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83 返回首頁    go 外匯


亞太貨幣上漲動能將減弱

摘要

今年以來亞太貨幣兌美元上漲4–5%,這些貨幣在未來6至12個月的續漲空間有限。

  今年以來亞太貨幣兌美元上漲4–5%,目前我們認為這些貨幣在未來6至12個月的續漲空間有限,但部分貨幣仍有投資價值,例如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馬幣)以及印尼盾。

  漲勢淩厲的日子已經過去

  今年迄今亞太貨幣兌美元升值約4–5%,主要受美元全線走軟以及亞洲經濟數據改善所推動。然而,上半年的出色表現不太可能延續至下半年,原因有二:首先,本地區出口增速與通脹率似乎已於上半年見頂,目前呈現放緩之勢,況且由於中國經濟減速、油價導致的基數效應減退,這種放緩之勢很可能延續至下半年。因此亞洲各央行很可能按兵不動,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其次,美元已跌至美國總統大選之前的水平,因投資者降低了對特朗普政府的財政政策可能促使美聯儲加快緊縮步伐的預期。我們仍預期美聯儲將於今年9月再次加息,並認為市場預期仍有可能逐漸轉向我們的觀點,目前市場計入聯儲9月加息的概率僅為20%。再加上投機性美元淨多頭倉位已大幅減少,壓縮了未來亞太貨幣兌美元的升值空間。

  亞太貨幣表現分化

  不過,我們認為部分亞太貨幣仍有投資價值,未來12個月有望帶來5%左右的總回報。菲律賓比索因本國貨幣政策過於寬鬆,在過去12至18個月跑輸其他亞太貨幣,但在該國央行有可能率先轉為鷹派立場的預期之下,比索將奮起直追。馬幣在當前價位仍顯便宜,且馬來西亞經濟活動與增長前景改善也將為其提供助力。印尼盾的年化收益率達4%,對投資者來說頗具吸引力,而且印尼的國際收支盈餘(約占GDP的2%)以及外匯儲備(上個月創下1250億美元的曆史新高)增長,為印尼盾的穩定提供堅強後盾。

  另一方麵,我們認為某些貨幣無吸引力,不宜追高。泰銖無視本國經濟數據疲軟而升至兩年來高位。泰國央行在最近的貨幣政策會議上似乎對強勢泰銖並不太擔憂,催生市場買盤,但該央行隨後澄清說這並不是其本意。新台幣今年以來大幅上漲逾6%,目前看估值已高,尤其是考慮到台灣經濟增長與通脹動能減退的情況下。新台幣今年以來大幅上漲逾6%,目前看估值已高,尤其是考慮到台灣經濟增長與通脹動能減退的情況下。新加坡元收益率低且上行空間有限,因此不具吸引力,金管局的匯率政策是新元上升空間小的主要原因。

  人民幣獨樹一幟

  中國央行在引導人民幣貶值18個月之後,意識到需要調整策略以改變市場預期。我們認為這很可能就是美元/人民幣中間價新定價機製出爐的動機,該機製從6月1日起實行。雖然此舉旨在短期內維護人民幣貿易加權匯率穩定,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式多少背離了長期目標,即讓市場在決定人民幣匯率方麵發揮更大作用。新定價機製實際上削弱了美元/人民幣匯率所反映的市場供需動態,更多依賴於央行對人民幣公允價值應該在什麼水平的判斷。

  鑒於中國央行收緊了美元/人民幣匯率管控,我們略微下調未來6個月美元/人民幣目標價,即從此前預測的7.1下調至7.0。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仍是我們的基準預期,但是貶值幅度很可能更為平緩。中國資本外流是結構性問題,主要受家庭與企業海外配置資產的強勁需求所驅動,因此不太可能徹底消失。而且,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已在今年第一季度見頂,下半年減速已成定局。在此背景下,資本外流若卷土重來,中國日漸“消瘦”的經常賬戶盈餘或將難以抵擋,去年第四季度以及今年第一季度經常賬戶盈餘占GDP比重已跌至1%以下。因此我們認為新的匯率定價機製可能會延緩但不會改變人民幣對美元趨貶的態勢。

  (作者係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外匯分析師)

(原標題:亞太貨幣動能將減弱)

(責任編輯:DF314)

最後更新:2017-07-05 21:23:27

  上一篇:go 英國可能進行十年來的首次加息
  下一篇:go 亞太貨幣上漲動能將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