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9 返回首頁    go 外匯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能否奪回“8·11”失地?

摘要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大幅升值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

  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續大幅升值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話題。人民幣走勢與中國經濟穩中有升密切相關,也與不間斷的人民幣匯率改革有關。筆者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會不會在短期內奪回“8·11”失地呢?

  9月8日晚間有消息稱,央行將從9月11日起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20%調整為零。此舉除了可以降低企業遠期購匯成本外,最重要的一點則是展示了央行對人民幣在國際地位上的自信。比如越來越多的國家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或將匯率與人民幣掛鉤。最近的案例是委內瑞拉的官方匯率從本周開始使用人民幣等一籃子貨幣。

  提到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設定,就繞不開“8·11”匯改。正是在“8·11”匯改之後的2015年10月份,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設定為20%。這一舉措除了增加在岸離岸套利成本外,對於匯率的穩定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2015年8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1162元。8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2298元,較前一交易日中間價貶值1.86%。當天,央行聲明,決定完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參考上日銀行間外匯市場收盤匯率,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以及國際主要貨幣匯率變化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中間價報價。這就是“8·11”匯改。

  之後,人民幣對美元出現階段性貶值。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對美元在6.80元至6.92元之間橫盤。

  在“8·11”匯改以後的兩年時間裏,央行逐步完善中間價定價機製,最終形成“前一交易日收盤匯率+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周期因子”的定價機製。尤其是今年5月26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了逆周期因子,觸發了本輪人民幣匯率對美元升值的走勢。

  9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5032元,較前一交易日升值237點,這是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中間價上調,創2011年年初以來最長連漲紀錄。在當日的在岸即期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更是一度升破6.44元關口。

  從“8·11”匯改之前的6.1元,到今年上半年出現的6.9元,再到現在的6.5元,人民幣對美元已經下到了“半山腰”,正在穩步向匯改之前的6.1元邁進。

  對於今後的匯改,央行在今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下一階段將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製,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由央行強調市場在匯率中的作用,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推測:既然現在市場選擇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升值,那麼這個進程就不會貿然結束。當然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會出現單邊市,中間會有反複,也就是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會增強。從今後一段時期來看,人民幣對美元收複“8·11”匯改失地是完全有可能的,但絕對不會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積累。

精 彩 推 薦

曾準確預見黃金的完美突破 神算子如今這樣說

特朗普獲重塑美聯儲大好機會 誰會成新任主席?

3位20多歲的年輕人日交易10億美元

加拿大鬱悶了:8月多倫多房價暴跌20% 熊市來臨

打擊黑錢適得其反 印度廢鈔運動全盤皆輸?


(原標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能否奪回“8·11”失地?)

(責任編輯:DF353)

最後更新:2017-09-11 11:42:44

  上一篇:go IMM持倉:美元繼續失寵 歐元淨多倉漲至六年來最大
  下一篇:go 登富特:颶風助美元 歐係回調澳、加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