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外匯
歐元區麵臨關口 這兩人把脈生死
摘要
歐元區處於穩健的周期性複蘇態勢,表現比任何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更超出預期。
參考消息網6月23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22日發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肯尼斯·羅格夫的文章《歐元區的改革生死關》稱,法國中間路線改革派新總統上台,以及德國總理默克爾看來很有可能成功爭取連任,可能意味著陷入停滯的歐洲單一貨幣計劃有希望重燃。但我們更有可能麵臨又一個十年的低增長,和隔三差五的同債務相關的動蕩。如果向財政和銀行業聯盟邁出堅實的一步,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然而,在缺乏強化穩定和可持續性政策的情況下,最終崩潰的可能性卻要大得多。
羅格夫稱,在短期內的確有很多理由感到樂觀。過去一年來,歐元區處於穩健的周期性複蘇態勢,表現比任何其他主要發達經濟體更超出預期。可以肯定的是:馬克龍的當選是具裏程碑意義的事件,提升了法國重振其經濟,在歐元區治理成為德國一個全麵與對等合作夥伴的希望。馬克龍和他的經濟團隊有許多想法,而他在國民議會中也會有絕大多數席位來推行這些想法(如果德國人能給他一些預算赤字空間來換取改革的話,也會有所幫助)。而在西班牙,經濟改革也正轉化為更強勢的較長期增長。
但羅格夫稱,整體來看就不甚樂觀了。在經曆了史上最嚴重的衰退後,希臘經濟依然毫無增長跡象。意大利比希臘好得多,但也不容樂觀,其實際收入事實上比十年前更低(該國的地下經濟規模極大,實際情況也很難確定)。以南歐整體來看,單一貨幣已被證明是一個金色的牢籠,既要執行更嚴苛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又失去了匯率這個抵禦意想不到衝擊的重要緩衝工具。
文章稱,事實上,自去年英國脫歐公投以來,英國經濟(到目前為止)保持良好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英鎊大幅貶值,提升了競爭力。英國當年(明智地)反對加入歐元區,現在正(不太明智地)要完全退出歐盟和單一市場。
羅格夫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歐盟走出這個泥沼。雖然許多歐洲政治人物都不願意承認,但現狀大概是不可持續的。最終,要麼出現遠大於當前規模的財政整合,要麼在混亂中四分五裂。覺得歐元不會在未來五年至十年(甚至更早)麵臨進一步的實際壓力測試,是非常幼稚的想法。如果現狀最終是不可持續的,那為什麼市場竟如此淡定,以至於十年期意大利政府債券的利率,隻比德債高不到兩個百分點?
羅格夫認為,或許這反映了投資者認定救助方案最終會出現的信念,不管德國從政者發出了多少反對聲音。歐洲央行對周邊國家債務的采購,已經構成了一種間接補貼,而發行歐洲債券的討論也隨著馬克龍的勝利而升溫。此外,也許投資者正在賭南歐各國已經泥足深陷,無力回天。德國也將繼續擠壓這些國家,以確保德國銀行的貸款能得到償還。
文章稱,無論以哪種方式,歐元區領導人現在最好行動起來,而不是坐等單一貨幣下一個考驗的降臨。今天的樂觀情緒究竟能持續多久,取決於馬克龍和默克爾兩人。
(原標題:IMF前首席經濟學家:歐元區麵臨關口 這兩人把脈生死)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06-23 22:5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