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5 返回首頁    go 財經資訊


“碎步整理”夯實基礎 估值與成長仍是主線

節後以來,從交易情況來看,兩市浮躁情緒仍未消散。由於盤麵震蕩以及熱點方麵散漫,兩市格局已從前期持續性較強的估值修複階段逐漸過渡到近期熱點“曇花一現”式的結構性行情。從指數方麵來看,與當前“碎步整理”態勢相配合的是較為平穩的投資者交投情緒。分析人士指出,當前盤麵糾結的局麵確是由震蕩所致,但不應簡單地倒果為因。當前市場主線並未發生變化,估值與成長仍是投資者目光的主要焦點。

盤麵突破3300點後,藍籌板塊與成長板塊間一直缺乏良好的輪動關係,盤麵格局也幾經反複。但隨著行情逐漸深化,藍籌板塊與成長板塊間良性互動的格局有望逐步成型。此外,隨著三季報披露漸入高潮,相對估值低、業績確定性較高的價值型品種再度獲得資金青睞,料仍將成為後市演繹的主要邏輯。從近期主力資金以及場外杠杆資金的動向來看,隨著資金進場信號的進一步明確,後市整體將進一步趨向樂觀。

兩市縮量震蕩

上周,大盤總體延續震蕩整理格局,成交量出現收縮之勢。滬指周跌0.35%,報收3378.65點;深證成指周跌1.41%,報收11238.88點;創業板指跌2.38%,報收1880.21點。上周滬市成交9218億元,較前一周萎縮14%;深市成交12521億元,較前一周萎縮17.5%。

從實際交易情況來看,由於當前盤麵仍然缺少明確方向,區間震蕩態勢依然明顯,此前市場節奏也仍未徹底打破。上周盤麵上呈現出明顯的“跌多漲少”格局。根據數據,截至周五收盤,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實現上漲的行業僅交通運輸一個行業板塊,全周漲幅為0.98%,其餘27個行業板塊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調。但從周五情況來看,盤麵再度出現活躍跡象,全天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實現上漲的有23個,而反觀下跌行業中,周度表現較好的醫藥生物、非銀金融、銀行食品飲料、家用電器五個板塊則悉數在列。這一現象說明市場領漲主線仍未清晰,熱點切換依舊頻仍。資金也在權重藍籌和主題概念間快速調倉換股,個股分化特征突出,導致市場並未能形成有效的板塊效應和賺錢效應。因此,一時盤麵對場外資金的吸引力仍然較弱。

從資金方麵的情況來看,一方麵是遲遲未能扭轉的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出,另一方麵則是節後實現回升的兩融餘額的再度回落。自8月29日以來,滬深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出狀態持續時間已近兩個月。上周兩市主力資金一直維持淨流出的態勢,但從周五全天主力資金淨流出額顯著縮窄以及尾盤出現的淨流入情況來看,市場情緒相較周初已有明顯回暖跡象。與此同時,節後一度回升至9950億元上方的兩融餘額卻再度出現回落,截至10月19日,兩融餘額報9882.93億元。從上周兩市成交方麵的情況來看,成交量維持低位徘徊的態勢,較前期雖出現明顯萎縮,但也顯示出投資者持股心態穩定,籌碼鎖定性良好的實情。

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市場中存量資金博弈的特征明顯,導致了熱點間的強弱切換。即前期漲幅較大的板塊很難持續上漲,而前期漲幅較小的板塊往往有補漲機會。與此相應的是,盡管近期指數“拉鋸”態勢明顯,但受前期獲利盤等因素影響,成交量出現持續萎縮。因此,歸根結底,資金仍是當前左右市場的一大決定性變量。由於缺少資金發力,滬指3400點關鍵點位近期仍較難突破,因此,對本周量能變化的觀察依然是關鍵。

投資主線依然清晰

當前市場持續震蕩以及頻繁的熱點切換速度其實都一致指向對後市的投資主線缺乏清晰把握。自大盤突破3300點後,由於前期領漲的藍籌板塊逐漸“沉寂”,缺乏龍頭板塊的盤麵數度衝擊3400點未果,觀望氣氛較濃。同時由於在3300點-3400點區間震蕩時間較長,對資金的耐心也同樣提出了考驗。

年初以來,滬深兩大指數8.86%和10.43%的漲幅似乎並不能對年初至今“跌宕起伏”的行情進行詮釋。但從藍籌集中的上證50和中小板指二者同時期的漲(跌)幅中卻清晰揭示出了年初至今市場的投資主線。截至10月20日,中小板指以19.78%的漲幅和“後來居上”態勢,超越上證50在主要指數中漲幅居首,而前期發力明顯的上證50指數則以19.71%的漲幅僅屈居次席。9月以來的兩市整體震蕩,但上證50指數以及中小板指在此期間卻也有所表現,從中小板指“後來居上”的姿態來看,一方麵說明了近期縮量整理的結構行情中仍不乏機會,另一方麵再度印證了行情的演繹仍未脫離對藍籌估值的修複以及成長板塊追逐這一條主線。

