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外匯
又一“胖子”央行來了 日元日股帶鐐銬跳舞
摘要
眼見美聯儲已加息幾輪,歐洲央行也有意跟進,日本央行卻仍在量寬泥潭中委頓不起。
日本央行6月底的總資產突破502萬億日元,約合4.56萬億美元,規模超過美聯儲,直逼歐洲央行。近年來,日本央行寬鬆銜枚疾進,黑田東彥在提振經濟、調控通脹和配合政府經濟政策方麵煞費苦心,但眼見美聯儲都已加息幾輪,歐洲央行也似有意跟進,日本央行卻仍在量化寬鬆的泥潭中委頓不起。
日本央行的政策寬鬆軌跡
日本央行啟動寬鬆政策,直接原因是國內通貨緊縮形勢日益嚴峻。
金融危機衝擊後,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全球主要央行相繼進入高頻度政策調整通道。危機前日本經濟已經停滯十年,日元持續升值,通縮倒逼日本央行不得不在2010年10月推出規模為30萬億日元的量化寬鬆政策。
對通縮魔咒下喪失活力的日本經濟,30萬億的寬鬆可謂杯水車薪。有限的流動性釋放,既無法滿足國內企業的融資需求,也難以重燃國內民眾的消費熱情,於是日本央行隨後在2011年的3月、8月、10月和2012年的2月繼續加大寬鬆規模。
2013年,黑田東彥接管日本央行,同年安倍晉三領導的自民黨於參議院選舉中勝出,次年安倍晉三連任日本首相。黑田東彥有刺激通脹重返2%的目標,安倍經濟學有盡快實現日本緊急複蘇的野心,兩者一拍即合,日本進入超大規模量化寬鬆時代,並且延續至今。
近年來,全球經濟艱難複蘇,美國和歐洲宏觀經濟形勢改善開始叫停央行政策寬鬆。反觀日本,雖然GDP表現尚可,今年二季度季調後實際GDP季率甚至遠超預期,但日本央行退出QE依然遙遙無期。
日本央行緣何寬鬆難退?
正如最初啟動寬鬆是通縮形勢所逼,如今日本央行坐看資產負債表膨脹、遲遲不收回流動性也是無奈之舉。
首先,日本整體經濟複蘇過程曲折,且經濟複蘇兩大支撐——出口和內需——對日本央行量化寬鬆有依賴性。

圖:日本季調後實際GDP年化季率
日本季調後實際GDP年化季率持續三個月平穩表現後,今年二季度增長4%,遠好於市場預期。雖然GDP已經連續六個月保持在增長區間,但此前連續三個季度不及預期,數據和預期的落差將加大政策調整後的市場風險。此外,若日本央行放緩或者停止釋放流動性,將導致消費和資本支出增速放緩,從而拉低日本通脹水平,且退出寬鬆將加大日元升值壓力,加劇日本貿易順差下滑困局。

圖:日本全國CPI年率
日本央行難以退出寬鬆,也因其國內通脹遲遲未能達到2%的目標水平。最近一年日本CPI最高值僅0.5%,和日本央行確定的2%通脹目標相距甚遠。日本央行在7月會議紀要中稱,“CPI近期波動相對較弱,經濟、物價仍麵臨下行風險”,並將通脹達到2%目標的時間推遲至2019年。通脹不達標,整體經濟與預期階段性背離,日本央行尚不具備退出寬鬆的條件。
最後,日本央行難以實現政策常態化還有政治原因。日本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是“安倍經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倍政府希望通過一係列刺激政策為金融市場注入活力,進而提振企業和消費者信心。雖然日本通脹低迷表明“安倍經濟學”不算成功,但安倍政府支持率不斷降低,它需要通過寬鬆保證經濟增長,以此作為繼續執政的籌碼。因此,安倍政府目前不會支持日本央行退出QE.
日元日股帶著鐐銬跳舞
日本央行7月會議紀要將政策利率目標定為負0.1%,為持續18個月保持在該水平。日本央行政策寬鬆政策仍在延續,日元和日股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是帶著鐐銬跳舞。

圖:日元日線圖
日元基本麵有兩大枷鎖,日本央行政策和美元波動,行情十分“身不由己”。受到兩大因素影響,日元的避險屬性已淪為雞肋。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數持續走低,一眾非美貨幣紛紛蹦高,但受製於日本央行寬鬆政策,美元兌日元回調有條不紊,近期更是呈現雙向波動。對比其他非美貨幣,日元基本被日本央行政策綁架。

圖:日經225指數
股市方麵,自2016年四季度拔高以來,日經指數表現強勢,二季度因日本經濟形勢向好一度突破20000點。日央行7月紀要中,寬鬆政策擠壓日元升值空間,並上調了未來三年GDP預期,繼續利好日股。整體上,日經指數短線受到地緣風險、板塊波動等因素幹擾,但長期行情依然受製於央行政策,參考美聯儲縮表預期對美股的衝擊,切勿低估日央行政策調整的風險。
目前,日本央行政策維穩,日元日股整體平穩運行。但《日本經濟新聞》指出,日央行縮表將麵臨國債供需失衡問題,若加息則將促使商業銀行將資金存入日本銀行,利息支出侵蝕日本銀行僅7萬億日元的自有資本,導致資不抵債。無論日銀以哪種方式退出寬鬆,對市場都是“壓力山大”。
總之,日本央行退出寬鬆固然阻力重重,寬鬆不可能無止境的進行下去,一旦經濟和通脹條件具備,貨幣政策常態化終將開啟,政策緊縮是懸在日元日股頭頂的達摩克裏斯之劍!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8-15 22:09:23