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7
財經資訊
2017年基金排名新鮮出爐 價值投資者盡享“王者盛宴”
隨著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結束,公私募基金的年度成績單也隨之曝光。無論公募還是私募,價值投資型基金經理均成為今年的最大贏家。與此同時,一大批新進的基金經理也成為價投理念的擁躉。
有趣的是,作為純粹的舶來品,內地的基金經理在實操中活學活用,因地製宜地將價投理念與A股實際結合到了一起。當2017級基金經理明星們整體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時,本期專題帶您聚焦明星成功的秘笈,剖析他們的選股理念和製勝之道!
公募陣營群雄逐鹿,價值投資一統江湖?
2017年塵埃落定,公募基金這一年的排位終於蓋棺定論:林鵬掌舵的東方紅滬港深、蕭楠掌舵的易方達消費行業、彭淩誌掌舵的國泰互聯網加殺入三甲,權益三甲之間的收益率差距幾為公募曆史最低。
回眸全年A股市場,二級市場走勢呈現“一九分化”,以白酒為代表的大消費類藍籌股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也讓重倉其中的公募基金賺得盆滿缽盈:從三季報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來看,東方紅滬港深的第一大重倉股為美的集團,而易方達消費行業與國泰互聯網加的第一大重倉股均為貴州茅台。其中,貴州茅台是高盈利、高分紅的代表,美的集團則屬於低估績優藍籌,兩者均為典型的價值投資標的。
“我一直專注投資各行業最優秀的龍頭公司,更多時候,我們隻是投資各行業裏最優秀的公司,細分行業隻投資最好的那一家。”林鵬在接受《紅周刊》記者采訪時如此解釋自己的秘訣,“這樣可以做到精選個股兼顧分散投資,並在投資組合中互為依托,構成了進攻性和防禦性的平衡。”
笑傲全年的2017明星,皆為“價值投資派”?
從年終排名前列基金的“操盤手”來看,價值投資派的基金經理取得了一次徹底性的勝利,年終殺入權益類十強的公募掌舵人均是價值投資的擁躉。
2017年,二級市場的投資偏好發生了一次顛覆性變革,市場偏好從中小創轉向了白馬藍籌。究其原因,其是監管製度調整、海外資金流入、IPO平穩放行、定增製度改變、減持新規出台等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政策和市場的變化一起,加劇了小市值公司的融資功能弱化,從而徹底改變了市場過去瘋炒小市值公司的偏好。
在如是背景下,公募圈中標榜自己為“價值投資”風格的基金經理越來越多。從年終排名前列基金的“操盤手”來看,價值投資派的基金經理取得了一次徹底性的勝利,年終殺入權益類十強的公募掌舵人均是價值投資的擁躉,例如東證資管的林鵬、易方達的蕭楠、國泰基金的彭淩誌、華安基金的楊明、景順長城的劉彥春、南方基金的李振興等。
“其實,過去公募圈中的所謂價值投資者大多為右側交易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價值投機。但在2017年漂亮50和奪命3000極度分化的背景下,公募掌舵人的思維模式也在發生轉變,其中早已從右側交易者轉型為左側交易者的基金經理嚐到了甜頭。”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募從業者如此點評。
從基金經理的投資行為上看:實際他們較早地建倉了茅台、格力、美的、伊利、平安等白馬藍籌股,同時在今年的幾個季度中較為穩定地持有,從未將相關股票調出過十大重倉股之列。例如,在林鵬掌舵的東方紅滬港深的十大重倉股中,就其A股的投資標的而言,從去年四季度開始,其連續四個季度持有美的集團、伊利股份、海康威視、福耀玻璃、隆基股份,占據了十大重倉股的半壁江山,特別是其中的美的、伊利、海康威視三隻股票,三者幾乎輪流占據著十大重倉股的“首席”;蕭楠掌舵的易方達消費行業更是受益於基金契約“引導”,其十大重倉股被清一色的大消費類白馬藍籌所壟斷,記者注意到,其對於A股今年的頭號熱門股貴州茅台幾乎是一路加倉,去年四季度時,其僅持有該股37.8萬股,但到了今年上半年末,該基金持有茅台突破了百萬大關,而到了三季度末,貴州茅台也順理成章地晉升為該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
