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91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僅0.008秒,來自甘肅的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可瞬間送至湖南湘潭換流站……這是8日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技術最近成功應用於酒泉至湖南±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時的場景。

記者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獲悉,“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技術是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技術,是解決我國能源與電力負荷逆向分布問題、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核心技術。

2010年,我國自主建成世界上技術水平最先進的雲南至廣東、向家壩至上海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示範工程,投運7年多來,一直保持穩定可靠運行。

“運行穩定程度出乎意料的好。”項目第一完成人、南方電網公司專家委員會主任李立浧院士介紹,特高壓±800kV直流技術是世界首創,國內外沒有可借鑒的經驗,麵臨特高壓、大電流下的絕緣物理特性、電磁環境、設備研製、係統控製等四大挑戰和難題。

“我國在世界上首次提出發展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技術,每回輸送容量可達500萬至1000萬千瓦,輸電距離超過2000公裏,技術經濟優勢十分突出,是電網技術的製高點。”李立浧說。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舒印彪指出:“沒有特高壓之前,我們都是哪裏用電就在哪裏建電廠,造成了煤電油運緊張,帶來了大量汙染,東部地區環境也不堪重負。特高壓變輸煤為輸電,有效解決能源大範圍平衡問題。”

“這是能源運輸史上新的高峰,將極大解決我國東西能源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其技術的提升就如同從‘綠皮火車’提速至‘複興號高鐵’那樣,大大提高了送電效率。”南方電網公司總工程師汪際峰這樣形容。

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劉澤洪介紹,作為連接我國能源基地與負荷中心的“電力動脈”,特高壓±800kV直流輸電工程目前最大容量已經達到1000萬千瓦級,一天24小時可以輸送2.4億度電,相當於1200輛100噸卡車送的煤。

“特高壓已經成為‘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的金色名片。”舒印彪認為,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的突破,能夠大幅提高電網遠距離、大規模輸電能力,使我國西部、北部清潔能源的集約高效開發和大範圍配置消納成為可能,對保障能源安全、推動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帶動了我國特高壓全產業鏈“走出去”,實現了國際標準製定的新突破。

目前,我國在運在建的特高壓直流工程共14項,輸送電量中80%以上為清潔能源,將成為我國清潔能源運輸的主幹線、大動脈,為推動我國西部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進能源革命,防治大氣汙染,建設美麗中國奠定堅實基礎。

(原標題:鑄就能源運輸“大動脈”: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最後更新:2018-01-08 23:50:10

  上一篇:go 萬達電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標的與樂視無關
  下一篇:go 上海發布現金貸整頓細則 2月底前完成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