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73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前三季外儲增598億美元 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

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初步數據。數據顯示,我國經常賬戶和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含三季度淨誤差與遺漏,下同)呈現雙順差,儲備資產增加589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增加598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表示,總體來看,前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狀況穩健,跨境資金流動形勢進一步回穩向好,未來國際收支總體平衡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一是經常賬戶保持合理順差,貨物進出口呈現同比增長。2017年前三季度,經常賬戶順差1063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1.2%。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3354億美元,其中,貨物出口和進口同比分別增長10%和17%,顯示內外需持續改善帶來外貿回穩向好。

二是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轉為順差。2017年前三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608億美元,可比口徑上年同期為逆差3891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呈現淨流入213億美元,上年同期為淨流出798億美元,具體來看,對外直接投資淨流出648億美元,外國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861億美元,雙方向均繼續保持一定規模。

三是儲備資產增加。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儲備資產因國際收支交易(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影響)增加589億美元,上年同期為減少2941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增加598億美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頭寸等減少9億美元。 

外匯局日前公布的前三季度外匯收支情況也顯示,跨境資金流動總體趨向平衡,外匯供求處於基本平衡狀態。分析具體原因,新聞發言人稱,主要體現了內外部經濟金融環境的發展變化。

首先,我國經濟建設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推進,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經濟穩中向好的態勢更趨明顯,內部基礎更加穩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逐步健全,金融市場相關改革和對外開放穩步實施,推動跨境資金流動均衡發展,包括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製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一係列促進外資增長的政策先後出台、內地與香港之間的“債券通”正式推出、A股明確將被納入明晟新興市場指數(MSCI)等。

其次,全球經濟延續複蘇態勢,金融市場波動性下降,外部環境相對穩定。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6%,比2016年增速加快0.4個百分點。同時,美聯儲雖然兩次加息並提出縮減資產負債表計劃,但市場對此有較穩定的預期,今年以來美元匯率總體走貶。

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此前在十九大中央金融係統代表團開放日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目前外匯市場形勢趨於穩定,外匯市場的多個指標均顯示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的供求基本平衡。未來將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的政策框架和微觀市場監管體係,建立健全開放、有競爭力的外匯市場,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能力建設,確保外匯儲備保值增值。

(原標題:前三季外儲增598億美元 國際收支延續“雙順差”)

最後更新:2017-11-07 03:48:41

  上一篇:go 美國WTI 12月原油期貨實盤價格周一收漲1.71美元
  下一篇:go 證監會: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