回顧這一年時,國泰互聯網加基金經理彭淩誌詮釋了自己“先人一步”的布局思維:“2016年年初,當時白酒股無人問津之際,我們就比較看好白酒行業,並采取買入並持有的策略;在基礎資產大幅漲價的背景下,一瓶千元左右的茅台不再顯得高攀不起,這是我們看好高端白酒的出發點。但隨著高端酒價格不斷抬升,消費的邊際效應也開始顯現:1000元是一個消費門檻,價格突破1000元時,消費者就會大幅減少。目前,白酒在居民宴席消費和大眾商務需求的價格檔次開始向200元以上邁進。因此,茅台等高端酒的供給缺口新增的市場份額就需要其他品牌填補,這也是持續看好白酒股的理由。”
格上財富基金分析師楊曉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總結2017年排名戰的特點:全年市場分化特別嚴重,選對了行業就已經贏在了起跑線上。大小盤風格的基金也因此分化嚴重,凡是收益排名靠前的基金,重倉股中大都出現了“漂亮50”的身影,所以今年偏股基金的排名爭奪戰主要發生在“持倉相似的基金”中,而重倉“奪命3000”的基金早已被甩在了後麵。
實踐探尋真理:公募活學活用“價投理論”?
公募基金經理對價值投資的理解或許更有著A股特色,因為內地的資本市場與國外股市有著諸多的不同,國外股市交易要征收資本利得稅,而且國外股市的上市公司有著良好的分紅傳統。
其實,對於追求相對收益的公募基金而言,基金業績是衡量基金經理水平高低的惟一標尺,而年度排名則是基金掌舵人們所麵臨的“年終大考”。無論“操盤手”屬於哪種流派,年終拿出令人信服的成績是基民惟一關注的焦點。
曾幾何時,公募圈中,價值投資的擁躉少之又少。據記者了解,基金經理實操中所遵循的價值投資原則也片麵地僅僅為“低估值”這一條,更多的基金經理實際上還是在追隨著波段追漲殺跌,這體現為權益類公募產品的換手率長期居高不下。記者手頭的一組數據顯示,若假設單以遵循低估值理念一條作為價值投資型公募入選依據的話,對所有偏股型基金從2009年底開始至2017年二季度全部持股的加權平均PE進行統計,同時把它們與上證指數同期的PE值進行對比,如果所有區間的PE均低於指數的,就認為它是堅持價值投資的。而統計結果則令人咂舌,在312隻2010年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中,堅持“價值投資”的基金僅為4隻,它們分別是華夏藍籌、華夏收入、南方成份精選、華寶興業寶康配置;換句話說,僅有4隻公募在七年的時間中選擇死磕低估值股票。
“作為舶來品,公募基金經理對價值投資的理解或許更有著A股特色,因為內地的資本市場與國外股市有著諸多的不同,國外股市交易要征收資本利得稅,而且國外股市的上市公司有著良好的分紅傳統,這些客觀上有利於價值投資生根發芽。”一位北京的私募人士如是向記者分析。
然而,2017年,二級市場的情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公募中價值投資者迎來了久違的春天,這也讓一眾新進的基金經理們迅速向價值投資的隊伍靠攏!全麵瀏覽年終權益十強的季報,記者發現有趣的一點,景順長城基金經理劉彥春在其操盤的兩隻基金的每個季度總結中均有類似的表示:“我們會始終堅持我們的價值選股標準”。
“我的投資策略是尋找高投入資本產出比、高成長潛力的優秀公司做長期投資。成長本身就是價值的一部分,重點是搞清楚成長的路徑。不考慮投入和投入來源的成長預測多數不切實際。通過外部融資、並購重組去實現的成長往往缺乏持續性。”劉彥春向記者表示,“我主要比較ROE、ROIC等財務指標,關注現金流和投入資本產出變化趨勢,並偏好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競爭壁壘的公司。高投入資本產出意味著在行業內具備競爭優勢,以及良好的內生增長能力。高投入資本產出、高成長公司可以為股東持續創造價值。而要實現高投入產出比,產品的創新性、領先的經營模式、卓越的企業家精神都不可或缺。”
除劉彥春外,南方品質優選的基金經理李振興也是價值投資的高手。他向記者表示:“他在投資中恪守守正出奇的思路,所謂‘守正’,是指精細篩選低估值、高股息率的價值股,力爭確保標的公司基本麵運行穩健、估值擁有足夠安全邊際,交易上尋求市場低點左側穩步布局。而‘出奇’,則是指積極發掘基本麵向上突破、估值合理的優質成長股或周期性行業,力求做到研究和跟蹤均領先市場,以靈活的倉位和交易策略捕捉投資機會。”
狀元榜眼探花:誰能穿越牛熊,誰會曇花一現?
