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財經資訊
新華社:算清“明白賬” 監督“長牙齒”
國有資產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必須管好用好。《中共中央關於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製度的意見》近日印發。建立這項國有資產報告製度意義何在?哪些具體的製度設計值得關注?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業內專家。
建立全麵規範的國有資產報告製度
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就國有資產管理聽取國務院專項工作報告,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有所增強,但這項工作有待從製度上進一步完善。
作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此次意見明確提出,國務院每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並對報告框架、報告重點、審議程序、審議重點等作出了明確的製度安排。
“從過去的一項工作轉向一項製度,此次意見的出台實現了人大國有資產監督的係統化、常態化。”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說。
他表示,加強最高權力機關的國有資產監督職能,不僅有利於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也使國有資產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邊界更加明晰,有利於切實管好人民的共同財富,保障國有資產安全。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意見為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相關工作提供了遵循和依據,為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和治理體係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將有助於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算清全口徑國有資產“明白賬”
摸清家底,才能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落到實處。
“所有的國有資產,無論是經營性的、行政事業性的,還是國有自然資源,最終都應列入製度化的報告範疇。”劉尚希說,底數清楚、信息充分,有助於有效發揮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
意見要求,國務院的年度報告采取綜合報告和專項報告相結合的方式。前者全麵反映各類國有資產基本情況,後者分別反映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金融企業國有資產、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國有自然資源等國有資產管理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明確要求實現全口徑、全覆蓋,但提出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易後難,分類施策,逐步擴大報告範圍、充實報告內容。
專家表示,這種安排考慮到了我國國有資產範圍廣、種類多以及管理體製改革不斷推進但管理仍相對分散的實際情況。
李錦說,此次意見將包括地方國有資產、境外投資形成的國有資產在內的所有國有資產納入監督範圍,提出組織開展國有資產清查核實和評估確認、建立全口徑國有資產信息共享平台,這些舉措都有利於算清全口徑國有資產“明白賬”。
讓監督長出“牙齒”
此次出台的意見在製度設計中聚焦於增強監督實效。
例如,意見要求審議報告後,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將審議意見送國務院研究處理。國務院要將審議意見分解細化到相關部門研究處理和整改,要健全問責機製,加大問責力度,對涉嫌違紀違法的依法依規嚴肅處理,並在6個月內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研究處理情況以及存在問題整改和問責情況。
在審議程序中,全國人大常委會視情況需要可以綜合運用專題詢問、質詢和特定問題調查等方式,必要時可依法作出決議。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於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工作,要與預算決算審查監督緊密銜接,特別是要與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決算、部門預算決算審查監督相結合。
“這項製度的建立隻是一個起點。”劉尚希說,不是為監督而監督,監督的目的是為了讓國有資產更好地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以及增進百姓福祉。
他表示,未來加強人大國有資產監督職能,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健全工作機製,不斷推進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報告的規範化、程序化。
最後更新:2018-01-15 17: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