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8
财经资讯
盘龙药业一周连登两次黑榜

1月12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公告称,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901的安胃片在崩解时限项目上不合格。,这是盘龙药业一周之内再登质检黑榜。
国家食药监总局1月5日公布的药品抽检公告中,标示为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401、20161201的心可宁胶囊的蟾酥测定含量不合格。对于抽检结果,盘龙药业此前公开给出的回复是,地方与国家测量标准不同、南北气温差异等原因所导致。针对时隔一周再登黑榜,北京商报记者通过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联系该公司,但截至发稿前未能接通。
资料显示,盘龙药业成立于1997年,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骨科风湿类为公司主要治疗领域,旗下药品盘龙七片、盘龙七药酒、三七伤药片等多次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然而,盘龙药业产品却屡次因不合格登上“黑榜”。
2012-2016年,盘龙药业及盘龙植物药业共有27个批次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被监管部门通报、处罚,产品名称有抗骨增生片、三黄片、黄连上清片、通窍鼻炎片、痰咳净片及海风藤、首乌藤、防风、板蓝根、当归、杜仲等;2017年4月1日,盘龙植物药业生产的杜仲等8种中药饮片不合格,被没收违法所得3773元,并处罚款两万余元;同年6月14日,盘龙植物药业生产的盐杜仲、麦芽、白矾3种中药饮片不合格,被没收1682元违法所得、罚款32737元处罚;除此之外,盘龙药业生产的复方丹参片、盐酸雷尼替丁胶囊不合格于2009年和2011年被山西和山东监管部门通报。
盘龙药业招股书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772万元、541万元、274万元,占营收比重分别为4.16%、2.49%、2.21%。此外,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盘龙药业生产的盘龙七片分别实现营收1.55亿元、1.81亿元、1.06亿元,该产品营收占同期主营业收入分别为60.50%、59.39%、65.57%。
分析认为,盘龙药业近些年研发费用下降而学术费用过高、过于依赖主营产品,对其他产品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业内人士表示,居高不下的学术推广费用存在侵蚀公司业绩的风险,过高的药品学术推广费用会挤压企业其他方面的费用尤其是研发费用,导致药企研发困难,创新能力削弱。
盘龙药业董秘吴杰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道,研发费用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等原因所致。他表示,根据公司研发规划,部分新项目的研发已经进入市场调研阶段,预计后期将陆续开展。另据盘龙药业澄清公告,对公司产品屡登黑榜这一问题给出的解释为,“报告期内涉及的产品质量问题为一般质量问题,所受处罚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事项”。
最后更新:2018-01-15 08: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