如果說劉彥春和李振興未能躋身三甲“尚難服眾”的話,2017年公募三強林鵬、蕭楠、彭淩誌的操盤思路則更能說明問題。記者采訪發現,三位掌門人也均為價值投資的“門徒”!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經理蕭楠表示,作為消費類主題基金的掌門人,其選股是完全自下而上的,他會針對個股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投資清單”,再結合數量模型遴選個股,確定持倉權重;消費行業的基本選股邏輯是以足夠的安全邊際,買入並持有具有內生、持續競爭力的優秀公司,不會因為行業處在上行周期,就買入行業中的三流公司,也不會因為行業在下行周期,就放棄一流的公司。
至於其如何選擇個股的投資標的,蕭楠也向記者闡述了他的選股邏輯,他會從公司發展的底層邏輯、邊際變化和風險點三個層麵做出評價:“第一層麵研究公司發展的底層邏輯,具體說來,要想清楚公司賺的是什麼錢、辛苦不辛苦、持續不持續、投入產出比如何、競爭格局如何等,在這個層麵上,要把自己想象成企業的經營者,仔細理解這門生意;第二層麵是邊際變化,即公司目前在向什麼方向發展。比如銷售是不是變好了、產品周期走到了什麼位置、治理結構有沒有改善等;第三個層麵是風險點,即影響公司業績和發展方向的外生變量,比如經濟周期、行業周期、技術創新等。”
“此外,我會買入一些具有行業壁壘極高、核心競爭力極強的公司做為核心倉位,即使這些公司短期業績有壓力——也就是邊際惡化,我也不會全部賣掉,而是適度減倉。而一些看上去空間很大的公司,若沒有足夠的證據印證其成長可持續性,我僅會把它放到邊緣倉位裏麵觀察。”蕭楠進一步向記者表示。
無獨有偶,林鵬的選股邏輯與蕭楠有異曲同工的地方。他表示,真正優秀的企業至少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首先,其必然誕生於具備良好競爭結構的行業,因為隻有充分競爭並有市場化退出機製的行業才有可能孕育出真正優秀的企業;其次,相關行業的增長波動水平不應太大,相對而言,穩定增長的行業,即使增速不快,更容易讓優秀企業積累競爭力;再次,優秀企業應有中長期不能被顛覆的競爭壁壘,這其中還包含很多具體評估的標準。
“如何挑選和評估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本領。”林鵬對記者直言,“未來,在不少行業裏中國第一就是全球第一,中國第一的公司是大市值公司,全球第一的公司可能就是巨型市值公司。比如,在食品飲料、汽車、醫藥等領域將會催生出真正巨型市值的企業,尤其是其中具備業務延伸性的龍頭企業,將會是全球龍頭企業的重要候選者。”
相對而言,彭淩誌的投資思維則更偏向於“交易型價值投資”。他向記者表示,我們的投資理念就是尋找盈利和估值“戴維斯雙擊”的行業和個股。戴維斯雙擊的策略其實很簡單,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就可以盡享PE和EPS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具體說來,我們會從行業、公司、盈利增長和估值的角度來精選個股:就行業而言,要尋找景氣向上、空間較大、最好是有政策支持的行業;就公司而論,則精選有競爭優勢、競爭壁壘的公司,尋找在產業鏈中有定價權的公司,著眼於盈利增長,成長能力越強越好;最後是估值,則尋找估值合理的公司,合理的估值意味著較好的安全邊際。
他向記者舉例:“從二季度末到三季度,我們曾經堅決地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比重,當時,全市場對於新能源汽車都比較瘋狂,‘在別人瘋狂時冷靜’是我們投資的一大法則,加上我們投資的新能源主要是上遊的周期板塊、波動性較大,因此我們選擇在高點減持,獲利了結。後來新能源汽車板塊出現了因補貼下降而加速調整的態勢,這也是我們始料不及的。但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是我們長期看好的行業,未來買點出現時我們依然會考慮投資。”
卸下光環鏖戰2018:價值投資能否無往不勝?
