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
財經資訊
暴跌股背後的信托朋友圈:雲南信托華寶信托魅影頻現
近期,多隻被信托計劃抱團持有的個股均出現暴跌乃至跌停走勢;查看上市公司的股東名單,其中“雲南信托”的出鏡率最高,但這家信托公司從2013年以來業績和行業排名均出現下滑,此外,“華寶信托”係產品也多次踩雷。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投顧+信托”通道的模式是導致上述現象的元凶,這一模式存在監管漏洞。自2017年年底以來,監管層多次發布法律法規,意在打擊通道業務、堵截違規資金進入股市的路徑;用益信托網研究員帥國讓表示,監管壓力下,信托計劃、尤其是加了杠杆的信托計劃,要麼到期終止、要麼提前結束,退出時的拋壓也將傳導至二級市場。而信托公司自2017年以來普遍出現增資舉措,也是為應對風險所致。
信托計劃持股暴跌,“投顧+通道”模式遭質疑
1月8日,文投控股公告稱,擬以定增+現金的方式收購悅凱影視和宏宇天潤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並購總額達23.70億元,同時大股東文投集團和二股東耀萊文化宣布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6億~20億元規模的股票。攜多重利好複牌,文投控股當天卻開盤跌停,其後股價亦呈下跌走勢。
翻看龍虎榜,中信證券北京京城大廈營業部為1月8日第二賣出席位,該營業部近期還出現在天際股份、特爾佳、浪莎股份等股票的龍虎榜賣出席位上。上述這幾隻股票的共同點就是近期都曾閃崩,甚至出現連續跌停。
私募機構或委托人偏愛通過信托計劃的方式投資二級市場,具有諸多優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京私募人士告知記者,信托計劃、尤其是單一信托計劃中,投顧普遍會使用杠杆資金,以2倍、3倍杠杆為主,更複雜的是包含了夾層的產品,“比如某個信托產品中,優先級資金:夾層資金:進取級資金的比例為10:2:3,進取級資金的杠杆比例達到了4倍,即便保守估計,優先級資金的年化成本也有6%、夾層資金的成本一般在13%左右”,這樣進取級資金年化收益必須在27%以上才能保本。據其介紹,信托計劃能維持的關鍵是投顧的收益可以覆蓋資金成本。“簡單地說,拿利息為5%的錢去炒股票,收益6%就可以覆蓋成本,如果收益-6%,那就不僅僅是賠錢,而是爆倉了。”
此外,一位前五礦信托員工告知記者:“私募基金如果獨立發行產品,除非公司口碑不錯、或者基金經理實力很強,否則募資難度很大。但是走信托通道,隻要能證明合規性,那募集資金就相對容易。”此外,走信托計劃方便掩蓋產品要素,不利於穿透式監管。以文投控股第5大流通股東雲南國際信托-聚鑫21號集合信托為例,該產品並沒有披露投顧或委托人的任何信息。
而對於多隻近期信托計劃持股的暴跌,有要求匿名的資深信托公司研究員告知記者:“這些信托計劃很可能是同一控製人或一致行動人,其賣出會對股價波動產生較大影響。不過信托一般都是通道,由投顧或者委托人提供操作意見,未來必然需要出台相關監管文件來規範這種操作模式。”
雲南信托、華寶信托係產品成踩雷“主力”
在上述出現跌停走勢的個股中,流通股東中都存在多隻信托計劃。2017年三季報顯示,天際股份的第1大/第5大流通股東為雲南信托-合順6號/聚信5號這兩隻集合信托,合順6號還是特爾佳的第9大流通股東;1月10日,通達動力(16.160, -0.53, -3.18%)盤中跌停,其第6大流通股東為雲南信托-聚信8號集合信托;文投控股的第4/10大流通股東分別為雲南信托-聚鑫2021號/啟鴻集合信托。
這場跌停潮的主角雲南信托這幾年發展得並不順暢。從2013~2016年,雲南信托總營收從5.3億元跌至4.5億元,總利潤從3.2億元跌至2.7億元,總利潤排名從全行業55名下滑至60名。
或許是受到業績壓力,雲南信托2017年發行的證券投資信托/權益投資信托的規模勐增,年度發行數量從2015年全年164隻增至2017年的411隻。記者依據的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至今,雲南信托總共為554隻證券信托產品提供了通道,上述產品總規模達1094億元。2017年三季報數據顯示,上述信托計劃出現在美麗生態(5.990, 0.15, 2.57%)、文投控股等22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
