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
財經資訊
資管產品繳納增值稅新規昨起實施:多家私募發布繳稅通知
2018年1月1日起,資管產品繳納增值稅新規正式實施。證券時報記者獲悉,大部分私募正積極推動相關工作,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對外發布繳稅通知,從各方反饋情況看,仍有諸多問題等待稅務機關最終確認。
私募業積極應對
“這幾天公司最忙的就是這事,主要是公司財務部在負責。圈裏各公司都在準備,有些大型私募已經發了公告。”華南一家私募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另有多家私募也向記者表示正在推進相關工作。
整個私募行業都在積極應對。2017年12月27日,知名私募永安國富資產公告稱, 依據法律法規及基金合同相關規定,基金財產投資的相關稅收,由基金份額持有人承擔。管理人將根據取得收益的性質,按現行規定繳納增值稅,該等稅款將從基金財產中予以扣除,可能導致基金資產淨值和份額淨值減少。
此後,又有多家私募相繼發布公告。上善若水資產公告稱,目前監管部門下發的政策中,對各項征稅的細則還未明確。結合相關部門和機構意見,按照現有的公開信息進行推算,增值稅會對產品產生3%左右的成本,目前普遍采取的做法是由托管人統一清算,把資金從產品總資產中扣除,然後劃轉給管理人進行繳納,不需要投資者個人再繳納。這項成本和其他基金運營費用一樣,將直接在基金淨值中扣除,因此會導致部分產品的淨值收益有所下降。
成泉資本也公告稱,將按增值稅法律法規的規定及稅務機關的要求計算和繳納增值稅及附加稅費。對於持有存量產品的投資者,其投資產品取得的收益從2018年1月1日起,亦可能有所下降。
雖然產品征稅可能對收益帶來負麵影響,但多數私募都表示影響有限。“其實影響不大,隻要產品收益穩定,客戶也不怕繳稅,而且這個稅收也不是隻出在客戶身上。”上海一家私募稱。
據介紹,在實際操作中,私募管理人提成基準是稅後淨值——先納稅,然後收取管理費,最後再提業績提成,因此等於也承擔了部分稅收。
對於上述新規,另一家上海大型股票私募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和客戶都非常關心,但基本都能接受,畢竟是向國家納稅。“按照3%的標準,假如產品一年收益為15%,那粗算下來需繳納的增值稅就是0.45%,而且可能還有一些免征的部分,其實情況還好。可以理解為多交3個點的業績給國家,公司層麵的稅收並沒有變化。”
多項問題待明確
資管產品征稅政策始於2016年12月21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明確金融、房地產、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該通知明確了在資管產品運營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以資管產品管理人為增值稅納稅人。
2017年6月30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又發布了《財政部、稅務總局關於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了資管產品管理人運營資管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增值稅應稅行為,暫適用簡易計稅方法,按照3%的征收率繳納增值稅,並將資管產品納稅的正式實施時間定為2018年1月1日。
2017年12月29日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證券投資基金增值稅核算估值參考意見及釋義》,引起資管行業的集體關注。盡管參考意見給予一些問題解答,但實際操作很多問題還有待稅務機關明確。
“具體的現在都沒有定,托管方的方案也沒有出來。目前,隻是出台一些框架性文件,沒有細則,很多應稅範圍和抵扣還沒搞清,要看稅務部門怎麼收。”上述上海證券私募基金人士稱。
還有私募人士表示,目前主要準備的工作就是與稅務主管溝通確認產品、公司身份和產品外包與增值稅相關的問題。私募基金管理人是不是屬於金融機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不是屬於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問題,也需要稅務機關給予明確。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表示,征稅新政有關FOF(基金中的基金)等嵌套產品還有很多問題,比如不同產品投資主體是否都適用;高頻策略也可能會有麻煩,比如核算中虧損部分的抵扣如何申報等問題。
(原標題:資管產品繳納增值稅新規昨起實施:多家私募發布繳稅通知 征繳細節尚待明確)
最後更新:2018-01-02 04: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