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財經資訊
穩健貨幣政策保持中性 明年1月開始實施定向降準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專家表示,明年經濟增速可能溫和放緩。監管部門將靈活運用各期限貨幣政策工具,維護降杠杆與流動性基本穩定之間的平衡。明年1月開始實施的定向降準將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一季度的流動性狀況。
穩健中性基調不變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充分體現了中央為經濟穩增長、配合去杠杆營造合適貨幣金融環境的初衷。強調“中性”意味著不會進一步收緊,特別是考慮到強監管、嚴規範下金融部門會有收緊的實際效果。
同時,明年的貨幣政策也不會寬鬆。中國人民銀行參事、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鬆成表示,一方麵,金融去杠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果仍需鞏固;另一方麵,盡管目前經濟運行仍較平穩,但下行壓力猶存,應盡可能避免金融機構將資金成本上升壓力轉嫁給非金融企業並抬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表示,明年經濟增速可能溫和放緩,通脹中樞將有所抬升,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仍將保持不變。
關於貨幣政策的製定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陳道富表示,要把握三個維度:首先,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其次,貨幣供應量不應超過實體經濟的需求,避免發生資金脫實向虛、杠杆率進一步上升的情況。同時,管住貨幣的總閘門意味著有一個“頂”,不能發生流動性危機。第三,防止由於貨幣緊導致金融不穩定,M2和社會融資總量應保持適度增長。
陳道富認為,貨幣政策的製定要充分考慮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實施一係列金融政策所產生的綜合效果。實體經濟部門要以合理的價格得到資金,金融部門不過度擴張和泡沫化。
“量價分離”政策組合料延續
專家表示,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應穩步推進。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指出,在貨幣政策目標下要防範金融風險,需要宏觀審慎政策作為一個支柱。宏觀審慎的要點是要從經濟全局和整體來考慮問題,需考慮逆周期調節、跨市場監管風險、整體的杠杆,如何能夠在經濟的各周期有一個宏觀審慎的參數。
從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的特點看,黃劍輝表示,貨幣政策側重於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就業以及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宏觀審慎側重於金融穩定和逆周期調控。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是央行目前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預計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會從銀行杠杆率、跨境融資杠杆率、外匯衍生產品市場杠杆率、房地產信貸杠杆率等方麵進行豐富和完善。
從去杠杆的角度看,也需要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雙支柱的配合。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員明明認為,展望明年,“量價分離”的政策組合仍將延續。宏觀審慎政策從監管上限製加杠杆、穩步去杠杆,貨幣政策通過引導長端利率水平進一步去杠杆,價格上仍將保持一定水平。
明明表示,具體來看,數量方麵,央行將繼續通過定向降準、公開市場投放、SLF等定向投放的方式進行數量供給,並加大對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進行結構調控,保證經濟穩步增長和經濟的韌性;價格方麵,央行將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
靈活運用各期限工具
對於明年的流動性狀況,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分析,明年的流動性環境與今年大體相當,超預期收緊的可能性不大。明年中國經濟讓將處於築底回升階段,經濟增速超預期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通脹的回升仍然溫和。預計2018年貨幣政策仍會提供適度的流動性,整體貨幣流動性環境與今年相差不大。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預計,明年流動性偏緊。從流動性的影響因素來看,首先,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投放的狀況可能比今年略有好轉,但難以超出市場預期;其次,財政存款的變動對流動性會產生影響;最後,銀行表內信貸投放產生存款的派生效應是影響流動性的主要因素,金融去杠杆明年仍會持續。
陳道富認為,明年將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管理,同時管住“僵屍企業”。同時,考慮到資管新規、銀行流動性管理辦法的落地,政策疊加將會給流動性帶來影響。
專家認為,央行仍有足夠的手段來應對流動性狀況的變化,確保整體流動性的穩定。溫彬表示,從手段看,主要是公開市場操作,一是通過逆回購向市場補充流動性,二是通過MLF、PSL的投放。
黃劍輝認為,監管部門將靈活運用各期限貨幣政策工具,更加強調各期限工具的緊密銜接和削峰填穀式對衝操作,以維護降杠杆與流動性基本穩定之間的平衡。
關於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溫彬認為,明年1月開始實施的定向降準將在較大程度上改善一季度的流動性狀況。明年仍可能實施進一步降準,以保持金融市場流動性穩定和利率平穩。降準有助於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有助於穩定債券市場和信貸市場的利率。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回升,為明年降準提供了操作空間。
(原標題:降杠杆管閘門 穩健貨幣政策保持中性)
最後更新:2017-12-28 06: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