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77 返回首頁    go 外匯


央行下死命令 支付寶們通通被“收編”?

摘要

2018年6月30日,屆時所有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K圖 baba_31

  

  8月4日央行下發文件,明確要求非銀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並給出了最終時間,2018年6月30日,屆時所有網絡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央行對網聯已經下了死命令,必須完成接入,技術達到要求。幾個巨頭實際上表態也都比較支持,不過這個時間點也比預期要早”,一位不願具名的支付業人士向記者透露。

  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始

  首先,大家可能不大清楚,什麼是:網聯。

  解釋一下,“網聯”的全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台”,指要為支付寶、財付通這類非銀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一個共有的轉接清算平台,受央行監管。

  那麼問題來了,央行為什麼要搞網聯。我們拿支付寶當例子解釋一下。

  2004年,支付寶成立。支付寶不是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但用戶可以在支付寶開立賬戶,裏麵可以存錢。

  根據監管要求,這些錢受到高度監管,支付寶要把它存管到銀行。

  於是,用戶在支付公司開立虛擬賬戶。用於互聯網小額支付,讓大家快樂地網購,帶來很大便利,起初並無大的問題。大致的結構如下:

  後來,支付寶跟很多銀行建立合作關係,在各行開有賬戶。於是,它就具備了跨行清算的功能。

  比如,我用支付寶做一次跨行轉賬,從中行向收款人(可以是自己)的農行匯款。那麼,隻要從我的中行卡轉到支付寶開在中行的賬戶,然後支付寶再把它存在農行的錢,匯至收款人的農行賬戶上。以此,支付寶用兩筆同行轉賬,“模擬”了一次跨行匯款(下圖虛線部分),用不著央行的清算賬戶。

  我們把這種“清算”模式稱為“反接”,即支付公司在無數個銀行開設有賬戶(傘形),就能夠實現跨行清算。準確地講,這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的清算,而是繞開了清算。央行主辦和主管的多個清算體係,在這一模式下,都不再被需要。

  銀聯領導將其稱為“過頂傳球”(OTT,Over The Top),劉慈欣在《三體》裏則稱之為“降維攻擊”,總之是指一種全新的方法,不用正麵對撞,就完勝了……

  但是,反接模式下,會有些新的問題。比如,這本質上是一筆匯款人從中行卡向收款人的農行卡匯款的行為,但是,隻要做些技術處理,就可以使銀行、央行完全看不出來這一業務本質。銀行和央行所看到的,隻是兩筆同行轉賬業務,類似於從支付寶賬戶提現,或向支付寶賬戶充值,銀行和央行根本無從辨別,這是一筆跨行匯款。這大大提升了反洗錢等監管的難度,也加大了央行掌握資金流動性的難度。

  總之,“反接”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係統,使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給反洗錢、金融監管、貨幣政策調節、金融數據分析等央行的各項金融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不僅如此,這一模式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成為洗錢、套現獲利、盜取資金的溫床。

  雖然此前央行一直在加大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監管,但這種反接清算模式一直屢禁不絕。由於支付公司的使用場景主要集中在互聯網支付、手機互聯網支付等小額領域,潛在風險並不可怕。但隨著支付公司開始進軍線下支付(o2o)市場,虛擬賬戶的使用場景大幅擴大,風險問題漸漸地不能回避了。

  央媽最終祭出網聯大殺器,杜絕反接模式的時刻,央媽的最終目標,是把清算係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履行她的各項金融職責。

  網聯清算有限公司長什麼樣子?

  近日,網聯的股東明細終於麵世。

  8月2日,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清算總中心、財付通、支付寶、銀聯商務等在內的45家機構和公司簽署的《網聯清算有限公司設立協議書》被曝光。網聯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億元整,協議各方均以貨幣出資,出資額分3期繳納,出資比例分別為50%、30%和20%。

  股東方的明確和組織架構的正式落地讓網聯成為線上清算中心的設想真正成為了一個定局。

  和此前版本不同的是,支付寶、財付通兩大市場巨頭在此間並非占據主導地位,包括央行清算總中心、上海清算所、黃金交易所等在內的央行下屬7家單位共同出資7.6億占股比例達到37%,央行係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大股東,備受業內關注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分別持股9.61%。

  尷尬的銀聯

  網聯的出現,相當於央行給銀聯生了一個弟弟。

  網聯的功能和銀聯非常相像。

  2002年,為解決全國銀行卡聯網通用的問題,央行牽頭成立了中國銀聯,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和上海、廣州、深圳等18個城市有當地的“金卡”中心全部劃歸中國銀聯運營。

  據接近央行人士坦言,網聯的籌建其實也有著重複投入的顧慮。“然而,且不論支付寶和銀聯的恩怨糾葛,從眼下的競爭態勢而言,支付寶已經在實際意義上承擔了最大的線上支付清算功能。從交易筆數來看支付寶已經超過了銀聯,讓支付寶接入銀聯係統的想法不是沒有動議過,但是支付寶基本不可能接受。”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某種程度上來講,銀聯也希望承接第三方支付和銀行之間的轉接工作。但銀聯一直作為央行的‘親生子’飽受詬病,與支付寶這樣的行業巨頭又存在比較深的糾葛,相關工作很難推進。支付清算協會是中立機構,由它來牽頭再組一個機構,合情合理。”

  對比中國銀聯設立之初,銀聯籌建的時候是由央行牽頭設立了銀聯籌委會等部門負責相關工作,最終88家銀行共同發起設立,各家金融機構無論規模大小在最後形成的股權架構中股權比例都十分接近。

  網聯的橫空出世,對於曾經清算市場的唯一的參與者銀聯而言,都是值得警惕的對手。

  各方影響如何?

  (1)用戶:網聯的設立,不會改變用戶對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使用方法。若係統設計得當,性能良好,則也不會影響用戶體驗。

  (2)支付公司:後台清算體係變更,但不影響業務,也不影響沉澱資金(虛擬賬戶餘額),而對銀行的議價地位下降。央行能夠更加高效地監測支付公司的業務,及時遏製違規行為,有望使整體行業更加規範有序。借助清理整頓互金的時機,某些業務不規範的害群之馬可能會被加速清理,行業氣象為之一新。

  (3)銀行:在原來的交易模式下,遺失了用戶的交易信息,不利於數據的二次應用和開發。現在交易信息可由網聯獲取,但銀行能不能與網聯合作得到數據,尚不得而知。由於網聯由央行主管,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此,則支付公司帶給銀行的一大心病(交易信息遺失),得到解決。

  (4)銀聯:意味著長久以來想把銀行卡網上交易的清算也收歸旗下的努力,宣告失敗……當然,這也意味著,網聯的網上交易與銀聯在銀行卡線下交易的跨行轉接,並無重疊,形成了劃江而治格局。銀聯的心情,可能與最近父母剛生二胎的長子那樣……

  (5)央媽:則如前所述,力推正接模式,以便履行其各項金融工作。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8-07 14:58:55

  上一篇:go 大興土木有隱患! 這一貨幣遭受重傷
  下一篇:go 非農報告提振美元持堅 本周決定是否迎來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