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
外匯
美聯儲何去何從?緊縮路線或已給自己挖坑
摘要
12月逆風加息成定局,美聯儲何來“迷之自信”?
美聯儲本周三(9月20日)終於作出了“曆史性”的政策決定,將從10月份開始執行所謂的“縮表”操作,逐步拋售出此前其在“量化寬鬆(QE)”行動中買入的巨量債券資產。這被看作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超常規寬鬆救市措施終於將退場的標誌性事件。
而在啟動“縮表”的同時,美聯儲還意外地對此後的進一步貨幣政策前景給出了明確的預期,承諾如無重大意外,會在12月會議上執行年內第三度加息,以推進貨幣政策進一步走向正常化。這也一改了此前美聯儲未來政策預期措辭模煳的狀況,並因而提振了美元大幅走強。
美聯儲緊縮政策的“如意算盤”
而當前,美聯儲似乎對於未來兩年的政策路線已經做下了全麵的部署安排,無論在明年2月份任期屆滿後現任主席耶倫是繼續留任還是退休,美聯儲的基本政策路線都會沿著下麵這三條既定綱領走下去:
一、如無“意外”,將繼續在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例會時加息25個基點,直至2019年下半年政策利率升至3.0%的“平衡”水平。
二、當且僅當發生下述“意外”狀況時,才暫停加息行動:金融市場出現非正常暴跌;過去3個月非農就業月均增幅低於7.5萬人;以及通脹率意外出現低迷。
三、“縮表”將通過“自動駕駛”的方式來進行,即美聯儲將會把所有已到期債券變現注銷,不再把本金滾入進行再投資,以此方式來循序漸進,最終達到“縮表”目的。換而言之,美聯儲並不認為“縮表”是一項政策工具。
12月逆風加息成定局,美聯儲何來“迷之自信”?
那麼,按照上述原則,美聯儲會否在今年12月按照其的預測如期進行年內第三度加息呢?或者,換個角度來看,美聯儲所口稱的“意外”狀況會不會發生呢?
首先來看,美國的通脹率表現仍然令人不敢恭維,美聯儲最器重的通脹參考指標核心PCE價格指數已經從今年1月份的峰值1.9%滑落到了7月的1.4%。這似乎已經觸及了美聯儲所製定的“通脹持續低迷”這條足以叫停加息的紅線。
盡管8月份的數據要到下周五(9月29日)才會發布,並且基於此前已經出爐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數據,8月核心PCE指數也理應錄得顯著回升,但一方麵,區區一個月的數據可能仍缺乏說服力,因為根據美聯儲的慣例,需要連續兩個月的持續異常數據表現狀況才能令其引起關注,另一方麵,大家也都知道8月通脹走升是因為颶風“哈維”和“艾爾瑪”導致的物資搶購、生產停滯、交通受阻等“一次性因素”。
然而,如果任性的美聯儲一意要把8月颶風的影響當作通脹率已經見底企穩的標誌,正如此前耶倫奶奶在講話中所強調的那樣,那麼,如果其一意孤行,大家也隻好認命了。
所以,在美聯儲本周的政策會議後,根據最新的市場調查結果,美聯儲在12月加息的機率已經升回到了70%,為自去年年底以來的最高水平。大家仍普遍認為12月13日的美聯儲年內最後一次政策會議會成為加息節點,盡管此前在11月1日還有一次政策會議,但那次會議上美聯儲的行動預期,基本已被市場所忽略不計。

隻“縮表”而不縮經濟,這是掩耳盜鈴嗎?
但加息之外,與之並行的“縮表”,或者姑且以“量化緊縮(QT)”——即“量化寬鬆(QE)”的反義詞稱謂之,則更會引起大家的好奇。與QE相反的狀況則是,QT的力度會隨著時間而逐步增加,一開始,每月會有100億美元的債券不被回收再投資,如果不出意外,那麼這一額度會增加到200億甚至300億。
如此長此以往,美聯儲的縮表目標將會在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但正如上文所述,這一目標的前提都是“不發生意外”。而要在足夠長的時間內持續同時避開失業回升、通脹低迷和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三大“意外”狀況,恐怕得有特別好的運氣才行。雖然投資者和分析專家可能會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問題卻在於美聯儲自己卻可能“當局者迷”,覺察不到潛藏的風險而過度自信。
正如此前所提到的“行事準則”那樣,美聯儲根本不把“縮表”視作一種政策工具,也在潛意識裏不認為其會對經濟帶來顯著的影響,因為美聯儲會把“縮表”進行設定為後台自動操作。但他們的想法很可能隻是一廂情願。因為根據守恒原則,既然美聯儲此前的QE的目的是刺激經濟,那麼抽走流動性的QT就顯然對經濟會有遏製作用,假裝每月從實體經濟抽走數百億的現金流動性會無損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的如常運行,基本就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姿態。
事實上,每從市場上抽走5000億美元的流動性,就等價於加息25個基點。而按照美聯儲的縮表計劃,2017年之前其資產負債表將減少300億美元,此後縮表力度將每季度再增加300億美元,直至2018年四季度時,縮表力度達到每季度1500億美元的峰值。
於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會在2018年底前縮減6000億美元,在2019年底前再縮減6000億。而這1.2萬美元流動性直接從市場上蒸發的狀況,或許將足以令美國經濟踩下急刹車,若再輔以每季度25個基點的加息,或許下一場經濟衰退便已經在不遠處。
苦日子在後頭……
而糟糕的是,美聯儲所參照的另兩項“暫停”指標,即股市暴跌和失業回升,卻都是不折不扣的“滯後指標”,也就是說,它們是經濟下行的結果,而不是預兆,因為市場情緒的傳遞具有延時性,當普通的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意識到經濟出了問題時,問題往往已經無法收拾。所以,美聯儲待到這樣的信號出現之後再懸崖勒馬叫停緊縮行動,往往已經為時已晚。
這也就意味著,在QT執行到半途,美聯儲突然意識到情況不對之後,政策方向就會發生180度的急轉,新一輪的QE就會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再度爆發而重新啟動,於是新的一輪市場周期循環便在重新開啟,而普通中產階級民眾和中小投資者在此過程中則是最受傷的。
當然,經濟周期被美聯儲人為引發的衰退重啟的後果便是市場上股匯雙殺,而黃金重新成為香餑餑,預見並相信美聯儲可能自己在未來掉進自己挖下的坑裏的投資者,可以不妨逢低買入些黃金,從而起到“備戰備荒”有備無患的作用。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9-23 02: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