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9
外匯
紅漲綠跌紅跌綠漲 行情配色會影響投資?
摘要
在A股市場,從1996年開始的標準配色方案的就是紅漲綠跌,符合了國人對於紅色代表喜慶的一般認識。
從事金融交易的人士對於行情報價和圖形的配色通常不陌生。在A股市場,從1996年開始的標準配色方案的就是紅漲綠跌,符合了國人對於紅色代表喜慶的一般認識。而這才有了坊間流傳的“千股跌停”那幾天,有鳥兒把交易所的綠油油的大屏幕當成了森林公園而一頭撞上去身亡的段子。
但在以美股的為代表的西方主流金融市場上,卻往往用綠色代表上漲,而紅色代表下跌。所以,紐交所大屏幕一片綠意盎然,代表的是股市的欣欣向榮。一旦屏幕變成了通紅一篇,那麼投資者的情緒也可能亮起紅燈。
但這不光是什麼時候會撞死幾隻鳥的問題,事實上,最新的研究顯示,漲跌行情的配色區分狀況,可能會反過來影響投資者的交投意願和情緒。
這個情況非常耐人尋味,因為正如上文所言,“紅漲綠跌”還是“綠漲紅跌”隻是隨意的規定,事實上在電子交易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給行情圖的漲跌柱線配上一組自己中意的顏色。而相比起表示漲跌的顏色來,大家理應更關注的是K線的長度,也就是具體的漲跌幅度如何。
但研究顯示,用來標示行情的顏色,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投機情緒和最終的交易選擇。邁阿密大學的兩位金融學專家的心理學實驗調查結果顯示,使用了紅色表示下跌的行情圖示,確實能夠對人們的交易心態產生戲劇性的影響。
在實驗中,受試者麵對了下麵這個選擇:你是選擇一個有70%機率賺到2美元,同時有30%機率虧損1.5美元的交易機會,還是有70%機率賺到4美元,但是剩下30%機率會虧損5美元的交易機會?很顯然,在兩個交易選擇中,後者的潛在獲利比前者更多,但風險也更大。而實驗人員發現,隻是把虧損的數字由黑色改為用紅色表示,受試者就有25%更多的機率會選擇前一個交易。
當然,經過簡單計算大家都知道,前一筆交易的數學期望回報為0.95美元,而後者的數學期望回報則高達1.3美元。如果交易機會僅限一次,那麼出於理性也應該選擇後者。但事實確是,有太多的投資者看到了用紅色標記的下跌虧損數字,就被嚇得腿軟了。
以此類推,在股市看盤時,看到了用紅色表示下跌價格的投資者,相比起看到用綠色或者黑色表示價格下跌的測試者,其對未來投資回報的期望會顯著偏向悲觀。研究者表示,用紅色表示虧損看起來更加刺眼,對於已經蒙受了虧損的投資者而言,則更有加倍的割肉之痛。
而調查也發現了一個人群確實會在紅色數字麵前麵不改色穩如泰山,而事後證明這群人都患有紅綠色盲症……
聽起來這似乎很不可思議,但確實在很多情況下,俗稱“小散”的非專業市場交易者,其情緒和決策,往往就是被一些“無厘頭”的因素所左右著的。事實上,投資者的情緒是喜悅、沮喪、饑餓還是憤怒,都會影響其下單決策。同時,投資者決策還容易受到天氣狀況、日內時間段、年內季節變化等客觀狀況的影響。甚至還和投資者所支持的球隊輸贏有關(持有600018上港集團股票的股民,如果昨天不小心剛剛看了中超球賽,或許能出來現身說法一下……)
上述因素都被心理學家們稱作“無意識傾向性”,即如果不是嚴格按既定程序下單的專業交易者或者機器人,那麼大家的投資決策將無時無刻不受到一些可能自己都覺察不出的內心或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顏色就是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素中的一種。
通常來說,紅色代表著憤怒和危險,並被用在警示信號和緊急按鈕之上。所以,在“紅跌綠漲”的西方市場,投資者相對來說就會更加謹慎。但反過來,紅色也不完全就隻承載負麵含義,因為它同樣也是玫瑰花和草莓的顏色,代表了甜蜜和溫馨,所以,在用紅色代表上漲的多數東亞市場,股市牛市的節奏就往往比歐美來得更加緊湊和激烈,當然,在投資者失去警惕的狀況下,繁華散盡後的一地雞毛,也要花上更多的時間來打掃。
但無論如何,使用紅/綠組合來顯示行情,基本已經成為了市場的慣例,這有技術方麵的原因:最早被用來在大屏幕上顯示文字和數字的發光二極管像素點元件隻有紅綠兩種色彩可備選,同時,這兩種顏色互為對比,清楚醒目,也有助於激發起投資者的交投香取興趣,從而可以幫助增加交易所和券商的交易流水額。
所以,為了幫助投資者更理性的應對市場,交易軟件開發商已經開始打破常規的紅綠二分法,讓漲跌數字的鮮豔程度呈現與波動幅度成正比,當波動有限時,數字就被顯示為接近灰色的中性色彩,如此或許可以避免價格剛剛跌了一分錢,投資者就被血紅色的報價數字嚇得兩腿打顫的狀況發生了。
(原標題:紅漲綠跌還是紅跌綠漲?行情配色還真會影響投資決策)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7-10 15: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