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23 返回首頁    go 外匯


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摘要

擁有13億人口、經濟持續增長的印度作為機電產品生產基地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中國的經濟發展有目共睹。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力成本也在逐步提高,這對於外資製造企業商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指出。因而,他們紛紛轉向了勞動力廉價的印度市場。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大型機電企業擴大在印度生產的趨勢正在加強。美的集團(Midea)將投資80億盧比(約合人民幣8.4億元)新建冰箱和洗衣機工廠,追趕領跑的日韓大型企業。

  此外,台灣鴻海精密工業(Foxconn Technology Group)將提高當地智能手機等的代工產能,並向國外供應。擁有13億人口、經濟持續增長的印度作為機電產品生產基地的存在感正在提高。

  美的集團副總裁顧炎民(Andy Gu)針對在印度新建工廠一事在聲明中強調稱,印度是掌握全球增長關鍵的市場,未來將成為重要生產基地。

  美的將在印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的工業園區建設工廠,2018年底前投入運行。在年產能方麵,冰箱為50萬台,洗衣機為60萬台,飲水機為100萬台。此外,新工廠還將製造壓縮機和馬達等零部件。

  在空調領域,美的已經與美國大型企業開利空調(Carrier Corporation)展開合資生產,將全麵啟動主力產品白色家電的本地化生產。新工廠將同時設置研發中心,顧炎民表示將開發符合印度人需求的產品。

  據印度電子產業協會統計,印度家電市場規模2016年度達到125億美元,在過去5年裏增長至約2倍。到2020年度,有望達到約206億美元規模,比2016年度增長6成。

  莫迪政權對於吸引外國企業投資持積極態度,7月1日各邦之間不同的間接稅被統一為“商品服務稅(GST)”。有望起到簡化跨邦業務的稅務手續、易於優化工廠和倉庫的選址等效果。美的決定新建工廠,有可能受到這種業務環境改善的推動。

  美的將追趕日本鬆下和大金工業、韓國三星電子和LG電子等在印度領跑的日韓大型企業。在汽車領域,盡管日韓企業的份額較高,但6月中國上海汽車集團宣布在印度當地建立工廠,生產乘用車。

  7月4日,英文報紙《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等當地媒體報道稱,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服務(EMS)企業鴻海預計將自2017年起在印度最多投資50億美元。

  報道稱,鴻海將建立智能手機等的供應鏈,作為對歐美的出口基地加以利用。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2015年曾在印度表示,到2020年前在當地建設10~12家工廠。在2017年6月的股東大會上,郭台銘再次表示正在討論相關投資。

  鴻海目前在印度已擁有多個基地,被認為正為小米和OPPO生產智能手機。此外,鴻海還成為美國蘋果手機在印度進行本地化生產的候選代工企業,有必要配合當地需求擴大產能。

  由於受到主要生產基地中國大陸人工費暴漲的影響,將鴻海推升為全球最大電子產品代工企業的原有增長模式將迎來極限。印度的人工費比中國低,且容易確保勞動力。在應對當地需求的同時,鴻海還在尋求將印度作為繼中國大陸之後的對海外供給基地。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7-12 21:54:02

  上一篇:go 大佬為比特幣“正身”:建立監管是必要的
  下一篇:go 耶倫可能要下台 繼任者可能是科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