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13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十月調研動向曝光 機構摸底中小創布局“摘帽”行情

A股上市公司三季報業績預告正在如火如荼的披露中,市場熱點或重回業績預增板塊。業內人士認為,在全球股市觸及曆史新高的大背景下,A股有望延續“銀十”行情。而節後機構的調研動向則揭示了其布局思路:基金、私募關注中小創,三季報業績預增且有望“摘帽”的個股成為機構重點“摸底”對象。

調研熱情驟降

十一長假過後,機構調研熱情“降溫”。數據顯示,截至記者發稿,節後共有80家機構集中調研了30家上市公司,低於三季度以來的平均頻次,較上月同期的435家機構和175家上市公司下滑明顯。

從開展調研的機構來看,券商方麵,興業證券海通證券各調研了5次;基金方麵,鵬華基金以3次拔得頭籌;私募方麵,參與調研的私募不少,但均為1次。

從上市公司來看,中小創仍是機構調研重點。機構調研前十的上市公司中,中小創多達7家,其中排名前三的是雲南能投通宇通訊輝隆股份

實際上,機構選擇中小創上市公司,除了業績預期外,往往也和重大事項預期有關。以雲南能投為例,日前,雲南能投公告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馬龍公司、大姚公司和會澤公司100%股權以及瀘西公司70%股權,而其風電資產的成長性也成為節後機構調研的重點,吸引了招商基金銀河基金廣發基金大成基金等多家基金的關注。

布局ST概念股

梳理基金和私募節後調研動向可以發現,基金調研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ST華菱、雲南能投、泛海控股3家,參與調研的基金均超過了7家;私募調研的上市公司則主要集中在*ST華菱、通宇通訊兩家,分別有9家和6家私募參與了調研。顯然,*ST華菱成為了節後基金和私募最青睞個股。

按照曆史數據來看,每年四季度和下一年的一季度,ST摘帽概念股都會成為機構關注焦點,不少機構會趁機“炒一把”。提前布局摘帽行情,尤其是三季度大幅預盈且來年摘帽有望的個股更是成為機構爭搶的對象。

*ST華菱日前披露的2017年三季報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7年1-9月實現淨利潤32-34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4.5-26.5億元,前三季度業績比曆史最優業績大幅增長。也就是說,隻要*ST華菱今年四季度不出現大幅虧損,未來摘帽的概率極大。

實際上,三季報業績預告發布之前,包括王亞偉、孫建冬在內的私募大佬就已經先人一步,今年8月千合資本、鴻道投資先後調研了*ST華菱。值得一提的是,鴻道投資孫建冬甚至親臨*ST華菱進行“摸底”。

記者注意到,10月過半,三季報業績預告披露也進入後半段,目前已有多隻ST概念股披露了三季報業績預告。數據顯示,71隻ST概念股中有41隻進行了披露,其中預增1家、扭虧18家、續虧17家、預減兩家、首虧3家。

業內人士指出,投資ST概念股一般有兩個邏輯:一是重組資產注入導致內在價值迅速提高;二是大股東變更導致“烏雞變鳳凰”。這兩方麵都是值得期待的。

隨著三季報披露正式拉開帷幕,A股或引爆新一輪“摘帽”行情。孫建冬認為,四季度是戰略轉向成長的重要窗口期,宏觀經濟政策的走向是影響股票市場最重要的變量,2017年上半年價值股已修複了相當的空間,地方政府去杠杆政策預期露頭之時,就是價值明確向成長轉換之時。

(原標題:十月調研動向曝光 機構摸底中小創布局“摘帽”行情)

最後更新:2017-10-18 03:33:16

  上一篇:go 美國WTI 11月原油期貨周二收漲0.01美元 漲幅0.02%
  下一篇:go 上遊持續景氣中下遊麵臨轉機 新三板新能源汽車板塊前景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