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7
財經資訊
有保有壓 PPP進入規範發展階段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有關專家、銀行等渠道了解到,為防範金融風險,PPP政策2017年已經有保有壓,進入從嚴管理、規範發展階段。未來對涉及惠民和國家戰略項目,如供暖、環保和“一帶一路”等項目繼續加大支持力度;嚴格禁止地方政府搞保底、擔保;對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即PPP項目公司)股權結構中政府與企業出資較低的,需提高出資比例,以降低杠杆,有效降低風險;央企參與PPP項目呈收緊態勢,對民營企業以鼓勵為主。目前,國有大行對PPP態度明顯謹慎,中小銀行由於資金緊張和政府不能回購等原因,事實上基本退出這一領域。有關專家認為,PPP需從全局考慮,規範運作。
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認為,PPP是國際趨勢,必須正確理解PPP,規範運作,才能可持續發展。國際上PPP項目數量或投資一般是公共項目的10%-20%;中國規範實施,最多可達到20%-30%。有些金融機構過去躺著掙錢,沒有意願也沒有能力分擔PPP項目風險,如果還用過去嚴重依賴政府和央企信用背書的思路做PPP難以持久。一些地方政府不考慮項目的可融資性,不顧財政承受能力,為上項目做了很多不規範的PPP項目,沒有實現減少地方政府債務和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PPP必須規範發展。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當前PPP政策不是叫停,而是從嚴管理。比如,對資本金的比重提高要求,禁止地方政府搞保底、提供各種隱性承諾和擔保。
業內專家分析,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PPP項目將有更多定向投向,比如涉及供暖、環保等惠民項目,符合國家戰略的“一帶一路”等項目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
賈康表示,SPV的股權結構可分為兩類:一是由社會資本(可以是一家企業,也可以是多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按照市場化運作原則出資設立,負責項目融資、建設、運營等事項;二是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出資成立,或者社會資本設立項目公司後由政府指定機構依法參股項目公司,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承擔PPP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各項事宜,確保PPP項目順利運作實施。其中,對於政府與企業出資比例較低的,需提高出資比例。這樣有利於從整體上降低杠杆率,從而防範和降低金融風險。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宏觀首席研究員朱振鑫告訴記者,2017年底PPP政策收緊了很多,整體規範發展是主基調。之前PPP項目大多是央企在做,2017年底國資委發文嚴控央企參與,控製規模和風險,不讓做劣後。同時,發改委發文鼓勵民企參與。目前國有大行對PPP態度明顯謹慎。
一位業內人士稱,從2017年開始,中小商業銀行對PPP項目就已收緊,中小商業銀行基本上退出了PPP項目。
(原標題:禁地方政府央企保底擔保 中小銀行基本退出 有保有壓 PPP進入規範發展階段)
最後更新:2018-01-06 05:0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