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7
財經資訊
四季度險資密集調研298家公司 中小創重獲投資目光
年末為保險機構調倉換股的重要窗口期,也是調研的密集期。
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以來,保險機構對兩市298家上市公司進行調研。從相關公司所在行業來看,電子、遊戲、家裝等行業成為保險資金最愛。
和以往藍籌當道有所不同,險資在四季度開始關注中小板和創業板,在集中調研的前十家公司中,主板公司僅有三家,其餘七家公司則來自中小創板塊。
密集調研7家中小創企業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四季度以來,保險機構對298家企業進行了調研,調研次數為665次。共有86家保險公司參與調研,其中,中國人壽保險、天安財險、前海人壽、中國人壽養老保險4家保險公司調研次數均在20次以上,調研個股數也均超過20隻。
這4家保險機構重點關注的個股包括京東方、大北農、華陽集團、菲利華、金科文化、一心堂等。
從調研次數來看,金科文化、京東方和海康威視分列險資調研三甲,分別被調研16次、16次和15次。參加金科文化調研的包括平安養老、華泰保險、中國人壽、安邦資產等,調研主要方向是金科文化上市以來,精細化工業務與移動互聯網業務的發展情況,並結合並購重組方案、交易進展及Outfit7業務情況,了解未來業務發展規劃與發展目標。
近期京東方的業績出現爆發式增長。根據京東方A在10月31日披露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約694億元,同比增長51.41%,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為64.8億元,同比暴增4503.51%。業績實現逆轉,險資機構紮堆湧入,平安養老、中國人壽、前海人壽、人保資產、光大永明等險資多次前往調研。
和此前駐紮大盤藍籌股不同,四季度險資的重點放到了調整已久的中小盤個股上。險資紮堆調研的前十名公司中,除了京東方、貝瑞基因和兆易創新來自主板之外,其餘7家公司均來自中小板和創業板。
“中小板和創業板調整了較長一段時間,部分龍頭公司的估值開始進入合理區域,有些甚至‘超值’。雖然短期仍有調整空間,但從長遠看,已經具備投資價值,我們也逐步關注其中的交易機會。”華南一家險資公司的負責人表示。
從目前的年報預告來看,創業板和中小板高增長個股不在少數。如愷英網絡預計年報淨利潤同比最大增幅為172.43%;完美世界預計2017年淨利潤14.00億元至16.00億元,同比增長20.04%至37.18%。
安信證券分析師陳果表示,今年傳統經濟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顯著,新興科技領域將加速追趕美國,未來核心投資機會在於新興成長產業,創業板仍是核心抓手。經過長期調整,中小盤成長股中孕育著更強的結構性行情。
前海人壽成調研“勞模”
雖然調研和買入之間還有一定距離,但卻是做出投資的第一步。“險資不會關注短期行情,一是因為資金量大,不可能做頻繁的波段交易;其次流動性壓力較小,可以長期持有。所以險資更關注企業的基本麵,認為具有投資價值就會介入。”民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廖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前海人壽和恒大人壽在四季度調研較為積極。前海人壽其間先後調研30次、27家上市公司,其中三家公司調研兩次,分別是周大生、順絡電子和天齊鋰業。從行業上看,前海人壽偏愛電子元件製造行業。
恒大人壽10月份以來,調研了13家公司。從被調研上市公司所屬行業看,恒大人壽偏愛家裝行業,其中歐派家居、尚品宅配、金螳螂、廣田集團、索菲亞等都屬於其中。
安邦資產和安邦保險四季度以來僅調研了6家公司。安邦係偏愛地產行業,所調研的公司北方國際、泛海控股、華僑城都來自這一板塊。
在今年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險資頻繁舉牌的情況已基本在A股市場絕跡。但對於股票配置,險資一直沒有放鬆。今年前三季度,保險資金運用投資收益率為4.05%,較去年同期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股票收益率達到6.94%,同比上升3.88個百分點。近年來,險企不斷增加對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配置。今年前三季度,受益於市場暖流,保險資金股票投資收益超500億元。
(原標題:四季度險資密集調研298家公司中小創重獲投資目光)
最後更新:2017-12-21 07: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