2018年的公募排名之爭中,價值風格的掌舵人仍然占據優勢,理由是A股IPO正常化進程將深刻改變市場遊戲規則,微盤成長風格股票估值會向成熟市場靠攏,當然現在藍籌白馬不便宜,但隻是挖掘方向發生了變化,比如從消費向公用事業轉變等,但風格不變,還是價值風格!
隨著2017年寫入曆史,公募基金新一年的排名戰大幕將啟,對於2017級的明星們而言,他們首先就要麵對的是成名後基金規模壯大帶來的煩惱。
對此,蕭楠表示,一般意義上講,基金規模的擴大不利於淨值表現主要是有三個原因:隨著規模的增長,基金經理進出一個股票的成本太高,不利於短線操作;隨著規模增長,基金經理必須持有更多的股票品種,乃至買入不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的股票;規模的增長會攤薄原有的倉位,降低潛在的收益率。其中,第三個原因是所有開放式基金共同的問題,這是為了保證投資者隨時可以申購或者贖回自己的資產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是無法避免的。
至於易方達消費行業基金是否會受此影響,蕭楠則信心滿滿:“首先,我的投資偏長期,不需要頻繁操作。其次,我投資的股票流動性都很好,支撐較大的基金規模不是問題。最後,我的持股相對集中,不會在能力範圍外投資,不會要求自己什麼錢都要掙。所以規模對我來說不是問題。”
不過,也並非所有2017級明星們對此充滿自信,例如國泰互聯網加,記者了解到,該基金從四季度開始,就以暫停大額申購的方式來控製基金的規模增長。
此外,2018年,二級市場的A股行情肯定又會湧現出新的特征,2017級明星們又將會怎樣針對性地調整自己的價投策略備戰呢?
蕭楠指出:“展望2018年,貼標簽炒股票的模式會進一步失靈。從機會上講,現在新興產業經過兩年多的調整,講故事的股票漸漸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去偽存真留下來的公司,有些已經相當便宜。此外,像醫藥、能源等行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有受益的公司也有受損的公司。像過去一樣一個題材帶著一堆股票漲,估計很難出現了。一個板塊內個股的盈利差異會很大,表現將天壤之別、精彩紛呈,深度研究的價值將逐步顯現。”
對此,91金融研究主管、知名基金分析師莊正也判斷,2018年的公募排名之爭中,價值風格的掌舵人仍然占據優勢,理由是A股IPO正常化進程將深刻改變市場遊戲規則,微盤成長風格股票估值會向成熟市場所靠攏,當然現在藍籌白馬不便宜,但隻是挖掘方向發生了變化,比如從消費向公用事業轉變等,但風格不變,還是價值風格!
私募陣營誕生“新王”,港股助力價值選股!
