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財經資訊
進口轉基因安全審批或生變:可能設專職審查小組
近日,國務院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進行了修改,刪去了兩條內容,另修改了五條內容,其中有關跨國企業申請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部分做出了部分改動。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轉基因研發機構、企業了解到,農業部設立了兩個重點實驗室開發新的、更完善的安全評價辦法,並且有可能在適當的時候改變當前由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以下簡稱“轉安委”)審查、批準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程序,計劃設立一個專職的審查小組,審查跨國企業提交的材料,向轉安委匯報,再由轉安委審批。接受采訪的人士認為,改革計劃還需要一些配套方法。
近年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生物大大增加,其中以大豆為主。海關數據顯示,2016年1~12月中國進口大豆8391萬噸,同比增長2.7%,進口金額達339.85億美元;2017年1~8月進口大豆6334萬噸,累計同比增速15.9%,進口金額263.7億美元。
這次的審批改革,關乎跨國企業幾百億美元的生意。
或將設立專職審查小組
我國延續了15年的進口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審批製度或許將迎來變革。
“農業部計劃設立一個專職的轉基因安全評價材料審查小組,以便對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安全評價進行更加詳細、充分的審查。”一位了解安全評價的專家對《中國經營報》記者介紹,此舉是為了改善和提高評審質量。
我國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管理製度自2002年開始建立,先後出台了《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2002年,農業部開始受理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申請,第一批進口安全證書於2004年獲得批準。
據農業部公開信息統計,15年來,我國共發放了163個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截至發稿時止,目前仍在有效期內的進口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有60個,其中5個將於2017年底到期,30個將於2018年到期。批準進口的種類涉及玉米、大豆、棉花、油菜和甜菜;轉基因性狀有耐除草劑、抗蟲、改善品質、耐旱及抗蟲+耐除草劑、品質+耐除草劑;轉基因技術研發公司有孟山都、拜耳、先正達、杜邦、先鋒、陶氏、巴斯夫。
自從我國1997年開始進口轉基因大豆以來,有關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問題一直是輿論的焦點之一,對安全評價的討論也不絕於耳。
這163個證書全部是由轉安委負責安全評價,評審通過後由農業部核發證書。《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規定,設立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負責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評價工作。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由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生產、加工、檢驗檢疫、衛生、環境保護等方麵的專家組成。2016年修改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將每屆任期設為五年,此前是三年。
“過去一年有三個受理窗口期,轉安委每年3月、7月、11月各開一次會議審核安全評價材料,當月30日前必須將安全評價材料上交。”一位曾經參與安全評價管理工作的人士表示,現在沒有窗口期,隨時受理,會議改為每年至少兩次。
據記者了解,轉安委的所有委員都是兼職的、沒有薪水,不獨中國如此,美國、菲律賓等許多國家也是如此。
一位接近農業部的人士認為,和其他國家比起來,中國的轉基因管理和安全評價是世界上最嚴格的。“美國是企業承擔責任,我國是政府對人民負責。許多在海外有業務的企業也和我們反映,國內的監管和審查確實比美國等國家要嚴格得多。”
前述了解安全評價的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從開始申請到最後批準發放,一般都需要幾年的時間,專職審查員可以將安全評價材料研究透徹,對已有的數據和缺乏的數據都了熟於心。”
不過,專職審查小組並不是要代替轉安委。在專職審查員審核過後,當轉安委舉行會議審議時,專職審查員匯報安全評價材料提供的數據是否合格。據多位受訪專家分析,這個專職審查小組可能會設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專職審查員的人數在10位左右。
一位接近農業部的消息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證實,農業部確實考慮過設立一個專職審查小組,但是考慮到目前安全證書申請數量並不多,轉安委完全能夠勝任當前的工作。“美國每年的申請有200~300個,我國隻有50~60個。”這位人士介紹,歐盟設有專職審查員,如果未來申請數量增多,那麼中國可能會做出需要的改變。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設立專職審查小組仍然麵臨許多法律上的障礙。“中國農科院也做轉基因方麵的研究,如果專職審查小組隸屬於這裏,盡管不是同一批人,也會有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的嫌疑。”前述了解安全評價的專家表示,專職審查小組的編製是隸屬於中國農科院、獨立出來、還是隸屬於農業部,仍然是個問題。
