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53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拷貝中國”全球正流行 “中國創新”跨入逆襲進行時!

  注意!中國矽穀將從2018年起在全球居於主導地位。

  這個論斷,來自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近日的一篇文章,作者麗貝卡·範寧,是全球創新和投資趨勢問題權威專家。

(一)

  範寧在文中,主要闡述了以下幾個觀點:

  1、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已不再主要來自美國,除了臉譜、亞馬遜蘋果和字母表,還有來自中國的百度阿裏巴巴、騰訊和小米。緊隨它們之後的是中國的二線引領者:新聞聚合網站今日頭條、集團電子商務經銷商美團和拚車領軍者滴滴出行。

  2、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領先,中國企業在多領域與美國企業直接競爭。從人工智能到金融科技,再到虛擬現實技術和共享經濟及零售電子商務,中國在眾多科技領域取得革命性的進步。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領域可以看到,美國和中國的企業相互直接競爭:百度同穀歌、阿裏巴巴同亞馬遜、臉書同微信、華為同蘋果等等。

  3、不滿足於在中國本土占據主導地位,中國的大企業正在走向全球。進軍好萊塢,在紐約和洛杉磯購買房地產,在矽穀設立創新創業公司。在下一個重要陣地、東南亞新出現的機會中,來自中國的大企業也在戰勝美國企業。

  4、中國有足夠的資金來資助下一代新貴。中國的風險資本市場現在與美國對初創企業的投資規模相當,達到了約500億美元。此外,中國的初創企業還進入了“獨角獸”精英階層,目前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獨角獸”公司是中國的新創企業。

  5、中國企業家的影響力不斷提升。如果你今天在與朋友和家人的談話中提到馬雲的名字,他們實際上知道你指的是誰。

(二)

  “中國在新的技術時代引領進步的例子太多了。顯然已不再是抄襲西方理念的情況。如今,是中國的理念在向西方傳播並被抄襲。這是多麼大的一個轉變啊!”範寧發出感歎。

  自上世紀90年代初起,範寧就專注於中國、印度、新加坡等地的創新技術與新興經濟的報道。作為矽穀龍機構的創始人,她身兼記者、作家、顧問、演說家、客座評論員等多個頭銜,被視為全球科技發展趨勢方麵的權威。

  這已經不是範寧第一次誇讚中國的科技創新成就,她在另一篇題為《矽穀無視中國?不,絕非如此》的文章中寫道:“‘拷貝中國’的新趨勢常常被人論及。中國推廣的單車共享模式已經影響到西方,這就是一例。今天,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微信同朋友、熟人交流,你在這個技術中心就落伍了。”

“中國造”光量子計算機問世

  中國在科技創新方麵的成就同樣得到了國外科技巨頭的認可。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在參加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時表示,中國已在很多領域成為創新力很強的國家,很多應用和商業模式隻能在中國創立,比如共享單車、外賣網站。中國不僅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也正從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大國,向計算機、工業機器人等現代技術的應用大國轉變,“這在全球都是非常少見的”。

(三)

  世界變得越來越扁平化,

  中美兩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

  中國創業者正以令人側目的“中國速度”,

  從過去的“Copy to China”,

  到今天的“Copy from China”,

  世界目睹了中國創新的爆發。

  在美國版共享單車LimeBike成立前,

  中國共享單車市場早已爆發了幾輪大戰;

  在線上約會應用Tinder出現前,

  中國就已有一款名叫陌陌的手機應用;

  在亞馬遜網站討論用無人機運輸貨物之前,

  中國的順豐快遞就已在試驗這一構想;

  在Venmo成為美國千禧一代的轉賬應用之前,

  在臉書、蘋果推出好友轉賬服務之前,

  中國的年輕人甚至老年人,

  都已能熟練運用數字錢包轉賬、支付和購買;

  微信在臉書進軍新聞內容之前,

  就已提供快速的應用內新聞文章,

  在Whats App之前就開發出對講機功能,

  並在SnapChat之前開始使用二維碼。

(四)

  從中國拷貝到拷貝中國,這一詞語的簡單轉換的背後,是中國無數企業緊跟著國家發展高新科技的步伐,一路拚殺,斬荊棘、曝霜露,淌出來的逆襲之路。

  10年前,中國互聯網企業還在為守住本土市場苦苦掙紮。

  百度拒絕了穀歌的收購誘惑,最終在搜索戰爭中取勝。阿裏在和ebay的競爭中曾經一度屈身雅虎,通過出讓股權,借助雅虎的力量擊敗了ebay。騰訊采取“避戰”策略,最終將MSN擠出中國市場。

  2017年10月,百度在矽穀的第二個研發中心已正式啟用,旨在為AI、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人才。

  時至今日,今天的百度、阿裏、騰訊和當年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遠比當年更大、更強。

  百度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領域與穀歌展開較量;2013年亞馬遜AWS入華,阿裏雲則是選擇出海;微信海外擴張步伐不斷,體現了中國企業的探索精神。

  曾經不可一世、憑著新功能就能在全球圈錢的蘋果,如今也在中國遭遇了重擊。在華為等中國本土公司的阻擊下,消費者們逐漸發現以往籠罩在蘋果頭上的光環已經消去。

  “中國創新”已跨入逆襲進行時,

  我們相信,

  “拷貝中國”這樣的調侃,會源源不斷出現,

  未來還有更多中國驚喜,等著世界來發現!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05 15:54:16

  上一篇:go 錢不值錢!委內瑞拉被迫用黃金、鑽石買救命藥
  下一篇:go 野村證券:美元年初依舊頹廢 主要是這兩大“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