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1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我國治理霧霾仍需要大力發展利用天然氣

在今天舉行的“2017中國油氣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張玉清表示,盡管今年冬季出現天然氣短缺,我國要治理霧霾,還是需要大力發展利用天然氣。

“天然氣可以大幅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應該是治理霧霾和大氣汙染的重要措施之一。而目前出現的這些問題都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會得到解決。”張玉清說。

他認為,今年冬天中國產生“氣荒”的原因首先在於天然氣儲氣調峰應急能力建設嚴重滯後。以地下儲氣庫為例,中國地下儲氣庫的工作氣量為61億方,僅占消費總量的3%,而美國的這個比例達到17.6%,歐洲一些國家則更高。

“其次,今年煤改氣力度之大也遠遠超出業內外預期。”張玉清表示,今年是大氣汙染治理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各方環保力度非常大,層層加碼。與此同時,今年一改前三年有增有降的局麵,所有省份天然氣消費量都呈現正增長。其中,江蘇、河北、山東、河南、四川等重點省份的消費呈現階梯式增長,增速均超過20%,遠超曆史年份。

他認為,天然氣消費今年淡季不淡也是導致“氣荒”的一個原因。而上遊資源減供則加劇了天然氣資源緊張。

在張玉清看來,未來中國天然氣消費仍將持續不斷增長,這取決於三個關鍵問題:一是國家環保政策;二是氣源供應能否保障;三是氣價能否承受。

“國家環保政策的逐步加強決定了天然氣必然要承擔冬季清潔取暖的重任。至於氣源能否保障,我們看到,全球天然氣產量仍在不斷增長,預計2020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將達到4.4億噸/年,較2016年大幅增加43%。這意味著未來全球LNG供過於求將加劇,供應能力剩餘將從2016年的4000萬噸/年擴大到2020年的8500萬噸/年,說明資源是可以保障的。”張玉清說。

至於氣價能否承受的問題,他表示,自2014年10月國際油價下跌以來,國際LNG現貨也出現供大於求,現貨價格一路走低。截至目前,三個市場的LNG現貨價差逐步縮小。隨著北美天然氣開始出口,這一趨勢將進一步明顯。

在談及未來促進中國天然氣持續健康發展的措施,張玉清表示,首先是加強供用氣規劃銜接,有序推進煤改氣工作;其次是加強協調,采取措施,上遊供氣企業聯合保供;其三是加快天然氣輸氣幹線管道的互聯互通建設;四是推動輸氣管道設施與LNG接收站公平開放;五是加快推動我國儲氣調峰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六是繼續加強國內天然氣勘探及開發建設力度;七是加快推進居民用氣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八是研究大型高產氣田能否作為應急調峰氣田。

最後更新:2017-12-20 16:18:52

  上一篇:go 2018年旅遊總收入預計突破6萬億元
  下一篇:go 唐山:12月20日18時起啟動重汙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