對於上述跌停事件,隆安律師事務所金作鵬律師向記者表示:“如果跌停由信托計劃強平導致,在沒有明確違規證據前提下,這是一個正常的市場行為,不過產生這樣的後果,信托公司可能要對投資人擔負責任,因為按照信托法的規定,信托公司需要在信托管理上保持謹慎合理的態度、並采取充分的預警和披露義務。”記者也通過郵件采訪了雲南信托,截至發稿未獲回複。
上述案例並不是第一次出現,2017年以來,A股屢次出現信托計劃抱團持股集體閃崩的現象。比如2017年5月下旬,朗迪集團(30.500, -0.38, -1.23%)、農發種業(3.190, -0.02, -0.62%)、多喜愛(35.030, -0.05, -0.14%)等個股盤中閃崩,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均有華寶信托產品。但華寶信托和產品投顧方並未作出任何解釋。而近期華寶信托相關產品再一次密集踩雷。
2017年11月底,哈空調(6.370, 0.26, 4.26%)大股東轉讓控股權終止。哈空調複牌後,股價兩個跌停,其後持續下跌,名列2/4/8大流通股東的華寶-豐利18號/豐利8號/豐利39號均損失慘重,其中豐利39號還是3季度新進股東;12月底,今飛凱達(12.650, -0.20, -1.56%)股價兩跌停,華寶信托-民享5期為第5大流通股東;1月8日,停牌3個月的金通靈(15.400, -0.01, -0.06%)發布公告稱收購上海運能100%股權並進軍環保農業,當天複牌後卻遭遇見光死,盤中跌停,其後股價也持續下跌,華寶-豐進183號等5隻信托產品抱團踩雷。此外,華寶信托-輝煌86號還與雲南信托共同踩雷了通達動力。
相比雲南信托,居於行業第二梯隊的華寶信托資本規模更大,也是業內重要的通道方。2017年三季度數據顯示,以華寶信托為通道的產品出現在華塑控股(6.120, 0.00, 0.00%)、沙河股份(13.760, 1.25,9.99%)等145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
信托業前途迷茫
以往私募/高淨值投資者通過信托計劃投向二級市場的模式風行一時,但以後這種局麵或將不再。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一行三會多次發布相關法規/文件,加強對通道業務的監管。2017年11月中旬,央行等5家機構共同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包括信托計劃在內的資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兌;12月底,銀監會發布《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銀信類業務的通知》(以下稱“55號文”),要求商業銀行“不得將信托資金違規投向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股票市場、產能過剩等限製或禁止領域”。但監管並未止步於此。12月底,銀監會信托部主任鄧誌毅公開提出,信托業必須研究如何順應大勢,加快去杠杆。
“一般來說,信托類業務(包括主動類業務和通道類業務)的收入占信托公司營收在70%左右,剩餘30%是固有業務收入,其中主動類業務收入又大於通道業務。”用益信托網研究員帥國讓向《紅周刊》記者表示,加強對通道業務監管除了對信托公司的業績產生明顯影響外,還會對二級市場構成壓力,“55號文”強調信托資金不得投資於股票市場,意味著資金通過信托渠道參與股票結構化配資、大股東增持配資、定向增發等業務以後都做不了了。“對於高杠杆的信托計劃,此類項目在2015年下半年清理傘形信托時,很多已提前終止,剩餘部分未來要麼到期終止、要麼提前結束”,這些杠杆化信托計劃退出時,拋壓也會傳導至二級市場,相關持股存在下跌風險。
麵對越來越嚴苛的監管和複雜的市場環境,信托業選擇通過增資的方式來對抗風險。2017年11月底,平安信托將注冊資本金由120億元增到130億元,成為國內68家信托公司中資本規模最大的一家;重慶信托將注冊資本增至150億元,奪回信托業資本規模第一的寶座。此外,2017年中融信托兩度增資,注冊資本從80億元增至100億元、又增至120億元;麵對巨頭們的增資戰,中小信托公司也迅速跟進,五礦信托繼2017年6月增資29億元後,12月又增資至60億元,浙金信托也從10億元增資至17億元。
帥國讓評論稱,信托公司紛紛增資的動機有以下三點:首先,為信托公司未來轉型、開拓新業務做準備;其次,針對監管層對信托公司的考評,增資有利於提高評級;再次,提高應對不確定風險的能力,提升公司在行業的品牌實力。
(原標題:暴跌股背後的信托朋友圈:雲南信托華寶信托魅影頻現)
最後更新:2018-01-13 17: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