2017年,私募行業發展迅勐,受益於二級市場的結構性行情,股票型私募整體收益頗為可觀。從已公布淨值數據看,天成壹號、雨山尋牛1號、冬拓三號、否極泰、優波基金5隻產品是今年股票策略私募年度冠軍的有力爭奪者。
對此,《紅周刊》記者分析發現,今年的私募冠軍爭奪戰相比往年更為激烈,5隻產品淨值漲幅均在200%以上,且漲幅相差甚微。不過,目前這5隻產品的最新淨值多為11月底或12月初,盡管2017年全部的交易日已經結束,但股票型私募產品最後的淨值尚未公布。
整體來看,記者注意到,今年是價值投資型私募的絕對主場,截至12月28日,在年度淨值翻番的32隻私募產品中,崇尚價值投資理念的產品占比超五成,上述5隻私募產品也均以價值投資為導向。就持股而言,“績優白馬股+港股通”成為價值型私募的標配。
狀元之爭:“白馬股+港股通”助推業績大漲
在年度淨值翻番的32隻私募產品中,崇尚價值投資理念的產品占比超五成;同時,“堅持價值投資、適當配置港股”成為它們今年收益大幅增長的兩大法寶。
2017年,在結構性牛市的加持下,私募行業總體投資回報不錯。數據顯示,截至12月28日,在4088隻股票策略型私募中,有2778隻私募產品實現正收益,占比67.95%。此外,相較於2016年整個私募市場僅2隻產品淨值實現翻倍增長的局麵,今年已有32隻私募產品的淨值實現翻倍增長。從當前已公布業績來看,天成壹號、雨山尋牛1號、冬拓三號、否極泰、優波基金5隻產品將角逐今年冠軍。
具體來看,方圓天成郭飛武執掌的“天成壹號”憑借267.24%的收益率暫居第一名,緊隨其後的是雲溪基金陽勇旗下的“雨山尋牛1號”,其以262.6%的收益暫居亞軍。而浙江冬拓的“冬拓三號”、淩通盛泰的否極泰、優波投資的優波基金分別錄得了235.7%、233.68%和209.76%的收益,位列排行榜的三至五名。
對比可以發現,當前5隻產品之間收益差距並不明顯,而從產品最新淨值披露日期來看,否極泰僅披露至11月24日,天成壹號、雨山尋牛1號和優波基金最新披露日期均為11月30日,冬拓三號則為12月1日。對此,記者試圖通過采訪獲悉上述公司產品的最新淨值,但均以失敗告終。
毋庸置疑的是,這5隻產品都是今年市場上不折不扣的“優等生”。記者分析發現,“堅持價值投資、適當配置港股”成為它們今年收益大幅增長的兩大法寶。
例如,雲溪基金第一隻產品成立於2016年7月12日,成立以來產品淨值一路走高,今年7月以來淨值直線飆升,引起市場關注。其實,雲溪基金掌門人陽勇並非市場新人,他曾經在2010年挖掘出了小金屬行情,並從2009年開始投資港股和美股,一直持有騰訊控股等股票。
接受記者采訪時陽勇表示,他們一直以來堅持價值投資,基本上隻買消費醫藥科技行業龍頭股。今年產品主要釆用了重倉出擊個股策略,公司產品業績大漲主要得益於對地產、汽車、醫藥、白酒、家電等消費升級板塊龍頭以及互聯網板塊龍頭的投資。
“這些龍頭股今年以來漲幅巨大,尤其是港股通標的內房股、汽車股等股票的股價動輒就會來個3~5倍的漲幅,大幅拉動了產品淨值。”例如,陽勇在底部發現並買入了港股通中的某隻內房股,雖然該股從年報來看業績較差,不被市場看好;但他通過分析發現,該公司估值存在嚴重低估,公司市值僅相當於其一個月的銷售額。
無獨有偶,郭飛武旗下產品業績大漲同樣來自於成功挖掘港股通標的。公開資料顯示,郭飛武擁有20多年證券投資經驗,其依靠價值投資理論,專注於A股、B股、H股低估值優質上市公司的價值挖掘。
郭飛武接受公開采訪時曾表示,天成壹號是一隻規模1億元的港股通基金。組合中包含5~6隻港股,2015年基金設立以來隻做倉位水平調整,沒有換過股票,這些標的是從房地產、銀行、保險板塊中選出來的被市場低估的優質公司。他如是解釋:“過去香港屬於全球價值窪地,歐美等外資大行掌握著港股主要定價權。港股通實施以後,國內資金進入港股,真正的優質企業估值得到修複。我們更關注AH股同時上市的企業,或者在香港上市、被嚴重低估且具有較強成長性的優質中資股。”
收益翻番產品:超半數實為價值投資
