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財經資訊
“三類股東”清理路徑曝光:“摘牌清理”“內部轉讓” 探路發審會
盡管政策仍不明確,但市場一直沒有放棄尋找解決“三類股東”問題的路徑。
近期,陸續有企業通過更新IPO申請材料直接或者間接披露了“三類股東”的清理情況。相關公司博拉網絡,聚利科技以及奧飛數據的IPO審核進度也隨之變化。
在10月25日第十七屆發審委第12次會議上,上述三家企業中的兩家將赴發審會。這也是“三類股東”問題曝出近一年半時間以來,首次有涉及“三類股東”的擬IPO掛牌企業上會審核。
但另一方麵,盡管“三類股東”清理路徑日漸清晰,但卻不能有效解決核心問題。對於“三類股東”和新三板市場的參與者而言,仍需要明晰的監管態度。
清理各顯神通
近期,博拉網絡,聚利科技以及奧飛數據清分別采取了兩種方式清理股東結構中的“三類股東”。
第一種方式即是先從全國股轉係統摘牌成為非上市非公眾公司,隨後便通過工商登記轉讓的方式進行“三類股東”的清理。
根據要求,當證監會接受掛牌企業材料後,該掛牌公司在新三板立即停牌。根據慣例來看,為了不造成股東情況的變化,此時掛牌企業處於凍結狀態,也鮮有企業在IPO排隊過程中摘牌。也正因為如此,停牌後已經無法通過新三板市場完成“三類股東”的清理,摘牌或還能提供一定的空間。
博拉網絡和聚利科技均采用了這種方式,兩家公司都是在今年8月摘牌,隨後在9月完成了對“三類股東”的清理。
在聚利科技的案例中,兩家“三類股東”分別為銀杉科創戰略新興產業基金和銀杏盛鴻新三板基金一期基金,在申報IPO時兩家基金各自持有聚利科技50萬股股份,合計占比0.87%。摘牌後,聚利科技的六位自然人股東分別承接了這兩隻基金的股份,合計交易對價(清理成本)為4000萬元。
第二種清理方式則是通過全國股轉係統交易完成,奧飛數據清理三類股東,就是在全國股轉係統轉讓完成。
奧飛數據也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披露了相關內容。奧飛數據表示,2016年8月至2016年10月,公司通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係統發生了11次股權轉讓,涉及股份數量合計410萬股。本次股份轉讓的目的為解決契約型私募股權基金持股問題,由契約型私募股權基金將股份轉讓給相同結構的合夥企業或直接轉讓予自然人。
看似處理方式不同,但兩種清理路徑卻有著相同的潛在條件。
“這三家公司股東結構中‘三類股東’數量較少,持股比例較低,這種情況下公司處理的時間成本和交易成本都相對較低。”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10月24日對記者表示。
實際上,如海容冷鏈等存有“三類股東”數量較多或“三類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排隊企業仍無清晰的解決路徑,相關公司的IPO審核進度仍被凍結。
另外一項潛在條件則是對承接“三類股東”交易方的選擇。這三家公司的案例中,“三類股東”所持有的股權均交易給了公司申報IPO時便在冊的股東。
“轉讓的和接盤的都是遞交材料時候就在冊的股東,這讓處理‘三類股東’成為了內部股東之間的轉讓。IPO排隊期間企業的股權變動有這樣的慣例,即在冊股東間的內部轉讓是可以向證監會申請的,但向外部新增股東轉讓老股或是增資擴股都是不允許的。”前述中金公司人士表示。
政策仍在研究
“招股書預披露更新”以及“即將上發審會”的消息,對於股東結構中存有“三類股東”的擬IPO企業來說無疑是一針強心劑。
“預披露更新和等待上會都意味著IPO審核恢複正常,也就是說監管層默認了其清理‘三類股東’的效果。”中信證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10月24日分析稱。
但這並非意味著“三類股東”問題就此化解。
前述中金公司人士指出:“現實結果會加速企業的選擇,此前問題懸而不決之時,很多企業還會猶豫,但清理‘三類股東’後IPO審核進度隨即破冰,明顯意味著現階段監管層的態度,這一態度也會反饋至三板市場。”
清理路徑清晰僅意味著部分企業的困局得以紓解,但這並不能全麵解決“三類股東”在IPO審核階段乃至在新三板市場麵臨的問題。
10月24日,北京一家擬IPO企業的董秘則分析,“此前,市場都在期待統一的解決方案,監管層的定論會形成自上而下的市場選擇,但目前通過IPO審核反饋出的信息量是由市場猜測分析而來,難免會擴大負麵效應。因此,監管層還是應該盡快出台明確的解決方案。”
而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了解到的最新情況,目前有關“三類股東”問題的解決方案仍在研究當中。
(原標題:“三類股東”清理路徑曝光: “摘牌清理”“內部轉讓” 探路發審會)
最後更新:2017-10-25 0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