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4
外匯
美聯儲縮表預期增強 全球市場當有所應對
摘要
美聯儲還表示將“相對迅速地”啟動縮表,暗示最早今年9月開始。
美國東部時間26日下午,美聯儲發布7月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聲明,維持聯邦基金利率1%~ 1.25%區間不變。與此同時,美聯儲還表示將“相對迅速地”啟動縮表,暗示最早今年9月開始。美聯儲不加息符合市場預期。和之前美聯儲主席耶倫在國會發表半年度證詞演說一樣,美聯儲對加息維持了相對謹慎的態度。
耶倫的表現雖然不夠“鷹”氣,但她的立場自有其道理。自從美國退出量化寬鬆,其龐大的資產負債表並未發生多少變化。現在,外部高風險因素基本排除,美國經濟已經進入了複蘇態勢,但還有反複,尤其是每年第一季度往往都會出現經濟疲態。關鍵是,相關經濟指標也未達到加息縮表的標準(譬如通脹率持續穩定在2%等).
本次議息會議,雖然美聯儲依然看好美國經濟的基本麵,但是對於通脹和經濟前景,相比過去的“謹慎樂觀”(穩定增長),變成了“謹慎”(保持穩健)。雖然對通脹率回歸2%充滿信息,但是強調要“循序漸進加息”,而對於何時加息並未給出明確的時間表。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耶倫不能再冒通脹率不達標而加息的風險。與此同時,加拿大開啟了7年以來的首次加息,歐洲央行和正在進行脫歐進程的英國也準備結束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在此情勢下,美元漲勢將受到抑製。
危機時代的“大洪水”已經退去,全球主要經濟體的諾亞方舟已經迎來了經濟複蘇的曙光。作為全球經濟最先複蘇者以及全球經濟的龍頭,美聯儲加息縮表的預期不可逆轉。但耶倫掌控的美聯儲,必須要在確保美國經濟具有持續發展動力的前提下,才會毫不猶豫地將貨幣政策正常化進行到底。
通脹率不達標,原因何在?恐怕耶倫也沒有找到原因——其他數據都好,唯獨通脹萎靡帶來了困擾。耶倫曾經相信通脹率在今年會達到預期,所以6月份啟動了年內第二次加息。但是她同樣有自己的專業精神和原則操守,她不會在通脹率不達標的情勢下再次倉促加息。由此,本次議息會議給出了相對明確的縮表時間表,可能於9月份啟動,但對第三次加息來說,恐怕至少要推遲到今年年底了。
盡管美聯儲不加息符合市場預期,但還是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引發美元走低、黃金看漲。從後市看,美聯儲加息帶給全球市場的影響可能不會再像以往那麼強。經過長時間的緩衝,市場已經逐漸適應美聯儲的節奏。而且,漸進加息的效果也使美元利率維持相對較低的水平,因而市場會波瀾不驚。
未來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恐怕不是加息,而是美聯儲縮表。如果從9月份開始縮表,超過4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要想消化掉,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正因為如此,將帶給市場持續、疊加和難以預期的影響。
在縮表過程中,也可能會遇到來自美國和全球範圍的諸多“黑天鵝”因素。美聯儲“縮表”推升的是實實在在的強勢美元,由此引發的市場動蕩以及強勢美元對美國出口市場的影響(特朗普重視出口),也預示著“縮表”之路很難一帆風順。
更可怕的是美聯儲還麵臨著看得見但沒有正解的“灰犀牛”。首先是美聯儲是否更換掌門人。美聯儲內部一直存在著換人的流言。由於特朗普有言在先,這一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但是市場相信,即使如此美聯儲也很難改變耶倫的路線。畢竟,從退出量化寬鬆到啟動加息,耶倫做得並沒有錯。美國的經濟成績單,就是耶倫最好的證明。但是,耶倫謹慎的“鴿派”立場,也引發了很多爭議。如果“縮表”過程不順,耶倫被解職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其次是伴隨著“通俄門”的發酵,美國國會剛剛通過對俄新製裁,而且為特朗普改善美俄關係的努力製造了障礙。一旦特朗普在施政時遭遇“跛腳”,對其大規模減稅和基礎設施計劃都可能帶來很大的負麵影響。
在這樣的情勢下,全球資本市場有必要對美聯儲“縮表”預期增強準備好足夠的應對措施,以避免可能產生的金融風險。(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
(原標題:美聯儲縮表預期增強 全球市場當有所應對)
(責任編輯:DF155)
最後更新:2017-07-28 04: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