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外匯
測試4年,說給自己聽的話
本來是寫給組內的一個同學的,沒想到越寫越長,想來想去,還是寫個自己吧,畢竟每個人都有按自己的方式成長的權利和自由,而且自己也還在成長中,難免會誤導別人~珍惜每個人在成長時付出的努力~
咱們所在的團隊不是夢幻團隊,甚至不是一個合格的互聯網團隊,咱們的團隊缺少有預見性的有方向感的產品經理,缺少技術大牛,甚至缺少好的架構師,當然了,同時也缺少測試牛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產品沒有清晰的產品預期;研發沒有工作激情;測試為了測試而測試。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咱們目標性不夠。好的團隊一定是和而不同的。比方說大家都相信這個產品會成功,都有一個美好的願景,但在操作過程中,有的人要在過程中提升自己,有的人要在過程中獲得物質保障等等。
咱們處於整個項目流程的下遊,我們也有很多尷尬和為難的地方:
1、咱們不能強烈的要求產品走向,包括咱們很多測試建議被產品無限期擱置,或被認為小題大做;
2、咱們不能要求研發做好自測,甚至無法要求研發一定要把那個導致疑難雜症解決掉。
咱們不能做的太多,能做的太少,卻要對整個質量負絕大部分的責任,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那我們隻能先做好自己的本職:1、保證質量;2、保證進度;3、剖析和自省
這裏的質量不隻是提測的代碼,還包括項目流程中的所有活動,及各個活動的產出。如需求評審,這個流程的存在是否有意義,存在的形式是否達到了預期。
這裏的進度,不光是提高咱們工作時的效率來保證,也不是靠加班來保證,因為咱們能做自動化的已經做了自動化,加班本身是不好的,咱們不提倡。OK,比咱們誰輸入測試地址更快?比咱們的手指誰的更靈活?
當然也不是,咱們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呢?
1、咱們測試時的時間消耗在哪兒?
2、咱們的上遊工作哪些會給咱們帶來風險?
咱們先說第一個問題:時間消耗
或許用例確實不重要,但是我們有沒有出現過執行別人寫的用例時,不但要執行,還要先看懂,還要揣摩這個用例的目的和企圖呢?
咱們輸入測試地址很麻煩,咱們有沒有什麼好的工具,好的方法可以解決呢?
咱們跟研發、產品溝通花了好長時間,那咱們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去溝通呢?並且使得溝通更有效率呢?比方說我們在溝通時盡量表述清楚我們的問題及風險,讓其他人能快速清楚我們的目的,快速達到咱們的目標。
在測試中不斷補充用例。這個過程是必要的,而且一定會存在的。但是我們在這之間新增、修改的用例,又有多少是咱們前期在設計時更細致些就能規避的呢?
咱們再說第二個問題:保證進度
每個版本都有delay的充分合理的理由。那咱們有沒有事先想過會有哪些情況會影響到進度呢?比方說UI不能及時提供,研發就會delay,那對於UI什麼時候提供,咱們是否有關注過呢?是否問過產品,並且是否讓他們感受到UI延遲提供的話會影響到項目進度?
咱們哪些工作可以前置,以縮短提測後的測試執行時間呢?咱們有什麼方法可以將測試進度提前不哩?這些問題咱們有沒有思考過呢?
第三個問題:剖析和自省
這個事兒做起來很難,因為咱們內心裏都是覺得自己做的其實已經夠好的了,為什麼還要我們做的更好呢?
可是咱們真的做的足夠好了嗎?咱們是不是隻是沒其他人做的糟糕呢?咱們是不是滿足於現在的情況,我隻是沒扯大家的後腿,但也沒推進大家往前的狀態呢?
OK,其實我無數次的想,咱們組做到這個程度,在這個團隊完全可以存活,可是為什麼還要提高呢?因為咱們隻有20多歲,咱們還要成長,還要獲得更多的成就。咱們都不想到了30多歲仍處於目前的狀態。那我們現在做的這些,不是僅僅保證咱們在30歲依然可以做一名測試工程師嗎?
我們目前做的,真的發揮出我們的極限了嗎?如果沒有,咱們現在做的不過是在浪費時間罷了,隻有測試工齡的長度,卻沒有質變。咱們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是個剛畢業的,想達到我現在的程度需要多久呢?
再說個題外話:
其實咱們工作都不久,都是剛從一個學生過度到一個職業人。為什麼說是一個職業人呢?因為我們在工作中要收起自己的一些“本性”,比方說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內心裏說了飆完了自己會的所有髒話,依然要麵帶笑容理性處理;遇到不爽的人,心裏問候了他們全家,還是要溫和的跟他溝通。比方說寫郵件時,我們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僅僅是為了給別人留下一個professional的印象;甚至在辦公室的手機鈴聲類型、音量都要開始慢慢規範自己。
可能會覺得,互聯網公司不是都在崇尚自由、快樂嗎?因為首先這是一個公司,而不是一個學校,咱們周遭的不再是可以容忍咱們各種本性釋放的,當然跟咱們也沒有任何利益關係的同學、老師,而是對咱們有很多預期(規範)的,有各種利益糾葛的同事、老板。試想,如果咱們有天去創業開公司了,每天去公司,希望看到什麼樣的員工呢?其實很多答案咱們都知道,隻是不願意去想罷了。
最後更新:2017-04-02 15: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