據記者統計,截至12月28日,今年業績翻番的私募共32家,剔除河州資產、繹富投資、天猊投資3家披露資料較少外,29隻私募產品中17隻產品“沾邊”價值投資,占比近58.6%,如優波基金的“掌門人”陳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今年以來,除了優波基金,陳龍執掌的喜馬拉雅基金、美港基金、優波投資-長江基金3隻產品,最新淨值也均實現了翻番增長,分別為159.58%、139.91%、126.68%。具體來看,陳龍管理的4隻產品持倉策略風格趨同,倉位中港股通標的占50%~60%,A股標的占20%~30%,股票總數大概有20~30隻。
除陳龍外,2017年公司旗下兩隻產品淨值都實現翻番的還有湧津投資、高合資產、天穀資產,他們也均為價值投資的擁躉。其中湧津投資CEO謝小勇把公司的投資理念歸結為“成長創造價值”:堅守價值投資理念,尋找明顯低估的價值型公司和有安全邊際的成長型公司。以中國平安為例,他表示,中國平安是中國保險行業的核心龍頭,符合大家對價值股或者藍籌的概念。同時,它有非常高速的業績增長,2007年上市以來,它每年複合增速達到19.34%。此外,它還將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屬於具有安全邊際的成長型公司。
記者注意到,作為價值投資的“大年”,林園、但斌、王春秀、鍾兆民等私募領域的“老人”或者價值投資領域代表人物今年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例如,作為“60後”代表的知名私募林園、王春秀,今年以來均取得不俗收益,林園旗下的林園投資2號,截至11月30日,該產品今年以來取得了95.77%的收益,在4942隻私募產品中排名第41位。而王春秀掌舵的的冬拓三號暫居排行榜第三名。
此外,作為價值投資領域代表人物之一的但斌,其旗下的東方港灣馬拉鬆全球今年業績亦不俗,截至12月22日,該產品2017年以來取得了100.48%的收益,究其原因,但斌重倉持有的貴州茅台等白馬藍籌股對產品業績貢獻良多。
“價值投資喊了這麼多年,其實今年才是真正給予價值投資者最大回饋的一年。”深圳溫莎資本投資副總監魏新元感慨。
“路徑依賴”讓私募難逃“冠軍魔咒”
不過,“以往的成功經驗往往會成為你的負擔”,這話同樣適用於每年的私募年終業績排名。梳理往年數據可以發現,私募“冠軍魔咒”難以打破。記者對比2016年度股票策略類私募前十強今年以來的表現發現,魔咒繼續。
2016年年終十強中,僅有否極泰今年繼續排名靠前,還進入了“奪冠”軍團。2016年的私募冠軍藍海一號,今年淨值卻一路下滑。數據顯示,2016年12月30日該產品淨值為2.837,12月15日公司最新公布的淨值僅為2.377,2017年累計下跌38.05%。
對於“冠軍魔咒”的頻繁上演,魏新元表示,每年的市場風向會有差異,每年的主流投資方向更是千差萬別。越是成功的基金經理,越是大概率借助於以往的成功經驗,繼而形成“路徑依賴”。今年的一九行情,“一”中的股票隻有一種,就是有確定性業績的低估值價值股。在以往的市場上,炒價值、炒成長、炒概念、炒殼、炒高送轉等等手段都可以成為一名基金經理的獲利方式;但是今年的獲利途徑似乎隻有一條,就是價值投資。很多習慣了以往投資經驗、形成了路徑依賴的基金經理,對今年市場行情預判失誤,造成業績大幅滑坡。
魏新元還分析,沒有“路徑依賴”往往是私募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沒有成功經驗的束縛使其能夠快速向市場學習,更準確、靈活、迅速地把握市場風向,從而取得亮眼成績。
(原標題:2017年基金排名新鮮出爐 價值投資者盡享“王者盛宴”)
最後更新:2018-01-01 02: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