、*ST宏高、花園生物等在內的11家公司解禁後將實現全流通。
從解禁股市值來看,解禁市值超過10億元的公司有76家,解禁市值超過50億元的公司有14家,解禁市值超過100億元的公司則有5家,如將於10月25日解禁的海航基礎,解禁股份為12.36億股,解禁市值為179.27億元;10月17日解禁的匯頂科技,解禁股份為1.85億股,解禁市值為173.03億元;10月9日解禁的納思達,解禁股份為4.88億股,解禁市值為137.20億元等等;值得注意的是,9月29日才解禁的重慶燃氣,10月9日又將解禁14億股限售股,解禁市值為126.42億元。
從上市公司業績表現的角度來看,包括納思達、*ST弘高、海翔藥業、惠而浦、奧瑞金、和科達、沃森生物、萬集科技等在內的公司均在經營方麵出現了一定問題,其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的公司需特別謹惕。
以10月9日解禁的納思達為例,本次解除限售股的數量為48826.08萬股,占公司總股份的48.2460%;自2014年以來,公司已經賺得盆滿缽溢。但是未來業績風險值得重點留意,公司中期實現淨利潤為-10.15億元,主要原因是2016年並購融資報告期內產生的利息支出,以及境外子公司並購後因公允價值調整賬麵,增加了折舊、攤銷、存貨轉銷等,使得調整後的淨利潤出現虧損。公司表示,上半年的虧損隻是受財務報表短期因素影響,在收購美國利盟後,公司上半年各項經營指標繼續保持穩步增長。由於上述不利因素在上半年已被消化,公司預計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區間為2.5億元至6.0億元,原因是原有核心業務銷售、淨利潤均有較好的增長;此外還出售了利盟軟件業務並順利實現交割,出售虧損資產並回收了大額現金。因此納思達預測前三季度淨利潤區間為-4億元至-7.5億元。
10月16日解禁的*ST弘高,解禁股份數量為6.11億股,解禁市值為49.51億元。不容忽視的是,重組停牌的*ST弘高,淨利潤繼去年下降11.2%後,今年上半年再度下滑32.3%,三季度繼續預減,預計淨利潤約10110.61萬元~19097.82萬元,下降15%~55%。9月25日公告顯示,*ST弘高因2017年半年報披露的部分上年末財務數據與2016年年報不一致,且未披露差異情形的具體內容及形成原因,被北京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監管措施。而早在2016年6月21日,*ST弘高董事長何寧、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甄建濤、財務總監薛彤及監事甄秋影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涉嫌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幾天後,薛彤辭去財務總監職務。而在今年5月和6月上旬,甄建濤及*ST弘高監事長徐勇、副總經理兼董秘王慧龍、副總經理王少權、證券事務代表高宇相繼辭職。隨後,除了聘請原任天壕環境證券事務代表的程岩為副總經理兼董秘,接任總經理、副總經理和財務總監的江五洲、解超、賀利雙皆從*ST弘高內部提拔。引起關注的在於年內三換審計機構。*ST弘高本次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至今已滿5個月。公司股票將於11月2日之前複牌。對於此類保殼公司須提高警惕。同樣,惠而浦因會計差錯收到監管函,該函指出,公司2015年和2016年度在銷售折扣計提方麵存在會計差錯,初步估計該等差錯金額約為2.5億~3億元,這種情況反映出公司的內部控製存在重大缺陷和風險。
此外,奧瑞金的解禁股份為2.78億股,解禁市值為18.13億元,其解禁股份為限售期為3個月的首發原股東解禁股。從經營角度來看,公司也遭遇業績下滑的尷尬,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35億元,同比下降3.12%;實現淨利潤4.14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32.35%。對於業績下滑,奧瑞金解釋稱:受客戶需求變化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今年一季度公司生產原材料馬口鐵價格處於高點,導致公司一季度利潤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另外,公司融資規模擴大,發行公司債,增加了銀行貸款,導致公司財務費用和利息增加。三季度,受客戶需求變化及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預告淨利潤約51146.21萬元~92063.17萬元下降10%~50%。與此同時,公司提示了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公司堅持與主要客戶相互依托的發展模式,與中國紅牛等主要客戶形成長期穩定的相互合作關係。若公司主要客戶由於自身原因或終端消費市場的重大不利變化而導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公司經營業績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附表:10月份解禁市值較大的部分公司
(原標題:“十一”延後解禁時間 警惕經營困難的大市值解禁公司)
最後更新:2017-10-08 0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