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3
財經資訊
北上資金回流 QFII加倉醫藥光伏板塊
進入12月,北向資金一反11月多日淨流入的態勢,在12月6日創下年內單日淨流出新高,深股通和滬股通渠道合計淨流出38.5億元。但與此同時,部分金融、白酒股仍被北上資金加倉。另外,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12月以來,有部分QFII機構選擇加倉醫藥、光伏板塊股票。
北上資金回流
隨著市場震蕩行情延續,北上資金也在逢低布局A股,11月北上資金成交額創曆史新高,達到3735億元。據Choice數據統計,上周五,滬股通再次淨流入超32億元。從每日十大上榜個股情況看,上周滬股通資金主要買入中國國旅、中國建築、中國平安、貴州茅台、青島海爾、伊利股份、恒瑞醫藥、中國太保等個股;主要賣出海螺水泥、中國聯通、興業銀行等,對白酒、保險有所回補。上周深股通資金則主要買入京東方A、海康威視、洋河股份、大族激光、比亞迪、平安銀行等個股;主要賣出美的集團、海能達、科大訊飛、格力電器等個股。
統計顯示,自7月以來,滬、深股通月度成交金額連續環比增長,至11月首次突破3000億元,創下曆史新高。同時,11月份,北上資金淨買入額也環比增至126億元,滬股通單周淨買入、淨賣出交替出現。此外,11月28日滬深指數收漲,北上資金單日淨買入約33億元,創下年內第6大單日淨買入金額。
進入12月,北上資金不斷出現淨流出的情況。除12月1日當天,北向資金淨流入33.42億元之外,進入本周,淨流出的北向資金在逐日增多,4日、5日、6日淨流出額分別為0.24億元、31.32億元和38.5億元。
數據顯示,12月6日互聯互通北向淨賣出38.5億元,創下年內新高。其中,滬股通淨賣出38.3億元,刷新2016年11月以來的高點;深股通淨賣出1979萬元,為連續第二天淨賣出;昨日淨賣出4.2億元。這已是北向連續第三天淨賣出,三天合計淨賣出70.1億元。
而據Choice數據統計,進入12月以來,貴州茅台持續遭到北上資金減倉,而平安銀行、洋河股份則多日合計被加倉。
QFII加倉醫藥光伏板塊
香港上市基金管理公司——惠理集團投資董事餘小波表示,受內地經濟回暖影響,外資A股投資升溫,部分QFII欲增加A股投資占比。
據西南證券統計,QFII在2017年第三季度投資股票的市值為1144.66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第二季度的1144.66億元增加198.05億元,增幅為17.30%。若剔除因限售股解禁的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南京銀行,QFII在2017年第三季度持股市值達到947.79億元,比2017年第二季度的748.94億元增加198.85億元,增幅為26.55%。
除北上資金之外,部分QFII機構的最新動態也在近幾日的龍虎榜單中有所呈現。據Choice數據統計,11月30日,光伏概念股隆基股份當日跌停,而素有QFII大本營之稱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建國門外大街證券營業部席位則在當日和多家機構一並買入該股。據公開資料,隆基股份向來是QFII重倉股,三季度末遭德意誌銀行共持倉0.23億股,占流通股比例1.15%。當日該營業部還賣出屬新能源板塊的通威股份3.41億元。
12月4日和5日,該營業部席位則分別賣出怡達股份、達華智能,並在5日買入聖達生物。其中達華智能在6日公告臨時停牌,公司因經營發展需要,正在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相關事項。
北上資金成外資進入A股主渠道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QFII和RQFII額度雙擴容。截至11月29日,累計批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額度967.94億美元,額度較上個月新增23億美元;累計批準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6048.62億元人民幣,較上個月大幅增加145億元人民幣。
長江證券研報認為,當前,滬股通和深股通已超越QFII渠道,成為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主要渠道。目前,海外資金進入A股的渠道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傳統的QFII渠道,另一個就是滬股通和深股通(統稱為北上資金)。從兩個渠道的資金規模來看,近兩年來QFII持倉的市值整體保持平穩,其漲幅與市場整體的漲幅近似,QFII渠道資金的流入量較少,使用額度遠遠小於行政審批額度,而北上資金迅速增加,兩者之間形成替代關係,同時由於陸股通渠道買賣的便利性,其優勢逐步體現,並成為海外資金進入A股的主要渠道。
目前北上資金的規模已經大幅超出QFII,兩者之間形成替代關係,同時由於陸股通渠道買賣的便利性,其優勢逐步體現,並成為海外資金進入A股的主要渠道。
(原標題:北上資金回流 QFII加倉醫藥光伏板塊)
最後更新:2017-12-07 04: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