據了解,現在轉基因安全評價材料的合規性審查由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負責。目前仍在執行審查安全評價材料的轉安委是作為一個獨立的機構,委員不得同時在企業工作,不能在行政部門任職。“最初幾屆曾經有官員身份的委員,現在已經沒有了。”前述企業人員表示。
進口審批改為國家出錢
有關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審批變化的另一大亮點,就是審批的費用由企業繳納改為政府出錢。
國務院近日修改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將原第三十三條改為第三十二條。
原《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境外公司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農業轉基因生物用作加工原料的,應當向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而此次修改則在提出申請後增加了需“提交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求的試驗材料、檢測方法等材料”的內容。
此外,原《條例》第三十三條中作為獲頒安全證書條件之一的“經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檢測機構檢測,確認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不存在危險”,被修改為前置到該條第一款的“經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委托的、具備檢測條件和能力的技術檢測機構檢測確認對人類、動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環境不存在危險”。
“這個修改是因為年初財政部發文要求取消一批行政收費。”前述了解安全評價的專家表示,原申請程序是跨國企業提出申請,將安全評價材料和費用交給農業部,農業部再將安全評價材料和費用統一分配到檢測中心;現在修改之後,跨國企業不再需要繳費。
今年3月,財政部網站發布《關於清理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自2017年4月1日起,取消或停征41項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其中包括“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費”和“農業轉基因生物檢測費”。當然,國內機構、企業申請生產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行政收費也同時取消。通知規定,取消、停征或減免上述行政事業性收費後,有關部門和單位依法履行管理職能所需相關經費,由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不得影響依法履行職責。
“這筆費用列為一個財政專項預算,目前財政部還在審批。”前述了解安全評價的專家表示,這一改革的宗旨是為企業減負,但是實際操作起來仍待探索和完善。究其原因,是安全評價和檢測費用不菲。
以2013年發放的三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為例,當時一位政府部門人士表示,從最初受理申請到發放進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證書,曆時3年左右的時間。期間,除了對申請資料進行書麵審查外,農業部轉基因檢測機構在中國境內對涉及食用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要指標進行複核驗證,以及身份驗證。
“按照過去十年的申請平均數來估算,比如國內田間試驗每年3000個申請、進口每年10個申請,一年大約需要3000萬元~5000萬元的預算。”前述了解安全評價的專家表示,未來每年能受理、審查、複核多少份申請,要看財政安排多少錢。
前述接近農業部的消息人士表示,取消行政收費後,可能會出現申請數量增加的情況,當然如果財政預算不夠,那麼受理數目就有限,其他的機構和企業就隻能排隊等待。
另一個令業內人士擔心的是,即使財政預算批準了,如果資金下半年才到位,又要求在年底前花完,那麼工作怎麼做呢?
記者聯係了孟山都、杜邦、先鋒等跨國企業,他們都表示已經注意到條例的修改,看起來變化不大,但是具體將對進口安全證書申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仍然需要研究。
“對跨國企業來說,他們更願意繳費、盡早走完安全評價審查程序,而不是等待。因為晚一天發放證書,就要晚一天向中國出口,可能意味著上億元的損失。”前述企業人士表示。
此前,美國政府曾經就中國的進口轉基因審批問題,多次和中國交涉。今年習特會之後,作為中美“百日計劃”的成果,農業部批準了18個進口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
“當然,從行政收費的角度來說,不應該收這個錢,因為這屬於政府職能,不收費還可以提高公信力。”前述了解安全評價的專家表示對財政專項預算資金很樂觀。
(原標題:事關百億美元農產品 進口轉基因安全審批或“生變”)
最後更新:2017-11-04 10: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