細化來看,藍籌是本輪行情背後的最大推手,價值投資今年以來大放光彩。分析人士表示,藍籌股估值一直在底部徘徊的現象在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都很少見。今年以來對價值藍籌股過去不合理的估值確有一定修複。當前藍籌板塊內部已開始分化,從博弈的角度來看當前藍籌板塊估值有所高企,並不容易吸引增量資金的介入,但就此判斷行情結束也仍為時尚早。而針對近期出現走強跡象的中小市值板塊,分析人士也表示,不應簡單套用“蹺蹺板”效應來解讀當前中小板塊的走強。隨著供給側改革初見成效,消費逐漸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要驅動力。代表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方向的電子製造、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消費板塊近期出現的走強跡象恰恰也說明了供給側改革已初見成效。往未來看,隨著行情的逐漸深化,藍籌板塊與成長板塊間良性互動的格局有望逐步成型並進一步清晰。

基本麵上,從19日公布的前三季度GDP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9%,其中,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8%,經濟已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6.9%的區間,保持中高速增長。而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信心指數在8月創出2016年以來新高後,9月份小幅回落至58.1,環比微降0.9%,同比大幅上升15.5%,仍處於近兩年來較高水平。分析人士表示,當前全球市場的共識在於盯緊基本麵,A股也不例外。雖然藍籌與成長這一投資主線未變,但短期來看,國泰君安證券指出,基本麵結構性變化正向秋季轉向。由於宏觀經濟以及係統性風險趨向平穩,結構性力量更重要。映射到股市上的特征就是“結構重於大勢”。而在基本麵結構性變化的背後既是大、小企業的分化,又是國企、民企的分化。而在這一大分化、重結構背景下,伴隨短期基本麵重心邊際上由供給向需求過渡,股市映射自然也反映為由周期向消費的轉向。

估值+成長仍是後市演繹邏輯

站在當下時點,由於投資主線未變,震蕩向上的市場客觀上為投資者創造出了較為理想的結構性做多機會。同時隨著三季披露高峰的臨近,估值和成長如何取舍也再度成為市場中的熱門話題。分析人士指出,當前成長股確具一定優勢,即使後市指數形成階段調整,也不會輕易改變短期市場對績優股的“偏愛”。從機構增減持的情況來看,機構增持的個股基本上都是三季度業績表現優異的公司。但展望2018年,估值料也仍將是市場的主要關注點。針對後市,從博弈角度看,重視業績固然重要,但也仍需從估值維度進行均衡考慮。

從此前三季報業績預告披露的信息來看,以鋼鐵、煤炭、有色、化工為代表的周期行業三季度單季利潤增速領跑,傳媒、電力及公用事業、農林牧漁利潤增速為負。非銀金融、銀行與石油石化披露率較低,業績增速參考性較弱。從細分行業的估值角度來看,強周期行業的市淨率已高於曆史均值,券商板塊的市淨率估值低於曆史水平。而消費行業市盈率估值水平出現分化。結合近期市場看,估值水平修複明顯且三季報業績兌現的周期板塊近期接連回調,出現了資金流出。而包括銀行和非銀金融在內的金融板塊則因估值水平相對較低,不僅獲得了資金的持續青睞,在盤麵上也出現了較好表現。而成長板塊中以家用電器為代表的估值相對較低且業績確定性較高的行業近期出現持續走強。上述情況也從側麵說明了估值與成長仍是當前行情演繹的重要邏輯。

從估值與成長兩個維度出發,中金公司表示,估值與成長配置應更為均衡。進入四季度,綜合來看,盈利穩健、估值不高、具備催化劑的成長股將可能成為四季度的突破口。該機構表示今明兩年有20%以上的盈利增長、2018年預期估值在30倍以下、行業屬性相對比較穩健、成長空間相對大,具備這樣屬性的個股仍可以進一步挖掘。

針對後市,中金公司指出,一方麵,當前宏觀增長依然穩健。通過上市公司資本開支數據來看,新老經濟在過去幾年中先後築底回升,中國在2016年已跨過本輪增長降速的底部。而9月進出口增速加快、新增貸款、社融數據超市場預期也表明內外需複蘇仍在延續。另一方麵,從八月以來,5G、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環保、快遞、軍工等偏成長類板塊在穩健的宏觀背景下均呈現出較為活躍的表現。此外,近期資金麵也顯現出了積極跡象。融資餘額持續維持高位,再度接近萬億元。北向資金周度淨流入也達到139億元的較高水平,成為互聯互通機製開通以來單周第6高。向前看,中金公司認為四季度A股擴大戰果仍在進行時。

(原標題:“碎步整理”夯實基礎 估值與成長仍是主線)

最後更新:2017-10-23 02:03:28

  上一篇:go 多地醞釀數字創意產業“政策禮包” 2020年相關行業產值規模將達八萬億元
  下一篇:go 深交所:積極建設世界領先創新資本形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