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
外匯
七年來最大季度跌幅不算底 歐元/美元還能走高
6月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美元指數以微幅反彈收官,但結果依舊下跌約4.6%,這既是美元月度四連跌,亦為2010年第三季以來的最大季度跌幅。
上周,美國以外的全球主要央行紛紛發出鷹派信號,而受近期一係列疲弱經濟數據以及對特朗普經濟刺激政策預期消退的影響,市場對美聯儲今年能否再次加息產生懷疑,美元持續承壓。
市場對美元的看漲情緒正在回落。據CFTC周五公布的持倉報告,截至6月27日的一周,美元的淨多頭頭寸從此前一周的78.2億美元下滑至45億美元,為一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此同時,歐元淨多頭頭寸在最近一周有所增長。
外匯交易員表示,“比多家央行發出的鷹派信號更有衝擊力的是,這些央行看起來正協同一致地暗示將開始撤走超低利率政策。”
除了歐央行釋放加息信號外,還有其他基本麵因素將支撐歐元兌美元在長期內上漲。
德國和美國新訂單增長背離以及美元兌歐元的走勢顯示,新訂單通常被視為總體的PMI數據的領先指標,兩大數據之間的差距會驅動歐元兌美元,領先10個月左右。德國新訂單和美國新訂單的差距為2007年以來最大,這表明歐元兌美元仍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此外,過去十年歐元兌美元被低估,2015年歐元最終被低估,2017年初匯價被低估一個標準方程左右。若歐元自目前水平再次上升10%左右,從購買力平價(PPP)來看,歐元兌美元估值依然較為合理。
北歐聯合銀行則指出,雖然歐元兌美元長期看漲,但短期麵臨回調風險。
每個人都在做多歐股,從季節性因素看,7月德國債券收益率通常會下跌14個基點左右,而美國數據將改善。也有跡象顯示非對衝性股市資金流入正在放緩。
這些非對衝投資者仍在投資,不是因為歐洲股市自5月中旬以來走低,而是因為當前的貨幣效應(歐元兌美元上漲)。若歐洲股市繼續下跌,這些市場參與者可能需要重新評估外匯對衝比例,可能會增加歐元兌美元在今年夏季的賣壓。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03 14: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